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荐读 2022年第2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COVID-19数据
图 | Internet
陈璟浩1,2 谢献坤1 陈美合1
(1.广西大学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南宁,530004;2.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摘 要
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在我国大流行期间国际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了解其生成及涌现特征,对我国政府准确研判当前国际舆论环境、有效应对舆情、维护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情感分类、主题模型等方法,对GDELT全球新冠疫情网络新闻报道数据库的文本进行趋势分析、来源分析和内容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探索与各国涉华报道趋势和数量有关的因素,利用层次聚类将报道特征相似的国家聚类,并归纳这些国家的群体特点。研究发现,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报道具有显著不平衡性;美、英两国为涉华负面报道的主要输出国;对华进出口额占一国总进出口比重越大,该国对中国疫情发展趋势关注就越密切;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涉华疫情报道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的比重在总体中偏低。通过系统阐释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生成特征及涌现特点,为政府有效应对国际舆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涉华报道 网络舆情 国际媒体
向上滑动阅览
01 引言
2020年1月下旬以来,新冠疫情在武汉大规模爆发,并很快蔓延至全国。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引起国外媒体关注,他们在国际媒介中发布了大量涉华舆情,成为外界评价我国安全性、可靠性的依据。短期来看,这些信息影响了人们在我国居住、旅游、投资、出口等行为;长期来看,还对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深远影响。为此,深入分析此次新冠疫情中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了解其生成及涌现特征,对我国政府准确研判当前国际舆论环境、有效应对舆情、维护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疫情作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大量丰富的舆情数据,为我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资料。具体来说,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新冠疫情在我国大规模爆发至全面控制期间,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总体发展态势如何,报道来源的全球分布、话题类型、报道内容等呈现怎样的特征,影响各国涉华报道数量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具有相似报道特征的国家有何共性特点。
在分析数据上,本研究采用由全球互联网中的各国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发布的涉华报道等构成的语料库作为数据来源,运用谷歌云平台、文本挖掘方法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各国网络媒体涉华报道为分析对象,聚焦于回答新冠疫情中国际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相关因素有哪些、总体特征怎样等重点问题,力图为政府部门了解当前国际涉华报道的总体态势、降低和化解国际舆情风险、重塑国际形象提供决策支持。
02 相关研究
通过回顾已有研究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影响因素分析;二是各国媒体在疫情爆发初期,对中国的报道框架、态度及形象塑造等;三是对某些带有偏见、负面情绪的涉华报道成因进行解读。
(1)全球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影响因素分析
Kwak等[1]对GDELT数据库中的灾难新闻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人口、政治稳定性、灾难破坏程度等因素对全球媒体报道内容的影响,同时,他们还发现地理因素在其中也起着很重要作用。Aritenang[2]分析多国媒体对印度尼西亚帕卢和栋加拉地震及海啸的报道发现,处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外交关系的国家,其媒体对灾难的报道具有显著差异。
(2)各国媒体在疫情爆发初期对中国的报道框架、态度及形象塑造
