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传统糕点的精彩,远超你的想象!

Mogu CIB烘焙技术研究所
2024-08-28



年前我们介绍了「京式糕点」,今天我们就再来全面聊一聊中国传统糕点的江湖和派系。其中自然免不了对历史部分的追溯,但是其中的一些饮食文化与风味搭配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而且随着这几年新中式烘焙的崛起,也带动了一批传统糕点品牌的出圈儿。根据 CBNDate 《报告》分析,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在十年间从 38% 提升到了 70%。这其中,自然也囊括传统糕点赛道。


○《舌尖上的中国》贵妃饼


下面我们就从派系分类、糕点特色方面出发进行阐述👇



中国传统糕点的江湖


自来中国糕点江湖有着极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各派系之间因地理原因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其中以京式、苏式、广式为代表,又细分出津式、扬式、川式、闽式、沪式、宁绍式、潮式,还有特色鲜明的滇式等派系,更别说再细分开来的少数民族糕点和小区域特色。



不过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各地糕点越来越多的产生交集,所以我们看到京式和苏式的融合,广式北上并在上海立足为第二根据地等现象层出不穷,边界也愈发不甚清晰。


京、津式糕点


在之前介绍「京式糕点」时,我们有提到过京式糕点的派系发展和一些代表品类,这里不再赘述。其中北式糕点,又以北京、天津两地为代表,都是在北案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方的、汉、满、蒙、回、藏等饮食文化,融合了荤、素、甜、咸口味,形成的风格流派。


比较有意思的是,1895 年在「苏州稻香村」做过学徒的郭宝生北上开设了稻香村(现在的-北京稻香村),不仅在北方扎稳了脚跟,也将南岸的糕点在北方发扬光大,有着百年良好口碑。等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受社会动荡时局的影响歇业,店中的伙计则前后相继开办了新的饽饽铺,尤其以天津为盛。明记、全记、福记、祥记、钟记等稻香村招牌遍地。其中明记稻香村风头一时无二,除了南果糕点,也售卖其他特色产品,上海辣酱油、红烧鱼,浙江油焖笋、火腿,美国的咖啡、英国的巧克力等,品种近百,可见当时品牌经营非常成功



苏、扬式糕点


苏式点心流派大概在宋代初步形成,明、清时已是苏式糕点如日中天的时期了。代表品牌苏州稻香村,就是创始于 1773 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的苏州。据悉,在清代,苏式传统糕点的品种已多达一百三十余种,并具备了较为规范的分类——春饼、夏糕、秋酥、冬糖。扬式糕点的制作则以扬州为中心,延展至镇江、南京、苏北一带。苏、扬式点心花样繁多、时令鲜明,一年四季均能吃到不同特色


其中苏式糕点糕点崇尚自然,许多着色剂和香料均采自天然食材,一些糕点还特别加入了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原料,凸显了饮食文化理念。比如清代尤为出名的八珍糕,就是使用上好的药材、白糖、麻油等加入糯米粉中,引来大家争相购买。


○苏式糕点原料崇尚自然,《舌尖上的中国》


此外,苏式月饼、苏式小方糕、定胜糕、松子黄干糕、桂花云片糕、太史饼、猪油松子酥、松子枣泥麻饼等都非常出名。


○《舌尖上的中国》苏式小方酥


扬式糕点则是麻香风味突出,馅料以黑麻、蜜饯、芝麻油为主。其中扬州双麻酥饼、蟹壳黄烧饼、水晶月饼、柿馅春饼、甘露饼、雪片糕等非常著名。


广式、潮式


广式、潮式糕点,则主要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制作的点心。至今,放眼全国,广东区域仍是区域饮食文化保留较为完善的一方沃土。广式糕点同样在明朝,就已经是民间礼仪习俗的重要角色,待到清代,发展更为迅速。乾隆年间的《广州府志》中记有煎队、白冰、沙雍、黄饼、鸡春酥等多样点心。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湿温,所以广式糕点追求清单、鲜滑的口感。鸦片战争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受到入侵,饮食文化也随之受到冲击,重油、重糖、重蛋的西式特点日益显现。广式、潮式糕点的代表也很多,广式月饼、鸡仔饼、淮山鲜奶饼、萝卜糕、马蹄糕、老婆饼、盲公饼等。


○广州酒家的双黄纯白莲蓉月饼


沪式


相比于其他糕点流派的历史源远流长,沪式糕点的起步则要晚很多。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苏式糕点的饮食范畴里,等到清朝末年上海浦东高桥镇一带,流行一种塌饼(千层饼、松饼),层次多且薄,油润松酥,深受欢迎,成为沪式糕点最早的代表。还有一种叫作“状元糕”的糕点,是用粳米、白糖、香草、玫瑰等原料,经舂粉、划片、分片、烘片等环节精制而成,寓意步步高升。


1845 年以来,上海租界的设立,带来了各类西式烘焙品,加上各区域特色汇聚于此(哈尔滨食品厂-俄式,杏花楼-带有广式色彩),慢慢形成了同清代北京时那般南北岸糕点交融,同时又吸收西式烘焙特色的局面


