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邦观察丨罗晴秋:应以五十年视角推动乡村振兴

罗晴秋 政邦智库 2023-08-28
文丨政邦智库高级研究员 罗晴秋
我国的广阔农村装得下足够多的高能贤明之士,选择做乡村振兴工作的朋友大多有朴素的情怀。今天与会分享的各位嘉宾,他们在乡村一线实践成长,既给乡村带去新业态、新路径,也给自身的发展找到了新赛道,表明乡村振兴由党委政府的民生发展工作演进到诸多市场主体的成熟业务,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性进展。
近年来,我在县域从事调研工作,主要从系统工程视角、运用经济学+商学分析工具,每年选择三个县做深度调研、全程跟进,涉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县域经济与建设的“中观”企划等方面,既“把脉”、也“配方子”、还“抓药”,落脚点是为书记县长提供第三方视角的调研评估与技术咨询,既提出独立评估意见,也就具体工作提供专业分析建议。
湖南湘西的保靖县,这里是省委组织部、省自然资源厅等多家单位联系指导乡村振兴的县。后盾单位调派优秀干部驻村工作,广泛链接外部专业力量,县、镇、村干部与乡亲们一起,一年干几年的事,改变了村容村貌,调正了乡村的节奏,乡亲们干出了状态、焕发了活力。甘溪村是一个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特征的普通村子,这一年多来乡亲们在驻村工作队的全力帮助下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节奏,实现了系统性蝶变,我见证了刘宏霞书记发生的变化,她所经历的茫然、焦虑、突破、自信、笃定,可能也是每一位村支书的必修课。甘溪村的故事我慢慢给大家讲,这种党建引领、模式原生、能力内生、六产融合、表里一致的振兴之路,我相信能行稳致远。
印象深刻的还有湖南新晃县、陕西留坝县、山西云州区,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工作的阶段特点,我认为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
1、应以五十年视角振兴乡村
在农村出生、长大的70后、80后,基本上都保存了完整的童年记忆,60后生活更苦一些。从孩子的视角来讲,虽然没有现在乡村的生活、学习条件,但比起现在的孩子——不论是城里的、还是乡村的,都要快乐得多、好玩得多。我是12岁离开农村吃国家粮去了,但我学会了所有的农活,理解所有的农时作业。为什么要以50年视角看乡村振兴呢?我认为既要思考35年前我们那个时候的乡村所具有的进取、温情、虽苦犹甜的乡村生活内涵,也要思考15年后我国农村应具有的高水准现代化场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以始为终、又以终为始,避免一轮又一轮的低水平重复。某县的一个村,本底很好,自从做美丽乡村、传统村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来,田埂上铺上了水泥,夯土路上铺了水泥又铺大理石砖,输入式破坏,活生生地糟蹋了原味乡村的本底,刹不住车,因为上面有考核。前观35年、后观15年,目的是克服短期思维,不断修正工作中的失误,持续优化措施、标准体系,把乡村营造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胜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业力,使乡村成为国家优质战略资产池,使中国乡村成为全球旅游者的目的地。下面这段视频是日本岐阜县白川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高水准乡村营造是什么样子:
2.乡村内生振兴要关注三个重点
从脱贫攻坚之后切入乡村振兴,虽然任务可以相互衔接,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范畴,村里群众不容易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一些地方出现“农民不急干部急”、“干部累得死、农民闲得荒”的现象,前段有部电影叫《隐入尘烟》,导演给大家算了一些投入产出的细账,刻画了这一进程中的某些场景,值得深思。脱贫攻坚是“补短板”,乡村振兴是“拉长板”,乡亲们、驻村工作队、地方政府都要换思维,乡村振兴局也要改变思维定势、工作惯性,正确的工作方法论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因村制宜,就会一地鸡毛。“拉长板”比“补短板”难,难就难在要有乡村产业的开发能力、经营能力,美好乡村生活的运营和治理能力。驻村干部在驻村帮扶的过程中,有敬畏心、清零起步、向农民学习农业的,往往受乡亲们欢迎;从事三农方面的课题研究的学者,能扑下身子研究专业问题、帮助村民找答案的,都受村民欢迎。乡村是否振兴,不是某一天宣布的,而是日拱一卒,每日精进,经得起市场波动和人事更替的。推动实现内生振兴,要坚持聚焦村里人的分业培训和质素培养;要对经营发展特色产业的基本条件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归集能力;要将文化创意和科技进步的赋能作用导入好、嫁接好。只有人的质素全面升级、要素配置更加高效、文创和科技赋能更为明显,乡村的内生能力才会持续生长。
3.村里做生意要有清晰的定位和取舍
村里条件有限,能做的极为有限,能做成的也非常少,这个要有清醒的认知。定位和取舍,做对很难,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调研、闭环设计,往往做不成。有人主张,有的村子在历史长河里一定会消亡,不要逆势执念,也不无道理。通俗地讲,村办产业在赛道选择上可做的只有“面粉”、“面包”、“居间”三类生意。“面粉”就是销售村里自产的初级生产资料,这一类有产自田里的、土里的、水里的,主要讲求规模效应、在供应链里处于底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相对议价能力;“面包”就是做成产品再销售,这类往往是加工能力或专门技术驱动,村里得有这方面的能工巧匠、工艺传承人,还要有做加工业的条件,邻近村子能做要素配套;“居间”做的是转手买卖,买进卖出往往基于良好交通条件、或与重要资源相邻,村里有在外营商的传统。这三类生意是村里单干,还是与别的村一起干?是跟着龙头企业干、还是搭建平台自建生态,都要据实选择,来不得半点虚的。有的村子一说乡村振兴就是做旅游,搞行为艺术,把村里人搞得几不像。乡村振兴不是把村子做成旅游点,做旅游更要面向市场客群,村里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是不是人家所需要的,能不能住得舒适安全,来去方不方便?一般情况下,除非特别独特的景致有点吸引力,一般性的做旅游都是做不起来的,收不回成本,只有你的主导产业做起来了,旅游的业态才会跟着起来。发展的阶段性是规律,既然是规律,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损。