Xue等[3]对疫情期间《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两家媒体的报道都偏负面;Huang等[4]对22个国家57家主流媒体的28万篇涉华报道进行挖掘发现,国际媒体更关注疫情期间中国的民生问题,不同国家对中国防疫效果持有不同观点,西方国家报道负面居多;Chen等[5]研究发现,西方媒体涉华议程和其网民涉华议程存在交互现象,即媒体根据网民的讨论热点来设置涉华议程,反过来媒体议程又影响了网民关注的内容;Pilay[6]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间,南非媒体涉华报道与西方国家不同,对中国的批评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南非传媒集团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Madrid-Morales[7]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非洲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很少采用我国的新闻稿件,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媒体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所引起;高金萍等[8-9]分析了新冠疫情在我国流行期间,美、英、德、法、日、澳及中东三国的涉华舆情,指出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过程中,呈现“肯定-否定-肯定-否定”的反转迂回之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归因于西方媒体的评价标准、国家利益、国际局势、固有成见及意识形态偏见等,而中东三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在防疫举措、对外交流、世界影响等方面的表现有着清晰客观的认识,报道多持积极肯定态度;赵明昊[10]分析了疫情下美国涉华舆论的总体态势和主要特点,指出美国涉华舆论受议员煽动和美国大选影响,整体呈负面变化,致使美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两国关系趋于恶化。
(3)对某些带有偏见、负面情绪的涉华报道成因进行解读
不少学者在研究中还深入解读了西方国家在报道我国抗疫行动中出现的污名化、极端化、歧视性等负面报道现象,如张荣美等[11]对西方媒体涉华污名化传播的由来与机理进行解读认为,污名化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引起,另一方面则是政客推脱责任、转移注意力的手段;汪圣钧等[12]指出欧美涉华舆论动员出现“围观-围攻-围困”的特征,这是由于欧美希望通过涉华舆论动员获取有利的政治舆论环境,借机宣传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使政策主张获得多数民众支持;寇紫遐等[13]对疫情期间美国《纽约时报》涉华报道进行研究发现,负面报道呈现片面陈述、夸大扭曲、冷嘲热讽、过度解读等特点,这主要归因于美国国内政治、商业、民主等内在运行逻辑。朱峰等[14]指出疫情期间美国对华负面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美国大选影响,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想通过“栽赃中国”来转移国内矛盾。
综上,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体涉华报道的框架、内容和态度等,大多采用内容分析法,部分成果还对舆情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总的来看,当前研究还缺乏对全球涉华报道的全景式分析,数据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方法和分析维度单一,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技术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还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将融合GDELT全球互联网大数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疫情数据、华盛顿大学全球医疗水平评价数据等,采用内容分析、统计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理解,在分析现有涉华报道态势的基础上,把握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总体特征和内在规律,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0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国际媒体数据主要来自GDELT全球媒体数据库中的子集:新冠疫情新闻报道数据库①。该数据库子集保存了2020年1月1日至今全球媒体对新冠疫情的报道数据,容量已超过127.4GB。本研究从该数据集中检索报道内容包含“China”“Chinese”“Wuhan”的语料,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4月15日共88天,数据包含新闻发布时间、网址(URL)、新闻标题、新闻内容片段(Contextual Text)、域名国家代码(Domain Country Code)、情感(Doc Tone)等属性,最终检索出56个国家的不同网址数据共6267843条。由于新闻内容存在相互转载的情况,为便于涉华舆情话题分析,本文对检索出的数据利用关键词出现频率和文本余弦相似度算法[15]进行过滤和去重,首先将“China”“Chinese”等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频次小于10的新闻内容片段进行过滤(确保检索出的文章确实是有关涉华舆情的讨论),其次、将余弦相似度大于0.92的新闻内容去重,最终得到36979条内容不重复的涉华新闻报道。
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涉华舆情的生成特点,考查其中的相关因素,本文还收集了前述88天时间内检索出的56个国家和中国的新冠病例数据②,包括新增确诊、新增治愈和新增死亡数据,各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数据③、进出口贸易数据④、世界银行各国人均GDP数据⑤及华盛顿大学全球医疗水平评价指标数据[16]。