○沈大成花开富贵糕点,品牌官网


宁绍式


说起来,在过去很多种分类中大家并未将杭州区域单独拎出,一则是杭州受苏式影响较深,二则是近代宁波和绍兴的糕点发展更为出挑,因此经常被合称宁绍糕点作为浙江代表。


明代时,宁波已是繁华的商埠,糕点门店林立。清代时有“四大家”“小八家”呈竞争态势促进了宁波糕点的发展。传统宁式糕点重糖淡油,常以稻米为主要原料,以海产苔菜为辅料,制成酥饼点心,甜中带咸鲜。绍兴糕点,则是椒盐类品种占据一定比例,深受顾客欢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远销东南亚。


代表性的有苔菜千层酥、吉饼、鸡骨香糕、重酥烧饼、大夹沙、鸡黄蛋卷、玉露霜、桂花炒米糕等。不过随着杭州糕点行业的持续发力,杭州的荷花酥、龙井酥、绿豆糕等为代表的糕点也日益受到追捧。


○《舌尖上的中国》杭州龙井酥


川式


巴蜀一带的川式糕点,也是传统糕点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馒头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加上古代制糖技术受限,等到唐代新型蔗糖糖霜开始出现,四川广汉与遂宁的制糖技术首屈一指,川式糕点也因此占尽先机。不过川式点心也并未一味加甜,而是巧在甜中带咸,追求甜而不腻,逐渐形成了甜肥软糯、香酥松脆的特点。


1909 年出版的《成都通览》中,列举的面点就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并细分为饼、糕、酥等类。现在说起川式糕点的代表,有香山蜜饼、椒盐核桃酥、梓潼酥饼、八宝油糕、叶儿粑、合川桃片等。


○叶儿粑,有甜馅,也有芽菜肉、冬笋肉等咸馅


闽式


闽式糕点,主要是以福州糕饼行业为代表。用于婚假聘礼的“礼饼”,始于东汉时期并延续至今;椒盐真酥,在元代就有名为水陆轩的糕饼作坊在进行生产了,非常具有名气。清代以来,宝来轩、谢万丰、美且有等招牌的名点一直受到追捧。


闽式糕点占主流地位的是以优质糯米为主的糕点,其中又会加入菇类、冬笋、莲子、紫菜等土特产作为辅料,制作出软糯、甜咸的闽式点心。著名的有礼饼、包袱酥、梅花枣糕、椒盐真酥、猪油炒米、花生糕、什锦肉糕等。


○福州传统礼饼


滇式


滇式糕点的记录,不及前面的派系那么系统。而且受制于过去交通不便捷,并不及以上派系那般深入其他区域的人心,也因此地域特征保留得较为完整。其中,现在尤为盛名的滇式月饼、鲜花饼也是得益于在地旅游推广特产,从而被全国熟知


滇式月饼中云腿月饼是典型代表,不仅使用了宣威火腿做馅,还加入了蜂蜜/猪油和白糖,因此咸香中还有甜鲜,别有一番滋味。鲜花饼更是大手笔,除了包裹的酥皮,馅料中都是实打实香浓的玫瑰花瓣,追求馥郁而不过分甜腻。


○滇式云腿月饼



以上,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糕点派系介绍了,正如本节开头所言,并无法囊括全部糕点,而且许多过去知名的糕点也在岁月的传承中慢慢淡出了舞台。大家故乡还有什么代表性糕点,也欢迎下方留言补充。


不过在梳理传统糕点历史时,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分享的一点是关于风味的搭配。无论是2004年出版的《焙烤工业实用手册》,抑或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梳理的《京式糕点》《广式糕点》《苏式糕点》等老册子,都有关于糕点配方的详细记录。从中可以发现原料的搭配和运用非常有意思。


除了常见的桂花、红枣、核桃、玫瑰、红豆、绿豆、莲蓉、豆蓉、山楂、花生、桂圆、芝麻、青梅、芝麻、陈皮、松子、芡实、葛粉、薄荷等原料,从菜肴搭配而来的灵感也很多。比如鸡油与花椒搭配的鸡油饼,猪肉、菜心、南乳、蒜蓉、胡椒调制的鸡仔饼鸡肉、北菇、柠檬叶、苏姜、蛋黄搭配的烧鸡月饼糖渍肥肉丁、橄榄、橘饼、汾酒等搭配的五仁甜肉月饼苹果、桂皮粉搭配的清酥苹果条,猪油、糖桂花、金桔饼末调味的香酥糕……


造型上,除了传统的方形、圆饼形,也有以造型命名的菊花酥、荷花酥、佛手酥,刻字类型(字豆糖、福禄寿禧饼)等。因此如果对中国传统糕点进行沉浸式研究,可以探索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舌尖上的中国》荷花酥


之后,我们会从区域代表品牌入手,来看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传统糕点如何探索出新的经营之道,敬请关注❤️




文 | Mogu

图 | 网络




参考文献:

《焙烤工业实用手册》-刘江汉主编

《追忆甜蜜时光:中国糕点话旧》-由国庆编著

《北京糕点》-北京市西城糕点厂食品酿造研究所编

《广式糕点》-广州市糖业烟酒公司编

《上海糕点制法》-上海市糖业烟酒公司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IB烘焙技术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