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还是要和女性朋友们一起读书交流啊!

小点子嘅姐姐仔 午后三点小组
2024-08-29

作者:Runner

编辑:不虞    


受疫情影响,6月5日读书会转移到了线上,于是深圳、东莞的小伙伴纷纷出现,一群种草狂魔前前后后提到了三十多本书,种下了一片青青草原。草单链接:https://shimo.im/docs/erAdP9RmRBiwRpAG/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


说起读书分享,上次还是去年在朋友家参加圣诞趴,中间有个交流、推荐在读的书的环节,很巧,当时就是在读《事实改变之后》,这次读书会竟也提到了这本书。

 

一直以来,我对读书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是针对某一本书的阅读和讨论。而我一直倾向于认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是一件偏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由于不同的经历会有不同体会,千百个人中当然会找到有人和你有共鸣,但当几个彼此并不很熟悉的人聚在一起讨论,把话题聚焦于一个如此多样化的对象时,大部分的内容都难以找到共鸣,还不如自己多看几页书。


所以,当知道这是个无主题的读书会的时候,觉得或许会不一样,起码会像去年的交流活动一样,可以种草几本书。

 


考虑推荐什么书的时候,也经历了一点纠结。要说最近投注时间比较多的应该是《棉花帝国》,但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让自己保持一个对非故事性文本的阅读状态,而且几个月下来也没看到一半,想着还是以后看完再说。


另外就是最近读完的关于三毛的摄影纪实回忆录《ECHO:永远的三毛》,意外获得了这本书,让我再次走近这位学生时代喜欢的作家。


十七八年前,有一段时间热衷于在跳蚤市场淘八十年代出版的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送你一匹马》、《温柔的夜》等几本耳熟能详的,差不多都是那个时期看的。


当时看她的书,会觉得这是一个儿时敏感封闭,长大以后经历很多事,最终变得乐观通达的人,如果不是知道她已经以怎样的方式离开我们。


肖全和三毛


时隔这么多年再看关于她的内容,除了作者肖全和三毛的几天直接接触,书中从身边很多人的角度还原了三毛的一些片段,可以感受到她的敏感矛盾,以及一直以来的透支,或者如她自己所说的“我太累了,没什么好留念的了,连大陆我都去过了”。


看完之后,我整理了她去世前后和贾平凹通信的时间线,事情的发生又真的太突然了,完全找不到迹象,或许如她几个朋友认为的,她并没有真的想死,可能更多是意外。


另外关于作者,我之前是带有一点点偏见的,总觉得几乎逢肖全必提三毛,时隔三十年他还出了一本关于三毛的回忆录,似乎有点消费他人的嫌疑。可是细读下来,又觉得他应该是真的感念三毛,肖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个敏感温柔的人,他们应该是在几天里找到了某种知己的共通,才能留下最好的照片,才会念念不忘。

 

在分享的过程中,不预设会获得某种感同身受,放开心态,反而容易有突然出现的惊喜并激发联想:


比如有两位朋友在交流环节提到了鲁米的诗,而我刚好熟悉的一首《like this》是因为有Tilda朗读的版本,又因此收获了一位Tilda同好;


Busy分享《扫地出门》的部分,让我联想到昨天在豆瓣看到的某个保持体面的流浪奶奶的帖子,以及引发的一系列讨论;


树听分享《美术史十议》时讲到现在的很多作品研究都是在研究图像,让我想到年初一个闹出圈的考古界乌龙,就是因为只看了图片,把文物上的修复标记当成夏代文字去考据;


听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让我记起看过差不多同一时期名字同样跨界的《黑客与画家》,而类似跨界的著作,我更喜欢的是某个傍晚在一个小城的咖啡馆里发现的,《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整个分享讨论的过程中,还有小镜湖等热心小伙伴不断把相关书目发到群里,活动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地补充分享书目并延续讨论,我想大家的心声都是,这样的活动一个月一次太少了,不过我也想说,一个月多次,种草的书你们读得完么?(一个月一次都读不完啊喂!
 