3.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MSSQL数据库对下载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和过滤,剔除空值、噪音和重复值,而后利用Python语言对新闻片段进行余弦相似度计算,剔除相似度高于阈值0.92的数据,并对新闻片段网址进行抽取以获得网站域名。用Excel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和展示,SPSS23软件的相关分析、层次聚类等功能被用于验证新冠病例数据与涉华舆情数量的关系、检验各国涉华报道数量差异、探索各种因素对涉华舆情生成的影响以及对报道特征相同的国家进行聚类,进而从不同角度反映涉华舆情的总体特征。
另外,为了对涉华舆情进行话题分析,本文还采用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对新闻片段进行情感分类,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挖掘各情感类别下的主题信息。其中,BERT模型采用Hugging Face公司开发的Transformers开源包⑥,该开源包提供了各种预训练模型库,用户可以通过下载预训练模型,并在自有数据集上进行微调(Fine-tune),从而建立自己的文本分类模型;LDA模型则是通过调用Python的第三方库Sklearn及可视化工具pyLDAvis得以实现。BERT模型文本情感分类的步骤为:①招募两名研究生分别对抓取的语料进行标注,将语料分为积极、中立、负面三类,共标注数据2000条,对标注结果进行信度检验⑦,信度计算结果为96%,超过了90%的基本标准[17],即标注信度可接受;②将标注一致的数据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测试集,在BERT-base-uncased预训练模型上进行微调,训练模型迭代次数Epoch为5,BathSize为16,MaxSeqLength为300,LearningRate为2e-5,最终训练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及F值如表1所示;③利用训练模型对去重后的新闻报道进行情感分类,得到各类数据分布如表2所示。
表1 BERT微调模型情感分类准确率、召回率及F值
表2 去重后的网络新闻涉华报道情感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之所以采用BERT模型进行文本情感分类,而不用通用情感分析工具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是因为通过对语料内容调查发现,通用情感分析在特定情境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分类效果难以满足实际研究需要。比如句子“武汉封城”“因抗疫取消春节活动”通用情感分析工具将其标注为负面语句,但在本研究中,其描述的是客观发生的事件,将其归为中立语料是合适的,而像“病毒从武汉实验室泄露”“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等,这类主观臆断语料本文则应该将其归为负面信息。为此,本文的正面情感语料主要是指褒义的描述,如赞扬、肯定等;中立情感语料主要是指客观发生的一些事实;而负面情感语料主要是指主观臆断、带有攻击性、歧视性的信息。
①https://blog.gdeltproject.org/announcing-a-massive-new-ge-ographic-news-database-of-the-locations-mentioned-in-covid-19-news-coverage/
②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
③http://www.cepii.fr/CEPII/fr/bdd_modele/presentation.asp? id=6
④https://comtrade.un.org/data/
⑤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source/world-development -indicators#selectedDimension_WDI_Series
⑥https://github.com/huggingface/transformers
⑦信度=相互一致的数量/标注数据总量
04 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分析
4.1
国际媒体涉华报道趋势分析
对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4月15日,全球网络媒体涉华报道量、中国新增病例数、全球新增病例数、去重后的正面涉华报道、中立涉华报道、负面涉华报道进行时序分析,如图1所示。可见,疫情在我国大流行期间,全球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急剧增多,疫情得到逐渐控制后,报道数量随之下降。少数标志性事件引起传播高峰,如武汉封城、WHO将新冠疫情列为PHEIC事件、武汉解封等。从去重后的情感分析结果来看,疫情在我国爆发的前、中期,国际媒体主要以中立报道为主,如向公众介绍疫情处置进展、我国的应对举措等,此外,一定数量的负面报道也同时存在,包括各种关于病毒的谣言和误解等。随着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全球大面积爆发,涉华中立报道呈下降趋势,而一些国家因自身抗疫不力进行责任推脱的宣传策略使得涉华负面报道逐渐上升,如将病毒称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称中国谎报死亡人数等。另外,一些国家对我国抗疫成效表达了肯定态度,相关正面舆情开始凸显。采用SPSS23软件,对涉华报道数、病例数、情感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图1 全球网络媒体涉华报道量与病例趋势图
