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真正敢说真话的院士走了,曾婉拒企业高薪聘请:我不当花瓶

小德 德先生 2019-10-08


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你还在原地等待?

点击图片立即上车!

“让火车像风一样跑”,是铁路人多年的梦想。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10年后,“完全自主”、“世界先进”、“中国标准”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疾驰在祖国的大地上。从“零的记录”到跻身世界高铁规模之首,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记录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追梦之旅。


中国的铁路发展史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其中一位开创了中国铁路与隧道修建历史上的诸多“第一”。他就是我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其因主持和参与了中国高铁的研发建设工作而被誉为“高铁院士”。


他从一个颠沛流离的孩童到桃李成蹊的工程院院士,从一个桥梁专业学生到隧道专家,他让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而享誉全球。


少年立志:愿投身铁道建设

1938年,王梦恕出生在河南温县,其祖父在他的名字中取一“恕”字,希望孙子能够“严于责己、宽与恕人。”其父王崇和因为母亲病危错失留学法国的机会,最终就职于法国人所修的陇海铁路,这也是王氏家族第一次跟铁路“结缘”。


抗战爆发后,王梦恕的童年记忆里唯存有那隆隆的火车声和冰冷、超市、臭气熏天的闷罐子车皮,吃在火车上,睡在火车上,一直以车为家,流动在铁路沿线生活、上学。苦难的生活也让王梦恕具备了坚强的意志,成为了今后攀登科学高峰的强大动力。


1949年,王梦恕到蔡家坡铁中学习,童年时期的经历让“刺头”的个性伴其一生,当时班主任的一个问题,至今让王梦恕记忆犹新。


“你真想当一名科学家吗?”“与科学家相比,我更想当一名铁路工人,修更多更好的铁路,让所有的中国人能够在自己修的铁路上坐着火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原本以为这是一句年少轻狂的话,竟成了王梦恕终身奋斗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当上站长,王梦恕决定不再打架,并于1952年进入天津铁路工程中专大型建筑科,攻读桥梁、隧道。在天津,王梦恕遇到了被他称为生命中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吕学谟。吕学谟在南洋大学毕业后因强国梦归国,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吕学谟去世。


作为一名铁路技工,王梦恕以实习生的身份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他家中至今保存着当时苏联专家赠送的书籍,这个叫做西林·基红诺夫的苏联专家告诉王梦恕:一定要读大学。从天津毕业,王梦恕在锦州铁路局勘测设计所成为一名铁路勘测人员。期间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完成了山海关区间约15公里铁路改线的设计任务。


1957年,王梦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桥隧系。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地下工程专家,当年最开始学习的却是桥梁专业。大三时,王梦恕到成昆铁路实习,那时隧道工程手段落后,王梦恕到工地的第三天,8名工人因塌方遇难。此前,王梦恕一直钟情于桥梁设计,这次事故使他转向隧道工程。


相比于桥梁,隧道专业受到极大冷落。选择这一行就意味着要常年在深山野外奔波,干得再好只能在山的两头看到两个涧门,既没有形象美也缺少知名度。他反复思考,感到隧道和地下铁道工程在我国是刚刚发展起来的学科,这方面的技术理论、施工水平都落后于国外30至50年。落后才最需要发展,才最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王梦恕便毅然选择了隧道与地下铁道工程专业,并读完研究生。


1961年,王梦恕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


1964年,王梦恕顺利从唐山铁道学校毕业,成为新中国教育历史上第一批研究生。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研究生学历的他已经跻身高级知识分子的行列。作为高学历的难得人才,组织上决定让王梦恕留校任教。幽雅舒适的校园,整洁漂亮的楼房,铺满鲜花的前程⋯⋯但这一切没能留住王梦恕。他发誓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改变落后的隧道施工方法。


让中国地下工程技术走向世界前列

1965年,品学兼优的王梦恕留校任教不到一年,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北京地铁一号线开始建设,他主动申请到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工作。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要为首都的地铁建设奉献才智时,王梦恕因“政治上不合格”被打成“照尖子”,下放劳动。


“宁喝峨眉水,不吃北京鱼。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能白学,自己的志向更不能更改,北京干不了,咱就走。”就这样,王梦恕把自己的户口从北京的王府井迁到了峨眉山公社,在成都铁路局峨眉机务段安了新家,成为一名内燃机车修理工。


王梦恕怀着对五彩缤纷的科技园的执着梦想,终于盼来了科学的春天。1978年王梦恕被晋升工程师,调入成都铁路局科研所。他终于可以在设施完备、环境优良的天地尽情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了。但一个遥远的呐喊却时常盘桓在他的心头,使他怅然若失那个遥远的呐喊是在心底压抑已久的,要重新从事隧道事业的强烈渴盼。


那时,为了防止战争中敌国将京广线黄河大桥炸断而导致南北运力中断,中国决定在黄河下面修建一条原子弹也炸不透的隧道,即所谓“4501”工程。铁道部在洛阳成立隧道工程局。


“4501”指挥部研究所所长恰是当年王梦恕在北京地铁工程局的领导,这位所长十分希望王梦恕过去,但成都铁路局却不愿意放王梦恕离开。


面对着人生的第三个十字路口,王梦恕最终决定离开繁华的成都,携妻带子来到黄河之滨刚刚筹建的隧道工程局。为了让王梦恕安心,“4501”指挥部甚至单独挂了一节车皮,把王梦恕和他的家人、家当都带离成都,断绝他回四川的想法。然而很快,王梦恕又南下粤北大瑶山,迎接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个工程——大瑶山隧道建设。


