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可以硬核到什么程度?98岁的她仍是“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100岁

小德 德先生 2019-10-08


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你还在原地等待?

点击图片立即上车!

提到麻风病,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为我国的麻风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消灭”。作为人类史上可能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种传染病,麻风病在我国的记载就有300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谈麻色变,惊恐万分。麻风病在人们眼中,比死神还可怕、比魔鬼还狰狞。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还有十多万名麻风病患者,而目前只剩下三千多名,在麻风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我国防治麻风病的医疗大军中,有一位巾帼英雄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她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98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


虽然在2014年已经办理了离休手续,但今年98岁的她到现在还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她都会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


出身不凡,成绩优异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一个富商家庭。她的父亲毕业于德国柏林科技大学,李桓英的小学时代有两年是在柏林度过的。那时德国的医学已经很发达,而中国的医学还落后,祖父和父母建议她去学医。在家庭的影响下,李桓英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1939年,全国大学统一招生,18岁的李桓英在祖父的建议和母亲的坚持下在香港应考同济大学医学院,被顺利录取。


1929年李桓英与父母在德国

时值抗战,李桓英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看到祖国被外敌欺辱、蹂躏,拳拳报国之心已然蕴藏于心底。


毕业后的李桓英来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按照她的个人意愿被细菌系接受做特别研究生,学习细菌与公共卫生专业。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四年,李桓英是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度过的。在这里,她打下了扎实的实验功底。认真的态度,规范的程序,科学的步骤,严格的条件,最后得出精确的数据。在后来的实验生涯中,李桓英一直坚守着科学的试验规程,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年轻时候的李桓英

因为成绩优异,1950年她被导师推荐到世界卫生组织从事雅司病的防治工作。此时,世界卫生组织刚刚成立不久,李桓英也因此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李桓英在世界卫生组织一干就是8年。这8年间,李桓英深入到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致力于当地的热带传染病——雅司病的防治。正是这段经历,使她深切地感受到国家经济落后、人民贫穷而造成疾病蔓延的痛苦。“新中国百废待兴,又何尝不是如此?李桓英的内心始终摆脱不了客居他乡的感觉。


然而,最终促使她下决心回国的却是一件在美国机场的遭遇。有一次,李桓英在旧金山过境签证时,机场管理员让其他成员都顺利通过了,唯独要求她必须按手印才放行。就在那一刻,李桓英铁了心一定要回国。


由于李桓英工作出色,1958年,世卫组织想跟她再续约5年,年薪达到1万美元。对于37岁的李桓英来说,内心的归属感比什么都重要。她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续聘,为了顺利回国,她甚至没有告诉已经移居美国的父母,孤身一人经伦敦绕道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当国内的医疗条件非常差,急需发展,我认为自己既然是个中国人,就有责任为中国人民服务。”从此,在近半个世纪的慢慢岁月中,祖国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悔当初的选择。


跋山涉水,远赴麻风村与“恶魔”顽强对抗

李桓英第一次接触到麻风病人是在1970年。那时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皮肤病研究工作。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由于有在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李桓英和一些医学专家被下放到苏北“麻风村”,这让她充分领教了麻风病的极端恐怖。


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麻风村外有一条河,将村子和外界隔离起来。我去的时候正是多雨的季节,在风雨中远远看着那些与世隔绝的人,就好像一群幽灵。


医生们参与治疗时总是把自己像防化兵一样封闭起来,外露部分只剩下两只眼睛;发药时,许多医生是通过木棍传递过去的。医生成了滑稽的“渔翁”,病人成了“鱼”。



看到麻风病患者畸形的身影,李桓英立志要攻克麻风病。为了争取到世界卫生组织免费的药品支持和实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走访调查。


在李桓英的办公室里有张云贵川地图,上面插了二十多面三角旗,那是她的足迹所到之处。走访麻风病人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许多麻风病患者都住在偏远的山村,由于山高路险,李桓英还先后遭遇到4次车祸,3根肋骨骨折,1次锁骨断裂,但这些并没有让她退缩,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自从与麻风病打上交道,李桓英从来没有停止过她的“上蹿下跳”。她先后向世界卫生组织争取到100万美元的免费药品、仪器设备及为基层办学习班的经费。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热研所。当时正值WHO开展热带病防治规划,在世界范围内用现代方法防治六大热带病,其中五种是寄生虫,唯一的细菌性疾病就是麻风病。


调到热研所后,钟慧澜所长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WHO资助出国考察麻风9个月,到6国9个麻风中心访问。当时,人类的科技进步已经找到了制服麻风恶魔的方法,即WHO倡导的实施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但这个方法在当时还有争议,还没有实验数据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也不知道最适当的剂量,不知究竟要治疗多久,更不知何时复发、何时停药,因此还不能做大面积的推广。


