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华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仅发表11篇论文,却是世界公认的大师
她出身名门望族,家中兄弟姐妹6人均出身清华,留美留英,是各个领域的学霸。
她还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在布朗运动理论方面研究的论文至今仍被视为该领域的权威性文献之一,被SCI收录和引用的次数超过1500次,至今仍有文章引用。
她的名字,叫王明贞,一生无儿无女献身物理领域。9年前,她以104岁高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现在却鲜有人提起,甚至对她一无所知。所以,今天要讲讲这位老太太的故事。
一心想出国留学的她,却三次被拒之门外
1906年,王明贞出生于江苏吴县一个科技世家。她的祖母谢长达是我国近代著名女教育家,创办了现在苏州市第十中学的前身“振华女中”。王明贞的父亲王季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和电机专家,我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者。
王明贞兄弟姐妹中有6人均在清华大学学习或者工作过。我们物理学界许多知名的前辈学者,包括陆学善、何泽慧、钱三强、何怡贞、葛庭燧等也都是她的亲戚。王家可谓人才辈出,堪称科技名门。
长辈的榜样和同辈之间的帮助激励,显然对于王明贞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相比之下,王明贞自己也不弱,但她的求学经历确实比较坎坷。
直到10岁时,王明贞依然没有上学。一次,祖母来到王明贞家,看到王明贞在为弟弟妹妹穿衣服,就很愤怒地说道:“明贞这时应当去学校念书,怎么把她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
从那以后,王明贞便进入了祖母创办的振华女中附小读书,走上了一条与当时绝大多数女孩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入学后的王明贞很快表现出高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在读小学和中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就非常优秀,在中学时保持了每门课全A的成绩。
可这样的成绩还是没能改变父母的看法。到了王明贞考大学的时候,继母不仅明确反对,还一门心思地张罗着给她托媒提亲。幸好因男方留学,婚事便被搁置了下来。
1926年,王明贞(左二)中学毕业
王明贞的命运,似乎从未在自己手里。她躲过了一劫,也迎来了生命中重要的转折。
此时,彷徨无助的王明贞赶上了姐姐王淑贞学成回国。刚刚回到祖国的王淑贞,深深的明白教育对女性的重要性,决定全力帮助妹妹,实现其大学梦。在姐姐的支持下王淑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然而王明贞在金陵女子大学的学习并不顺利,由于老师阅卷不公正,倔强的王明贞一气之下离开了南京,转学到了北平燕京女子大学物理系。
在大学毕业之后,有了哥哥姐姐做榜样,王明贞自然而然把出国留学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她向往着能去美国留学。
然而,一心想出国留学的王明贞,却三次被拒之门外。
第一次,她因为没有路费而作罢。
第二次,靠做助教攒够了钱,学校却因为她失约拒绝了她的入学请求。
第三次,她参加庚款委员会举办的留学考试拿了第一,却因为自己的性别再次被放弃。
一生只发表了11篇论文,论文质量令人望其项背
在旧中国重男轻女的环境里,王明贞自强不息,发奋努力,从中学到研究生院,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抗战爆发后不久,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得知王明贞的困境,立即给密歇根大学写了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王明贞终于顺利拿到了密歇根的四年的全额奖学金。
前后折腾了7年,王明贞终于在1938年夏天启程前往美国。
当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王明贞就是“稀有人物”。整个班上只有一个外国人,就是她;班里只有一个女生,也是她。
然而在美国,王明贞同样掩盖不了学霸的属性。4年的博士课程,她只用了3年就修完了。除了一门实验课程成绩为B之外,所有的物理和数学课程都是A或者A+,曾经得到过3个“金钥匙”荣誉奖,其中一个是当时全美学生的最高荣誉奖。
1942年,王明贞获得博士学位。学成之后的王明贞原想回国报效国家,但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了王明贞回国的道路,她的导师推荐她到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工作。
在辐射实验室,王明贞再一次成为“唯一”。作为十几位理论研究者中唯一的女性,王明贞负责研究噪声理论,因此她也被称为噪声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943年,王明贞在美国
1944 年夏季,根据她的博士论文,王明贞和导师联名写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理论的论文,刊登在1945年的《近代物理评论》上。
这篇论文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被评为“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论文之一”。60多年来,该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超过1500次,即使在60多年后的2009年还被引用19次。