王梦恕所在的隧道工程局承担了衡广复线32公里间的施工任务,其中全长14295米的大瑶山隧道是当时国内最长,排在世界第十位的双线铁路隧道,铁道部隧道局上万名干部工人云集岭南,一筹莫展。


时任科研所总工程师的王梦怨带着24人攻关组,迅速赶赴工地,先在大瑶山隧道以北的雷公尖隧道进行180米的量测、钻爆、喷锚以及机械等全艺试验。他决定采用一种当时国际先进的爆破技术“新奥法”:一次性使用1.5吨炸药,分20毫秒连续爆破,其中用仪器监测地层震动,既保证爆破精确,又不会产生叠加效应破坏岩体。


1989年,王梦恕到日本名古屋地铁盾构施工现场考察


可是,“新奥法”是首次在国内应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一大堆问题接踵而至。王梦恕与大家一道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并亲自参与划线、钻孔、装药、引爆,冒着浓烟冲向掌子面观察爆破效果,经常在洞子里一呆就是20多个小时。


试验成功了。“新奥法”的应用,大型机械设备的引进,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施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喻为我国隧道修建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1990年、1992年“新奥法”分别获得铁道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此后,王梦恕没有停步,他转战大秦线军都山隧道进行大跨、软弱、有水、浅埋、上有民房的隧道设计、研究,先后攻克了7项配套技术、14个技术难关,井总结出“浅埋暗挖法”。


开创“浅埋暗挖法”先河

工程接近尾声,王梦恕准备回京,他的下一个工作就是20年前失落离开的北京地铁。


某天,王梦恕走在长安街上,见不少人在忙着丈量路面,圈地刨树。当他得知修地铁要拆除地面上的建筑、树木时,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立即赶到北京地铁总公司,极力游说地铁暗挖。可是,北京的地质全是沙土松散结构,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就已论证过,北京地铁只能明挖,不能暗挖。


王梦恕并不甘心,他拉上局领导一起找到北京地铁总公司的领导,有根有据地介绍暗挖的可能性。他忍不住动情地说:“在首都的长安街上开膛破肚修地铁,作为一个隧道专业人员,我感到丢脸呀。”


或许是王梦恕的敬业精神和他那份少有的虔诚打动了地铁公司的领导,很快就答应:请专家论证暗挖方案,如果可行,重新招标。论证会上,王梦恕的暗挖方案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经多次评审,北京地铁总公司郑重地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变由隧道局暗挖。王梦恕被任命为这项工程的副指挥长兼技术负责人。


长安街这条国宾大道,每天有5万辆汽车、30万辆自行车以及近百万人次步行通过。在国宾大道之下,掏跨度15米的大洞子,洞子离地面最浅只有6米,这毕竟是史无前例,其风险可想而知。


王梦恕带着30多名工程师日夜吃住在工地,开工不到两个月,王梦恕的脸已经瘦了一圈。隧洞在小心翼翼中向前延伸,地质情况比原来的预想坏得多,难关一个接一个,王梦恕的心始终悬在喉咙口。


1996年王梦恕在广州地铁公园前站现场指导


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建成了。新闻媒介这样报道:“这里施工静悄悄,北京居民没见一筐碴土石块,忽然就欣喜地发现,地铁说环就环起来了!”用暗挖法修地铁,开了全国的先河,整个工程比“大揭盖”方案节省资金1亿多元。这项成果被命名为“北京地铁浅埋暗挖法”,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果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

王梦恕培养博士生有三个要求,一是道德,二是能力,三是理论,这三者次序不能颠倒。面对工程,他坚守做工程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不要留下遗憾和灾难。面对做人育人,他用“忠孝仁义做人,求真务实做事”要求自己和青年一代。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时,王梦恕已经声名显赫了。对于当选第一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回忆是:“当时我正在洛阳开隧道及地铁工程年会,跟那些老专家相比,我还是年轻的。”争议之下,院士这个身份是对王梦恕最好的定位与褒奖。


50年的工作经历以及感情倾注让王梦恕对交通这项事业爱之深、责之切。他可以赞誉、斥责、反思,唯一不能的,就是离开它。王梦恕成为第一批工程院院士后,有单位以一个月3万元的工资挖他,他不干,反问到:“我去你那里当花瓶啊?”


作为院士,王梦恕有推荐院士候选人的责任和义务,但他的第一把尺子就是德。有一年,他要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在建地铁的总工程师中推荐一名院士,最终他推荐了深圳地铁的总工程师。事后大家才了解,就是这名总工程师做的一件事打动了王梦恕。施工正式开始前这名总工来到工地,看到工人们简陋艰苦的居住场地后,马上为工人们争取资金盖房,改善了生活环境。


无论王梦恕走到哪,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有一年,中铁集团选拔局级干部,王梦恕作为两个评委之一,对参评干部提了同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最不该犯的错误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出现频率最高的回答是“不应该腐败”,但王梦恕心里有标准答案,50个参评干部只有一个答了出来——“不要说假话”。


2018年9月20日,王梦恕逝世


讲实话敢直言,是王梦恕人格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他做人做事所恪守的终身信条。从“揭秘7·23”到“代言”中国高铁,从“拿下”鸟巢顶盖到“下马”上海磁悬浮,他一次次因仗义执言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因一次次敢讲真话被人们所熟知,所喜爱。


王梦恕说,“如果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

 


2018年

德先生已经陪您走过n多日夜


2019年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

给您带来最好的体验

▼▼▼▼▼

新的一年

您对德先生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欢迎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

我们将从参与者中抽取3位

送上精美奖品




推荐阅读


 点击购买《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