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如此痴迷于生产力?
前不久英国进行了大规模四天工作制社会实验,激发了各类媒体的讨论和众多996打工人的羡慕。
在6个月的实验中,70多家公司的员工每周都获得一天带薪休假,大多数公司都表示进展顺利,大家工作时更有活力和效率,生产力也没有降低。
听到这里,打工人的DNA动了。
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文化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来说,生产力即“每单位投入得到的产出”,由此可见,生产力越高越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价值越多就越能改善经济,经济改善后即可提高整体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
如此看来,生产力至关重要。
但要搞清楚,这个“生产力”跟目前流行的“生产力文化”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是宏观经济词汇,一个是社会现象,指的是个人生产力。
我们常能在网上看到各类大神的日程,比如凌晨2:30起来健身的Mark Wahlberg,每周工作80小时的Elon Musk。我们看到他们每天满满当当的日程,工作家庭两不误,是时间管理大师也是个人生产力大师。
他们还po出自己提升个人效率的方法,品种多到眼花缭乱。
/肖申克的救赎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在一片追求个人生产力提高的呼声中,厌倦生产力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因为极致追求个人生产力提高的人有一种倾向,将自己看作一个永远可以更加完善的工程项目,牺牲掉一些生活和情绪,成为一个更完美的生产力机器。
生产力畸形
正所谓物极必反,在高强度的生产力追求下,紧绷的神经会变得越发脆弱,对情绪与身体健康都会有影响。
随着大量工作的地点由田间地头转向格子间办公室,随着现代知识工作占比的增加,整体社会生产力的诉求就转向了知识工作者的产出。
但众所周知人一天工作时长有限,如果不能通过工具和方法来提高效率就只能压缩个人的其他时间,牺牲掉休息时间。
对于部分打工人来说,之所以对生产力提升表示失望,不是因为工作强度的提高,而是因为工作强度提升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而内卷的环境又迫使这种对生产力的追求永无止境。
更为夸张的是,为了满足追求个人生产力提升这一诉求,市场甚至产生了一整个行业来应对此事。
由此,锦上添花变成刚需。
你的时间,不再是你的时间。
个人生产力的本质
英国其实并不是最早试行四天工作制的国家,冰岛从2005年开始了一项持续十余年的调查,让2500名工人,拿着同样的工资,但每周只需上四天班。
调查发现,参与调研的这部分人,生产力不降反升,工人们压力减少,连病假都不请了。现如今,冰岛已经有86%的劳动人口已经转向或者即将转向四天工作制了。
英国一公司CEO甚至还称,这种工作方式还帮大家摆脱了互不帮忙的心态,不再抱着一种“这活儿不是我的,我不管”的心态工作了,因为大家现在都想在周四下午就顺利下班离开公司。
个人生产力与其说是社会生产力的转移,不如说是社会生产力的未来。
在不能被机器取代的领域,个人生产力只会越发被重视,这是不可逃避的现实。
但我们可以改观的,是对个人生产力的态度以及对提升个人生产力方法的态度。
诚然,我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优化自己的日程,但是需要将其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上,即这种方法适合自己,能对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有帮助,也不能什么方法都信。
/头图来源:《人生切割术》
↓ 关注“凤凰社18楼”,每周看点新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