其他小伙伴想说的话   


小镜湖:

我今天分享的书是
《虽然人人都说暴力不好》,一本深入浅出简单易读的小书,涉及很多政治哲学家的理论,两三页就一章读起来很轻松,一天就能读完。它所在的整个“14岁懂社会”系列都挺有意思的,适合用来初步了解某个领域。

这次读书会印象深刻的书是海珠推荐的严肃文学小说。虽然她到最后环节才来,但是推荐得很有激情,让不太爱看小说的我也产生了阅读的欲望。  

另外大家都开着摄像头,很有亲切感。  
希望读书会可以更频繁点,一周一次也很好!希望有对涉及同一主题的不同书的读书会!希望对同一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行针对同一本书的读书讨论~!   
      


busy:

我今天分享的书是《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理由是这本书从叙述多个因欠租而被驱逐的案例出发,结合数据和文献,对贫困及由其派生的社会问题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和呈现。我的感受是非常心碎……因为记叙得非常详实,就能够切身感受到书里的人物的生活就是几乎毫无尊严的、永远在疲劳地应付无解的困境,看不到希望。让我意识到贫困问题是如此深刻而久远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书是《bird by bird》《暴力夺取》。(《bird by bird》是一本讲如何写作的书。)因为我也有类似的苦恼,由于感觉自己写得不如别人,就会回避任何写作性质的任务;(《暴力夺取》是一本海珠力荐的小说。)二是最近没有怎么读小说,有点陷入疲软期,听海珠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感觉又被激起来了~

今天度过了一个特别快乐的下午!在疫情期间还能参加线上读书会真是太好了,感觉被非常温柔地安抚,然后平静下来了~呼唤更多的朋友来参加午后三点的活动呀!

小鱼:
借由《走出剧情》这本书,看鲁米的诗。



老李:

《魔山》是手头正在读的书所以简单地聊了一下。最近一直在看托马斯•曼,蛮喜欢的。《无乐之词》,菲利普格拉斯的自传,基本上讲了他从小到大直到41岁开始真正“靠音乐吃饭”的生活跟音乐上的事情。非常好读又很鼓舞人心。     

听到了很多大家在读、在看、在关心的新的书籍跟内容。而且是每个人自己来讲述,更有真实的触动。
还是女性朋友们一起继续读书、交流吧!    


树听:

这一次读书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大家不同的志趣,不虞提到的博物学和Runner提到的日本建筑书都让我觉得很有趣。在我们都不能出门的时候,我觉得能够和大家一起聊天特别能够缓解隔离的孤独。

还有就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聊起了书是怎么做到让大家开始静下心来的。我不知道这是否只是我的看法,但我觉得疫情让我开始期待回了自己的小生活。世界一切的“happenings”都被取消了,于是只好和自己相对。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和疫情碰上了,那就把这段时间变成一段能够好好看书的回忆吧。


除此之外,读书会中还有伙伴分享了《根》、《红星照耀中国》、《心灵革命:现在中国爱情的谱系》以及《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我们还聊了这些   


大家还聊了聊最近半年的阅读感受:

  •  “心情低落时,就会看食谱、美食杂志、看人和食物的关系。”


  • “纸质书的尺度更大,让人惊讶,很难不怀疑互联网审核存在KPI,进而导致审查内卷。”


  • “和两个朋友,机缘巧合开始每两周一次的线上读书会,已经持续了一年。”



还分享了一些如何让自己更多阅读的方法:

  • 去图书馆看书:

    不想做在图书馆玩手机的人,于是能够在图书馆踏实、专注地阅读。


  • 使用软件记录纸质书的阅读时间:

    看到时间累积,非常快乐,是一个强有力的肯定和再确认,也能够因此原谅自己没有好好读书的其他时间。


  • 减少社交媒体(手机)对注意力的争抢和干扰:

    不使用社交软件:实践之后,效果显著,生活美好;

    使用社交软件的精简版,无相关推荐等抢夺注意力的模块;

    精简关注列表


 
上次读书会中有不能言尽的情绪和故事,每次读书会也都有各自的精彩,期待下次见到你~

7月4日午后三点
新一期蒸汽读书会
期待见到你



 阅读更多 ●


回顾|她身着铠甲,也穿粉色裙子

回顾|被爱的事实越稀薄,越要抓住象征物

介绍|蒸汽读书会是什么样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午后三点小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