表3 全球网络媒体涉华报道数、病例数、情感数据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印证了前文对趋势图的描述,其中,全球网络媒体涉华报道数量与我国新增疫情病例正相关,与全球新增疫情病例弱负相关,即由于各国相继爆发疫情,媒体注意力转移,涉华报道减少。在正面、中立、负面内容方面,涉华报道越多,相关正面、中立和负面报道数也越多,其中,正面内容和负面内容与全球新增病例数不相关,即并非全球新增病例数越多,涉华正负面报道越多,而是由于在我国全面控制疫情时恰逢全球疫情爆发高峰。一方面,对我国成功控制疫情的赞誉报道增多,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推脱责任的负面报道也在增加,才出现此检验结果。
4.2
国际媒体涉华报道来源分布
(1)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网站分布
对全球网络媒体涉华报道数量及情感分布进行统计发现,涉华疫情报道已形成明显集聚趋势,即前20%的2359个网站发布了全部内容的89.2%。进一步,对发布涉华报道最多的前20家网站进行统计发现,这20家网站发布了全部涉华信息的11.55%,其中,在英、美两国的网站共计16家,主要有MSN、路透社、每日邮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印度2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1家。英、美网站中,报道正面内容百分比低于平均水平的网站9家,报道负面内容百分比高于平均水平的网站11家,总体来看,在涉华报道中,英、美两国的网站有很大话语权,其发布的涉华内容较多,相较于平均水平也较负面。
(2)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国别分布
对各国网络媒体涉华报道数量及情感分布进行统计发现,涉华报道主要集中于美国,其发布的涉华舆情占总量的63.47%,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印度,分别为总量的11.59%、6.06%和5.94%。排名前10的国家发布信息占总量的93.17%,报道呈现显著的集聚趋势,如表4所示。从各国报道的情感分布来看,美国由于报道量巨大,因此其正面、负面、中立报道量均非常接近平均水平。在排名前10的国家中,美国、加拿大、尼加拉瓜发布的负面涉华舆情要高于平均水平。
表4 各国网络媒体涉华报道量分布
4.3
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内容分析
本部分将从国际媒体涉华热点报道和主题两方面来分析涉华舆情内容。之所以采用两种视角来分析,主要是因为单纯从热点报道角度出发,不足以反映媒体普遍关注(一些热点文章被大量转载,如不对其去重,将严重干扰LDA模型主题挖掘效果)。去重后,LDA模型挖掘的主要是媒体关注和报道较多的主题,避免了内容被重复多次计算。
(1)国际媒体涉华舆情热点报道分析
对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4月15日,全球网络媒体转载量最多的涉华报道进行统计。发现,转载量前10的热点报道中有80%来自美联社,其次是BBC和CNN,热点报道日期主要集中在WHO宣布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前后,内容倾向包含正面、中立、负面三个类别。总的来看,与前述发现类似,涉华报道话语权基本掌握在美、英通讯社和媒体公司手中。
(2)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主题分析
运用LDA模型对国际媒体涉华报道按照正面、中立、负面三个类别来挖掘文本主题,得到正面主题4个、负面主题3个、中立主题6个。其中正面主题为: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赞扬中国在防疫中的贡献;②中国向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捐赠防疫物资;③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④武汉解除封城。负面主题为:①中国政府部门隐瞒疫情;②中国疫情是由于滥杀野生动物并食用引起的;③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对发声医生进行训诫。中立主题为:①武汉缺少防疫物资和床位医疗资源紧张;②武汉封城;③中国研究机构发表防治病毒相关成果;④疫情在中国爆发并扩散至全球;⑤多国暂停直飞中国航班,限制前往大陆;⑥中国爆发疫情,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增长放缓。各主题报道分布见表5。
表5 各主题新闻报道占该国涉华报道总体比例分布(%)
由表5可见,各国疫情期间的涉华报道,呈现出很强的空间分布规律,亚洲国家对我国正面报道的比例相对较高,欧洲与我国关系较好且与武汉关系较紧密的国家正面报道也较多,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法国等,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家对我国的正面报道则比较零星。正面报道话题主要聚焦于我国对外援助、领导人提出的倡议、活动和标志性事件。负面报道方面,除亚洲国家外,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报道量明显高于涉华正面报道,在传统的人权问题上,非洲与欧洲、美洲的涉华报道量相近,负面报道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瞒报、食用野生动物等方面,报道观点主观臆断偏多。中立报道方面,各大洲国家涉华报道数量没有明显差异,标志性事件如封城和航班停飞,以及中国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各国媒体报道的焦点。
05 报道相关因素分析及特征阐释