李桓英以她特有的职业敏感立刻意识到麻风菌尚不能培养,无疫苗,只能靠联合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于是向WHO申请了100人份的特效药物,以克服原有疗法造成的耐药和复发问题。在李桓英的影响和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同意在中国率先开展短程联合化疗。


无私无畏,北京来的女摩雅(医生)不怕麻风病

现代人崇尚探险精神,有人敢去冰天雪地的南极,有人敢去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也有人敢去荒无人烟的沙漠,但是可能没有哪位肯去麻风寨探险。去麻风寨用科学和文明战胜愚昧和野蛮,更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决心。


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有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村民都是因为得了麻风病而被迫迁到这里的,所以大家都称这个村为麻风村。


1983年春天,在麻风村唯一通往外界的一条小路上,风风火火地走来了一位女医生,她就是已经62岁的李桓英。


李桓英来这儿的目的,是要为村民们治疗麻风病。但是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村民的欢迎,所有村民都不相信麻风病还有治愈的可能。


村民们的不合作使李桓英陷入了困境,她清楚地知道要想推广新的治疗方法,首先要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可是人们对麻风病的偏见已经形成千百年了,她靠什么取得村民的信任呢?李桓英陷入了沉思。


为消除病人顾虑,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李桓英走村串户为病人做检查,她看到很多患者手足畸形、眼鼻歪斜,便二话不说走上前去,握住患者的手,甚至与他们拥抱。那时,别的医疗人员进麻风村时都是要包裹得严严实实。更令村民们感到惊讶的是,李桓英居然在麻风病患者家吃上了饭。


2003年4月,82岁高龄的李桓英来到她勐腊县,亲自向民众进行麻风卫生教育宣传


没过多久,整个麻风村都沸腾了起来:“天哪,北京来的女摩雅(医生)不怕麻风病!


其实,李桓英不怕跟麻风病人接触是源自于她多年对麻风病研究的认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李桓英就在自己的胳膊上做过麻风病菌试验,至今,她的胳膊上还有当年试验后的疤痕。她一直宣传,麻风病并不可怕,只是多年来人们对麻风病的误解让人们不愿意面对麻风病人。


李桓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麻风村里的村民,村民们放下戒备心理,开始接受李桓英的治疗,并且和她成为了朋友。


当时在国际上治愈麻风病需要6~10年的时间,这令很多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李桓英经过研究,决定将治疗的时间缩短为2年,这种短期疗法在国际上尚无先例,李桓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短程联合疗法的人。


李桓英在云南,与被治愈的麻风病患者和孩子

经过2年时间的治疗,勐腊县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李桓英提出的2年短期联合疗法取得了成功。1990年的泼水节,是李恒英和勐腊县麻风村村民最为难忘的一天。这天,“麻风村”举行了“摘帽”仪式,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



李桓英的短程联合治疗方法不仅在勐腊县取得了成功,在全国范围内也获得了显著疗效,有几万例麻风病患者被治愈。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李桓英的短程联合疗法,李桓英也成为世界上治愈麻风病患者最多的人。


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

李桓英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冲在麻防事业第一线?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拼”。


“困难和阻力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甚至国家的,就看你怎么去克服它。不拼就没动力,不拼也很难有所作为。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最好的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如果只为自己也将毫无疑义。”李桓英说。


不少朋友和同事对李桓英的选择感到不理解,因为,凭她的资历很轻易就可以拿到好的研究项目,退一万步也不至于去接受麻风病


面对纷纷议论,李桓英却总是淡然一笑,心中一个声音却是越来越响:“医不讳病,治病救人是天职,麻风病即便比恶魔还恐怖,我也要和它一斗到底!



多年来,李桓英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麻风病的防治事业。她把实验室的设备放在了基层,并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上百万美元药品器材和15辆越野车也送给了基层使用;还有她得来的众多奖金,以此鼓励让更多人参与和麻风病“对阵”。


在勐腊,由于山高路险,她先后两次经历了车祸的威胁。最严重的是一次雪地翻车,汽车翻滚到深十多米的沟里才停了下来,她被甩出去很远,躺在血泊中昏迷不醒。


几次车祸,曾让李桓英三根肋骨骨折,双侧锁骨断裂,头部负伤缝过7针,身上伤痕累累。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的同事们说,李教授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年轻人都无法承受,好多时候我都怀疑李教授是不是凡人!


为了使中国不再有麻风病,为了给麻风病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李桓英终生为之奋斗,至今未婚,“好在一生没结婚,才能取得一些成绩,这一生没白活。”李桓英经常笑着对人说。


“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我从来没有年龄的压力。事业没有完成,就不能半途而废。”这就是她的坚定信念。



2018年

德先生已经陪您走过n多日夜


2019年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

给您带来最好的体验

▼▼▼▼▼

新的一年

您对德先生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欢迎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

我们将从参与者中抽取3位

送上精美奖品




推荐阅读


 点击购买《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