4.乡村振兴的知识生产与管理
任何一个行业的成长,知识生产是贯穿全程的,且必须与生产实践相契合,这事关事业兴衰成败。大家可能注意到到处在讲“元宇宙”概念,我们乡村振兴领域也有不少人在谈论这个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地球信息化的一个高级阶段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及其传播界面,用“元宇宙”这个词来编筐装东西。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由于东、中、西的发展差别,在工作实践与知识生产层面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明智的认知,对乡村振兴工作质量是个很大的考验。湖南农道孙麟老师讲“中国乡村发展从来不缺源自乡村的智慧”,北京绿十字孙君老师说“不要挑战农民的专业”,这是有根据的理性判断,是实事求是的。全国这么大,东西南北中,各地都在探索可持续振兴的路子,浙江经验、山东经验等等,开眼界、打开思路是一回事,但不要轻易相信某一个模式就可复制、可推广,许多所谓的模式大多是有领导推动因素,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经受人事代谢检验的,必定是乡亲们自己摸索出来后、外界无法改变的模式。因而,村民才是乡村振兴的知识生产者,话语权、定义权要由村子里的人掌握,坚持村民主体才是真正的振兴之要。
5、村投企业的公司治理
乡村土地归村级集体共同所有,做乡村振兴必须打交道的工作对象是人、土地、以及人地关系的基本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宅基地制度”;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各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安排了资金投向乡村振兴,既有省里的、也有市里、县里的,甚至还有社会捐赠;许多村子因地制宜兴办了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开展集体生产经营活动。专业合作社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机制,并非治理机制,如何累积发展资本、协调长短期关系?这类发展要素要怎么进行统筹呢?一些地方探索在村里创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共同出资的村投企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必答题。不过,如果出现经营性亏损、管理不善等风险,最终导致整村“破产”怎么办?《民法通则》、《物权法》框架下如何对村级企业的治理、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有效规?这值得学术界、政策研究部门、法律界专门研究,省、市级党委政府应该提早制订一些规则,湖南湘西州对集体经济组织就出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和管理条例》,省外也有不少地方在做积极的探索。那,另外一个问题是:乡村自治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混沌好呢、还是水晏河清好?
6、新技术使能乡村振兴
科技下乡,不止于生活类消费品的下乡,更重要的是生产类工具品的下乡。前面提及的“元宇宙”,人们对它的解读有XR版的、有Web3.0版的、有网络游戏版的、有数字资产交易版的……不一而足,提出概念容易,完成工程建设难。从系统科学角度来讲,当下所描述的“元宇宙”,还谈不上是科学发现,顶多是技术融合构想。基于移动互联网架构的电商平台,对乡村的渗透度已经很高了,需要清醒的是,这种形式迟早会被新的营销工具迭代。
诸多新兴使能技术应用在乡村振兴层面,可以大大改善乡村工作绩效。比如:
  • 利用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可视化建模技术,可以精准地完成乡村数字底图的生产,在此基础上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极大地增强村民的参与感,为协调村民矛盾提供另一种可能;
  • 利用综合交通系统的流量数据分析,可以对特定乡村的出行模式、交通关系、流量特征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从而了解其客群辐射可能性;
  • 利用土壤、水文检测分析技术,可以对特定乡村的地表资源(包括肥力指数、适种物种、改良方式)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从而对村里选择什么样的振兴赛道形成精准的判断;
  • 利用物联网技术体系对乡村设施农业进行全程监测与维护,这样大大减少对技术工人、技术力量的依赖,若确有需要,“无土栽培”、“无人管理” 是有可能的,还有面向乡村的小农机工具、小型运输装载平台、水处理系统等;
  • 利用生物有机循环技术,极大地减少甚至消除农作物对各类化学制剂(农药、化肥)的依赖,逐步形成生态生产体系;
  • 在整村运营阶段,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做更精准的运营分析等


科技进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条件,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确需要硬核科技的使能,这方面的应用还远远不够,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可以适度靠前,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