从前述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发布态势及分布特征可见,美、英等国家无论是在报道数量还是传播广度上都占据着主动权,各国涉华报道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国家报道数量较多,而有的较少,有的报道偏正面,而有的偏负面。这些报道的特点如何,为何不同国家的涉华报道呈现不同特征,其中有何关联,本节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5.1
相关分析与层次聚类
为进一步探讨国际涉华报道的生成特征,本节拟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对影响各国涉华报道趋势和数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从规律上把握涉华报道生成的内在特点;二是根据各国涉华报道特征对其进行聚类,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别下具有相似报道特征的国家特点。
(1)相关因素选取
通过文献回顾和事实观察,本文选取各国每日涉华疫情报道数量与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相关度(CRAR)、各国涉华疫情报道数量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比例(CRR)作为反映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的两个指标;然后,选取各国2019年与我国的商品进出口额占该国总进出口额的比重(CIR、CER)、各国首都与北京的直线地理距离(CDS)、各国人均GDP水平(GDP)、2018年华盛顿大学对全球各国医疗水平评分(HAQ)作为可能影响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的相关因素,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指标选取依据如下:
①各国每日涉华疫情报道数量与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相关度(CRAR)
研究显示,新闻报道量与在灾难中的死亡人数正相关[18],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显示上述关系并不显著[19]。本研究利用文献[20]中的方法,对各国每日涉华疫情报道量与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做相关分析①,发现文献[18]和文献[19]的结论均得到支持,即部分国家每日涉华疫情报道量与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正相关,部分不相关。这是各国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的体现,故纳入后续相关分析。
②各国涉华疫情报道数量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比例(CRR)
由于各国媒体机构和网站的数量不一致,会产生媒体机构和网站多的国家涉华疫情报道量多,反之则少的现象。因此,本文将CRR作为反映各国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的体现,并纳入后续相关分析。
③各国与我国的商品进出口额占该国总进出口额的比重(CIR、CER)
许多研究显示,国与国的进出口额与双方新闻报道量正相关[21-23]。这是因为进出口贸易反映了两国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当一国发生灾难,多少都会影响两国的贸易往来,进而引发媒体的关注。
④各国首都与北京的直线地理距离(CDS)
两国之间的物理距离一直以来都是解释新闻报道量多少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显示,随着物理距离的减少,两国新闻报道量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地理距离越近,两国之间的联系也越紧密[24-25]。另外,传染病通常也是从紧邻的周边区域开始扩散。
⑤各国人均GDP水平
一国的人均 GDP水平反映了该国政治、 经济、技术发展水平[26],一 般 来 说,GDP水平越高的国家,其人员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越频繁,越有可能感染和传播病毒,进而引起媒体 的关注和报道。
⑥各国医疗水平评分(HAQ)
各国医疗水平反映了其对待疫情的态度。从现有的媒体报道来看,很多医疗水平好的国 家在疫情爆发时并未予以重视[27]。同时,一国的医疗水平越高,媒体素养也越好,在疫情 爆发后就会更专注本国的防疫情况,涉华疫情报道的比重也会随之下降。
① 各国每日涉华报道数量与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相关度,该指标用SPSS23中的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模块得到,Spearman相关可以衡量两个连续数据如何随着时间共同变 化,并且可以以数字-1(负相关),0(不相关),1(完全相关)表示他们之间的线性关系。
(2)相关因素分析
对相关因素进行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可见,CRAR数值与CRR、2019年CIR和CER,以及GDP正相关,与CDS负相关。这说明对华进出口货物占该国 进出口货物比重越大,其经济联系就与我国越 紧密,就越关注中国疫情发展趋势;一国 GDP 越高,其参与国际活动就越多,其媒体也更关 注重大国际事件;与中国地理距离越近,越有 可能受到疫情影响,其媒体涉华疫情报道就越 多。同时,还发现各国医疗水平得分与各国涉华疫情报道数量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的比例负相关。这表示一国医疗水平越好,涉华疫情报道占该国所有疫 情报道的比例就越少。本文认为这一方面是医疗水平好的国家对本国 治疗水平较为乐观,对中国疫情处置情况关注 较少;另一方面是医疗水平好的国家经济实力也较强,国际人口流动程度也较大,在全球疫情全面爆发后(中国先于全球爆发),这些国家感染疫情的人数比重较大,其媒体将注意力转向国内救治工作,造成涉华报道比重下降。
