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 | 陈丹丹 吕超 于东明 :《医者担当勇敢逆行,师者仁心香远益清》

党委教师工作部 河南大学好老师 2024-04-02



“同心喜迎二十大   师德筑梦育新人”

主题活动②


作品简介


此篇叙述了黄志昂医生16年来从医从师的使命与担当,真切动人地向我们展现了黄医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病区主任岗位上的尽职尽责,在援鄂过程中的无私奉献,以及以医德师德培育医学生的初心使命。此外,该作品在我省“同心喜迎二十大 师德筑梦育新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中获特等奖。





黄志昂,男,中共党员,38岁,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病区主任,河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期间担任10楼隔离病区治疗组组长。

200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黄志昂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从医从师转眼已经16年,16年来,他从严从难要求自己,迅速从一名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临床业务骨干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走上了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病区主任的岗位。从医从师,他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作为医者,他努力做到不负病患;作为师者,他师德筑梦培育新人。先后荣获“河南大学青年岗位标兵”、“开封市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开封市最美职工”、“开封市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最美职工”、“河南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一、从医从师的

最美医生和最美教师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是黄志昂从医以来非常喜欢的一句格言。16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总是更多的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他治疗过的一个肺癌晚期病人,虽然经过一段时间与病魔的抗争,最后还是遗憾地离开人世,但家属却在病人离世后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感谢他对自己父亲的帮助与鼓励,使其在最后的时光中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正是因为这种温暖,2016年,黄志昂获得了医院“最美医生”的称号。

善于学习的黄志昂是医院青年中的佼佼者,从医16年,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前进的脚步,2014年12月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得河南大学内科学硕士学位。在专业技能方面,他也始终紧跟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深入钻研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技术,熟练掌握了电子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及取出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气管镜下高频电治疗、冷冻治疗等技术,参与编译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王国本教授的“可弯曲支气管镜技术”一书。2017年11月被聘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青年委员会委员。

在临床工作之外,黄志昂还注重科研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地厅级项目7项,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3篇。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开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开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

黄志昂是出色的医者,更是优秀的师者。他承担着河南大学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任务,他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探索在临床带教中融入思政教育,在讲授呼吸系统疾病专业知识的时候,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一线事迹等融入到教学中,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堂生动而又深刻的“思政课”,激发广大青年学子“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医学教学更注重临床胜任力的培养,在临床带教中,他言传身教,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传递给每位学生,使自己的临床带教活动成为一堂生动的医学德育课程实践。

学识、道德、谈吐、权力和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师者的因素。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对师者短暂的敬畏和顺从,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能使学生感到震撼甚至终生难忘的则是师者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因为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当然也是在给我们国家创造希望。黄志昂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认真履行医者师者职责,几乎每年都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020年9月被授予河南省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21年1月被授予2020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年度致敬人物”。




二、舍小家顾大家、勇敢

奔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



2020年1月25日初一晚上9点半,收到医院紧急驰援武汉的动员令后,黄志昂没有丝毫犹豫地报了名。10个小时后,他背起简单的行装,辞别年迈的父母、未满3岁的孩子,和同样身在抗疫科研攻关一线的妻子,加入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毅然奔赴抗疫“前线”。


隔离病房工作


黄志昂担任驰援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10楼隔离病区治疗组组长,经过紧张的防护培训,和组员们迅速投入战斗。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戴着因为呼吸变得视线模糊的护目镜,双手戴着三层手套,每一项操作都会更加费力、出更多的汗。一个班次在病区连续高强度工作好几个小时,很多医护人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虚脱。黄志昂带着组员,打破传统的医护工作模式,医护一体,互相帮助,共同服务于患者,包括给患者量体温、测血压、铺床、帮助病人翻身等,尽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个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即使这样,年轻健康的他也常常累得腰酸背疼,但遇有危重病人,他总是随叫随到。

众所周知,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是一项高风险操作,它需要近距离接触病人,如果患者配合不好而出现咳嗽、打喷嚏,将会有无数个携带病毒的飞沫弥漫在空气中,增加操作者被感染的机会。无惧巨大的潜在风险,黄志昂把自己挺在了危险前面,毅然主动承担了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工作,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和责任。