在美国的八年里,王明贞达到了学术研究的巅峰。虽然她一生只发表了11篇论文,看似十分“低产”,许多人一年就可以超过这个数字,但是论文质量却是许多人永远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MIT雷达实验室合影,二排正中为王明贞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王明贞脱离研究工作第一线30余年后,还仍然有人邀请她参加统计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还有美国来访的学术访问团到清华大学访问时,专门提出要拜访王明贞。
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培养出一众大家
1946年,回国后的王明贞在云南认识了时任昆明师范学院院长、金庸的远房兄弟查良钊先生,也遇到了丈夫俞启忠。
1949年,王明贞和丈夫再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来到美国圣母大学物理系继续学术研究工作。
不久后,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点燃了留美中国学生回国报效国家的热情,王明贞夫妇归心似箭。
然而此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对华人归国百般阻挠,曾在美国保密机关工作过的王明贞更是上了“黑名单”,多次被召盘问。
王明贞在圣母大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海军实验室资助,朝鲜战争爆发后,王明贞不愿与美国军方有任何关系,就主动辞职不干了。
直到1955年春夏之交,经过不懈努力,王明贞夫妇才与一批中国学生一道,获准离境,并于6月上旬返抵北京。
1954年,与俞启忠在旧金山,手捧回国申请材料
刚刚回到祖国的王明贞在留学生工作志愿表上写下了 “服从分配”四个字。很快,她被教育部分配到清华大学工作,自此开始了她十一年的清华从教生涯,她也成为清华大学最早聘任的女教授之一。
王明贞到清华大学任教时,适逢清华大学提出要适时地建立以培养高新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学科的时期,先后建立了工程物理系、无线电系和工程力学系等。王明贞在理论物理教研组任教师,为工程物理系开出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并编写了讲义,又为力学系开设了《非均匀气体的数学理论》课程,为加强年轻师生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
当时,理论物理的四大力学被学生称为高深难学的课,王明贞针对学生的情况,组织新的课程体系,突出重点,删繁就简,结合自身研究工作的体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她备课极其认真,对每一个公式、每一项系数都要经过自己的推导和检验,并鼓励学生和她平等地讨论。她还曾为清华大学年轻教师开设了高级统计力学课程,提高了年轻教师的理论素养。
可惜的是,当时国内大学体制学习苏联,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分离,再加上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此后11年里,她主要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尽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却再也没能回到她熟悉的统计物理研究领域。
“我是认真备课的,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说过一句废话。”这是王明贞对自己十一年清华从教生涯的评价。
晚年被羁押监狱6年,去世后捐献遗体
1968年,厄运又找上王明贞。这一年,62岁的她与丈夫双双被投入监狱,没有罪名,只有一句“你犯错误了”,然后就是不停地审讯,不停地写书面交代。
在监狱中,王明贞不仅坚守着顽强活下去最终讨回清白的信念,而且完成了对《资本论》的阅读,甚至于把其中的数字演算都在脑子里算了一遍,并找出了其中的一些错误。
在度过了两千多天的铁窗生涯后,1973年11月9日王明贞出狱了。
出狱后两年,夫妇俩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关了这么久。直到四年后,夫妇俩才得到了平反。
结束了长达五年八个月的牢狱之灾的王明贞重返工作岗位。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王明贞也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王明贞从未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根据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念乐回忆,王明贞是那种“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的人”,唯一一次“很严肃地召见”,竟是向吴念乐打听遗体捐献事宜。
晚年王明贞
早在王明贞的丈夫俞启忠去世前,他们就相约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俞启忠去世是在一个冬天的半夜,王明贞为了保存好俞启忠的遗体,将俞启忠去世房间的屋子的窗户全部打开,第二天马上联系医院等相关单位做捐献。2010年,104岁高龄的王明贞去世之后,又将遗体捐献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
老伴去世后,王明贞便很少出门,只在天气暖和的早晨到户外晒晒太阳。她平日坐的藤椅还是1955年回国时买的,40多年了,几经她亲手修补,还算结实。
王明贞一生都在 “修修补补”,乐观、坚持地“修补”。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记忆就像一条线上的珠子,珠子总是存在的,只是有时线断了。”
王明贞的百年人生,体味过甘甜,也经历过磨难。一个像她那样具有强大理性的女人,在任何时候,面对再大的磨难,都一以贯之地用达观和坚持化解生命之苦,因此总能看到生命散射出的珍珠般的光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