表6 与各国涉华报道趋势及数量相关联因素分析
(3)报道特点层次聚类
依据各国每日涉华疫情报道数量与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相关度、各国涉华疫情报道数量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的比例、各国正面涉华报道占所有正面报道比例(POR)、中立涉华报道占所有中立报道比例(NUR)及负面涉华报道占所有负面报道比例(NER)共五个属性,对56个国家进行层次聚类,将具有相同报道特点的国家归入同一簇,在聚类结束后,对各类的累计病例数(CNC)、人均GDP(GDP)、医疗水平评分、对华进出口额占该国总进出口额的比重、与北京的直线距离等平均值与涉华报道特征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从而探究同一簇内国家的共有特征及不同簇之间的差异。其中,层次聚类采用Z标准分数对各属性进行标准化,样本距离计算公式为平方欧式距离、聚类方法选择Ward方法。最终根据层次聚类生成的聚类谱系图,将56个国家划分为五类具有不同报道特点的簇及3个不属于任何簇的奇异点。在地图上将属于同一簇的国家用相同颜色标注,3个奇异点用不同颜色标注,如图2所示。各簇及奇异点包含和代表的国家及其特征详见表7、表8。从图表中可见,五类国家和美国、英国、尼加拉瓜三国,由于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其涉华报道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图2 各簇所包含国家全球分布图
表7 各国涉华报道层次聚类结果及类名
表8 各类各属性别平均数表
5.2
总结与阐释
通过前述对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趋势分析、来源分析、内容分析以及相关分析与层次聚类,其生成特点逐渐明晰。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总结和阐释,以期对当前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生成特征形成总体性的认知。
(1)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主导,报道呈现显著不平衡。
从涉华报道数量上看,世界上英语涉华报道绝大部分均来自美、英,两国涉华报道比例占全球英语涉华报道比例约75%,涉华报道的议题、叙事框架、态度呈现等基本被美国 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美联社、路透社、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西方通讯社和传媒公司生产了大量涉华信息。在此强大的传播实力下,我国英语报道只占到全球疫情英文报道的4%,抵御、抗争西方片面、扭曲及敌对报道的力量相对微小,西强东弱的不平衡涉华报道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2)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内容中立居多,美、英为负面报道主要输出国,正面报道较少。
从涉华报道情感分布来看,有关疫情的涉华报道中,中立情感居多,美、英输出了将近全球73%的负面涉华报道。长期以来,中美在体制机制、意识形态、国际竞争中矛盾重重,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天然地不认可、不信任中国官方信息源,对中方持有负面、敌对态度。加之,美、英防疫不力,造成疫情在其国内大面积扩散,不少政客为了逃避责任,淡化影响,惯性式栽赃中国。另外,中国对部分国家的援助,让美方感到相形见绌,促使其抛出“口罩外交”“捐赠外交”等议题,以此来诋毁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3)对华进出口商品数额占该国总进出口比重越大,对中国疫情发展趋势关注就越密切。
从各国涉华报道的频率与中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增减趋势的相关性来看,对华进出口商品数额占该国总进出口数额比重越大的国家,对中国疫情发展趋势关注越密切,其涉华报道频率随着我国新增病例数的波动而波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矿物燃料有较大的需求,同时,也向全球各国输出各种产品,若疫情控制不力,复工复产缓慢,进出口需求就会萎缩,这种负面影响也会传导至上下游供应链国家,引起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因此,对中国进出口依存度大的国家,更关注我国疫情控制情况。
(4)不同类型国家涉华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关注较为密切的国家感染人数偏少。
从聚类结果来看,具有相似涉华报道特征的国家在医疗水平、感染人数等方面也有相近特点。其中,医疗水平较好的国家,涉华疫情报道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的比例偏低,但感染人数偏高,原因可能是医疗水平高的国家对自身医疗条件比较自信,在疫情早期并未引起重视,造成疫情扩散,感染病例增加;同时,医疗水平高的国家经济水平也较好,人口的全球流动程度较大,感染率也相对较高。相对而言,医疗水平差的国家涉华报道较多,感染病例较少,原因可能是这些国家医疗水平低,对疫情更为重视,也可能是监测设备不足造成病例漏报;另外,这些国家大多经济水平偏低,与外界交流较少,老龄人口也不多,所以感染率不高。