总是在安慰的最美医生黄志昂,一如既往的把他的温暖带到了武汉,在隔离病房工作中,黄志昂坚信“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最伟大的成就”,每天除了查房制定治疗方案之外,他还会经常跟患者聊天,谈疫情期间国家的大国担当,把各级领导的关怀、人民的支持传递给患者,陪患者做检查、帮患者倒垃圾……总是把患者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事情提前安排好,让患者处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勇气。虽然这样长时间与患者接触会增加他暴露感染的几率,但他义无反顾,看着患者出院时一个个面带微笑走出病房,就是他最大的慰藉!

抵达武汉当天,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就把党旗挂在了房间的墙上,看着身边一位位优秀共产党员、防护服身上的“有事找党员”字样和那鲜红的党旗时,黄志昂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顺利通过党组织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为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增光添彩

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抗疫支援工作期间,黄志昂所在治疗小组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8人,其中危重症1人、重症4人,全部治愈出院。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疗救治零事故、治愈患者零回头、进驻人员零投诉、所有组员零感染的优异战绩。他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被河南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受邀参加“新华社:对话战‘疫’者”视频连线专题采访,而且还被授予湖北省“最美逆行者”、河南大学“抗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三、一往无前、坚守

初心的新时代青年



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后,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陪伴妻儿父母,身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病区主任,黄志昂迅速回归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继续履行医生的职责,也未忘记身为教师的初心使命。他迅速整理了有关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和抗疫经验,制作课件,将其作为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在线教学的重要资料;对临床带教的实习生、规培生进行现场教学,开展现有肺炎症状与新冠肺炎症状对比教学,主动与学生分享体会,尤其是濒临死亡时的心灵冲击,以及一次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无畏无惧又科学有序的心理状态,他说的最多的是“医者仁心,我不上谁上”。用医生身先士卒的行动完美诠释了教师“身体力行,以德育人”的动人模样。疫情归来,病房还是那个病房,医生还是原来的模样,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又好像有什么不一样,医学生们拿起病历的手更端正了,病历写得更详尽了,查房的脚步更坚决有力了。他的一位医学生在朋友圈写道:“在病毒面前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脆弱,看到了医疗条件的局限,但也看到了人间的温暖,看到了医生的英勇无畏,看到了我们这代青年人的拳拳赤子之心!身为医学生的我更加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应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诠释了黄志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师德育新人”的德育榜样。


临床带教指导学生


黄志昂带领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病区,是一个平均年龄37岁的年轻团队,黄志昂经常和同事们、学生们谈起:“在武汉,我们经历了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也经历了大雪纷飞、春暖花开。跨越生死,更加珍视生命,珍惜拼博奋斗的机会。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尤其作为一名呼吸专业的医务人员,我们必须始终以饱满的战斗热情坚守在岗位,坚守住初心。国家和武汉人民需要,我们奔赴武汉。医院需要,那我们就在这里一起奋斗,把我们的青春磨砺得更加出彩,做一名经受住时代洗礼和考验的新青年!”

这就是黄志昂,从医从师的最美医生和最美教师,舍小家顾大家、勇敢奔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一往无前、坚守初心的新时代青年,“同心喜迎二十大,师德筑梦育新人”的优秀代表。




作者简介


陈丹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吕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干部科副科长;于东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办副主任。



精彩回顾

重阳特刊!尊师重教,深敬杏坛

优秀教师 | 刘宇鹏:做“顶天立地”的科研人

单位风采|第一附属医院召开师德师风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

今天,我校教师与国旗同框,向祖国告白!

警示教育 | 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二)

学生眼中好老师 | 尚国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聚焦!我校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会

会上,张锁江校长这样讲师德师风!

校庆日,老师们这样表白河大!

获奖作品|刘璐:《愿为萤火,发一点光》


审      核:张礼刚

责任编辑:赵   炎

校      对:侯玉洁

版面编辑:王雯雯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