查看原文
其他

进入高发季!这些防溺水认识误区请警惕→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

水上活动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然而,在追求清凉与欢乐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尤其是溺水这一隐患

近期多地发生的几起溺水事故

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


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16日15时42分,湖南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一处水坑发生一起意外落水事件,造成当地两名9岁孩童死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为意外落水溺亡。


据齐鲁晚报消息,6月13日下午,济南市鹊山龙湖湿地公园附近一名17岁少年溺水。救援人员表示,事发前这名少年与同伴相约来此,少年租赁桨板在湖中游玩时不慎落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援,少年被打捞上岸,但已无生命体征。


悠闲的“放松”

却沦为危险的“放纵”

一次不慎或许就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6月19日,记者从四川消防了解到,溺水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头号元凶”,随着天气日渐炎热且临近暑假,溺水事件也将进入高发阶段,预防溺水已是迫在眉睫。


假期期间,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到野外水源等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孩子请勿擅自下水施救;不要在无大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另外,关于溺水,请大家切勿相信谣言,还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 谣言:溺水后都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

  • 真相: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


  • 谣言: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

  • 真相:切勿以为会游泳就很安全。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在溺亡者中也有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 谣言:“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 真相: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心搏骤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增加死亡率。


  • 谣言: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

  • 真相:充气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充气游泳圈漏气时,很可能酿成溺水事故。


  • 谣言: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 真相: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起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搏骤停。


  • 谣言: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 真相:实际上,水底情况很复杂。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 谣言: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 真相: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非受过专业训练或者非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竿、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 谣言:溺水只发生在野外。

  • 真相: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未成年人在水边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为进一步提高家长、学生的安全意识

此前,成都市教育局

联合成都市水务局发布

《成都2024年夏季学生防溺水

安全地图》

(以下简称:防溺水地图)

👇



这份防溺水地图不仅标注了全市的重点防溺水点位,还详细梳理了全市23个区(市)县的溺水危险区域,并就相关点位附近3公里范围内学校逐一进行了罗列。


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地图直观地了解到哪些地方存在溺水风险,从而在夏日游玩时避开溺水危险区域。


夏日炎炎,请家长们一定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提醒,主动远离溺水危险点位,切勿野泳,防止溺亡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正规、安全的场所耍水、游泳,家长也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和监护。


那么成都东部新区

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危点位

都有哪些?

我们一起来看看

👇



为了普及防溺水知识

记者联系到了成都消防

为大家进行安全提示

↓↓


消防提醒:



防溺水要做到“6不准”和“1会”


成都消防特勤二站站长助理郭习青告诉记者,天气比较炎热,很多小朋友以及大人喜欢到河边游泳玩耍,“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溺水事故,做到‘6不准’和‘1会’。”


6不准:

1.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郭习青表示,“1会”是学会基本的防范自救知识,遇有人溺水不盲目施救,要呼喊周围的成年人救助或及时拨打110报警。


(1)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只要不胡乱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


(2)除呼救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3)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自救者功亏一篑。


(4)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 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游泳并不等于会救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是成年人,决不能直接下水救人。救援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自身的安全,不然救援就是添乱,甚至引发更大的悲剧。如果我们看到有人溺水,切忌盲目下水施救,下面的常识不可不知。


1、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报警电话110求援


2、间接救护


间接救护是救护者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行救护的一种技术。救生器材包括救生圈、竹竿、木板、轮胎、泡沫块、绳子等。


救生圈: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绳子,当发现溺水者时,可将救生圈掷给溺水者,溺水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到岸边。 


竹竿:溺水者离岸较近,可把竹竿递给溺水者,等溺水者抓住竹竿后将其拖至岸边。


绳子:救护者手握绳子一端,将绳子盘起来系一漂浮物的另一端掷在溺水者前方,待溺水者握住绳子后,将其拖上岸。


木板:木板在水中漂浮,可作为救生器材,溺水者可借助木板浮力,摆脱危境。


3、直接救护


中小学生禁止下水救人,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成人才可下水进行直接救护。


随着夏季的到来

我们期待每一位孩子

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夏日的欢乐

家长和孩子在玩耍纳凉时

切记要让孩子远离溺水危险点位

共同维护一个平安快乐的夏季

转发收藏!

提醒身边更多朋友





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主任会议召开,要求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全力以赴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200家企业、2000多个岗位!成都这场双选会等你来→

枢纽成都丨首批中亚国家鲜活农产品从天府国际机场入境!

来源 | 成都发布

编辑 | 陈柯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东部新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