06 对策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总体来看:①在传播趋势上,标志性事件和疫情加剧,是前期国际涉华报道的主要焦点,在此阶段,报道量增长迅速,后期,随着国内疫情的缓和及病毒在世界范围传播,国际涉华报道量下降,一些将防疫责任推卸给中国的报道开始出现;②在报道来源上,涉华报道呈现明显的集聚趋势,少数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报道了接近全球80%的涉华疫情信息,报道也主要集聚于英、美两国的主流网站,如MSN、路透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③在报道内容上,不同国家报道焦点各有侧重,亚洲国家及与我国关系较为密切的欧洲国家,正面报道偏多,焦点多集中于我国对外援助、重要国际组织和重要活动领导人讲话,负面报道上,非洲国家与传统西方国家一样,多聚焦于我国的人权问题;④在报道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与我国贸易关系越紧密的国家,对我国疫情发展关注越密切,医疗水平越好的国家,涉华疫情报道比例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的比例偏低。
综上,为加强我国应对国际突发事件涉华舆情的能力,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1)企图通过指责别国的方式转移民众注意力是部分国家推卸责任的惯用伎俩,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爆发初期,往往因为新奇而备受关注,相关信息暴增且鱼龙混杂,常常令人真假难辨,若处置不当,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舆论走向,带来恶劣影响。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我国应及时、迅速对外发布信息,向相关国际权威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情况,主动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国际联防联控会议,对外传播中国举措、中国声音,对国际上出现的质疑、偏见、栽赃等,及时予以澄清、说明和抵制,以最大限度将真实客观的信息呈现给国际公众。
(2)鉴于当前国际舆论传播渠道主要掌握在部分西方国家手中、国际涉华信息呈现明显集聚趋势的情况,一方面,可以采取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的策略,从监测、跟踪发布负面信息的主要国家着手,通过挖掘这部分国家的信息发布特征,有计划地制定相应的舆论引导策略,将其逐个击破;另一方面,从全局来看,我们还可以抓住新兴技术、新兴媒介等契机,如5G网络、短视频社交平台等,积极构建全球新媒体网络,掌握传播主动权,改变当前西强我弱的现状。同时,还应积极培育国际自媒体账号、网络红人,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增进民间交流与理解。
(3)国际涉华舆情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国家有各自立场和特点,所报道的内容也常常大相径庭,因此,对外舆论引导策略也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同国家应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应积极与各国主流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依据不同国家的舆情特点、主要观点,充分利用我国在各个国家设立的通讯社回应各国民众关切的涉华问题,并对广为流传的不实信息进行及时地澄清,有针对性地发布和推送相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4)在国际合作框架下,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治理共同体,相互协调应对危机,做好灾后重建和复工复产等工作,保障经济快速恢复和稳定运行,以此提振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信心。另外,还应积极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发布防疫手册、救治方案、治疗方法和研发预防药物等,提升国际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
参 考 文 献
作者简介
陈璟浩(通讯作者),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情报分析、网络舆情与数据挖掘,Email:jhchen114@qq.com;
谢献坤,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与国际关系;
陈美合,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年第2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陈璟浩,谢献坤,陈美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COVID-19数据[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12(2):76-87.
往期 · 推荐
当期荐读 2022年第2期 | 面向新型跨境网络有组织犯罪的开源情报获取与利用方法
当期荐读 2022年第2期 |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政府大数据治理框架的构建——基于G省的案例研究
制版编辑 | 王伊杨
审核 | 于阿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微信号
xxzyglxb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