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看 | 永安公司,百年前的百货业顶流


历史寻踪







永安公司里

一层又一层

琳琅满目的万千货品

就像一个

七重的童话世界

编织着魔都

商业梦想

......







永安来头 | 源自香港的永安


自南京路上第一家综合百货“先施公司”开业后(“先施公司”的故事,点这里了解一下吧),寓居澳洲的广东香山籍(现中山市)华侨郭乐、郭泉两兄弟就将眼光投向上海,决定以 250 万港元的大手笔投资,在上海开设一家可媲美先施公司的大型百货公司,那就是后来在相当长时间内南京路规模最大生意最兴隆的“永安公司”。


永安公司大楼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永安的兴起,也打破了先施公司在南京路上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之后的“新新公司”、“大新公司”等大型综合商场的加入,带来了不同经营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1917 年 9 月永安公司筹备会议记录簿

* 图片来自网络







精心选址 | 一袋豆子的故事


说到“永安”,不得不提其背后的郭氏家族。在投资前,郭氏兄弟于 1907 年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永安环球百货公司。经过十年经营,“香港永安”已为郭氏家族积攒了大量财富和经营经验。当其决定在上海开设一家更为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的姐妹公司时,因南京路已有“先施公司”,郭氏兄弟不得不为“永安公司”的选址而煞费苦心,最后想出了豆子计数的妙招。


永安公司创始人郭泉(左)、郭乐(右)

* 图片来自网络


为搞清南京路的人流量,郭乐亲自坐镇茶馆,指派两名手下各带一只口袋蹲守于南京路一南一北,只要身边每经过一名行人,即往口袋里投一粒豆子,到晚上再分别清点豆子数量来比较人数多寡


通过这一看似原始却充满商业智慧的方法,使他们得出南京路南侧的人流量高于北侧的结论。后来,这“袋子 + 豆子”的测算工具组合,被奠放在了永安公司的地基底下。


郭氏家族在寓所内的合影

* 图片来自网络


1915 年,郭氏兄弟以每年 5 万两白银的高额租金,从犹太商人哈同手里租得南京路浙江路口一块 8 亩多的地皮。哈同提出的条件很苛刻:租期 30 年期满后连同房屋和土地归哈同所有。郭氏兄弟因看好南京路的商机,估计 30 年内永安公司能赚 20 吨黄金,便毅然与哈同签了约。







建筑之美 | 古典与巴洛克式融合


1916 年,永安公司大楼动工,一栋巍峨的英式建筑拔地而起。 1918 年 9 月 5 日永安公司建成并正式开业,其占地面积 5681 平方米,建筑面积 30992 平方米;主楼共 6 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东北部外沿为弧形;入口处用爱奥尼式双柱设计,外墙采用汰石子装饰,铺面商场全部采用马赛克地坪,楼上均铺打蜡地板。


大楼的陈列橱窗用的全是进口落地大玻璃,楼顶设置的“天韵楼花园”与“先施公司”的屋顶花园遥遥相对。花园西北端的塔楼“绮云阁”为柱式和券拱构成西洋古典建筑造型,在当时极富盛名。


永安公司顶楼的天韵楼花园

* 图片来自网络


据传永安公司动工之际,先施公司便派人“侦纹量察”,当了解到永安的楼层比自家的高一层后,连忙将原来设计的 5 层改为 7 层。而永安公司听说先施公司加层后,当即决定在大楼顶部加盖一座远远超过先施楼顶的塔亭,这就是“绮云阁”的由来。后来先施公司也加建了“摩星楼”,两家大公司暗暗较劲的商战风云,可窥一斑。


永安公司门口车水马龙

* 图片来自网络


永安公司大楼由当时上海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馥记营造厂承建。公和洋行素是以欧洲近代建筑设计风格风格著称,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海关大楼、沙逊大厦等都出自它的设计手笔。永安公司大楼建成后,所呈现出的西式建筑的庄重之美,在南京路建筑群中尤为突显


1923 年永安公司门前的有轨电车

即现南京路步行街上铛铛车的原型

* 图片来自网络







超前布局 | 别具一格的动线


郭氏兄弟在仔细考察了各家商店,尤其是同为澳洲华侨马应彪所办的“先施公司”的布局后,认为先施公司在进门处设置大型茶室,是受广东人好喝茶观念引导,实则与上海人的生活习性相左。所以,永安公司的布局在迎合顾客心理,突出商店特色上下足了功夫。一楼出售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以便顾客随手购买;二楼陈设布匹、纺织品专柜,清净整洁的环境让妇女们放心挑选;三楼出售各种珠宝、首饰、钟表、乐器等高档商品,专吸引沪上有钱的富裕阶层;四楼则出售家具、皮箱等大件商品。


永安公司跑冰场

*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的公司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放在当时可谓相当现代的售后理念了。除了 1 至 4 层的百货商场外,其他楼层还设酒楼、旅馆、弹子房、跳舞厅、游乐场、溜冰场和戏院等。


为达到流光溢彩的效果,商场别出心裁地在店内每根立柱的四周和壁橱、货架等处镶嵌大大小小的镜子,既可以让顾客随时照见容貌,又便于购货。大量的镜子互相辉映,呈现出深邃敞亮、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这些如同镜子王国般的设计,很快被后起的各家商场效仿。







经营有方 | 环球百货洋洋大观


开业前夕,“永安公司开幕预告”在上海《申报》上连续刊登长达半个月之久,大力渲染商场布置和经营特色,并邀请大批社会名流、达官贵人前来参观。商场还选择了若干种热销商品,压低售价,大发广告,如:火腿只卖一元大洋一只,引发广大市民极大的购买欲。


永安商场开张之日,店里店外挤得水泄不通。市民须购买“二角钱”的“门票”方可进店购物,此举一则为增加营业收入,二也是为了劝退无消费力的人群,进行分流。种种营销手段齐下,短短二十余日,永安公司日销额达万元以上以致将原以为能卖两个月的存货一扫而空


永安公司职员组成的时装模特队

* 图片来自网络


经营环球百货推销中华土产”,开业后的永安公司打出了“环球百货”的旗号。在美国、英国都设有办事处,同国外名牌厂商直接建立购销关系,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进价将最新的商品运送到上海。在收罗各种世界列国质优新奇的产品,注重国内产品在百货商品中的比重,满足顾客的需求上,永安公司可谓不遗余力。同时,永安公司首创时装表演、现场商品制作表演等营销方法、发行礼券,让顾客可凭礼券到公司随意挑选商品,刺激消费心理。


永安公司职员时装秀

* 图片来自网络


在重视大宗商品的同时,永安公司在小商品的品控上也毫不马虎。如:打蛋器、木勺、刷子这样的小件货品,其他大百货公司不屑经营,普通小商店难以保证质量,但永安公司专门派人去国外定制确保商品精益求精


30 年代永安公司时髦的橱窗陈设

*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经营有方,永安公司在 30 年代平均年赢利 100 万元以上,最高达 200 万元,“孤岛”时期每年获利 800 多万元,一度成为南京路商圈的销售顶流冠军商场。渐渐的,永安公司成了“有档次有品位”的代名词,上海市民为了显示派头,往往会选择到永安公司购物。







永安扩建 | 如梦似幻的“七重天”


1935 年,为了进一步与同业竟争,扩张商场的使用面积,第二代掌门人郭泉之子郭琳爽,出重金收购了永安大楼东边相邻的“楼外楼”茶楼的产权。拆除旧楼后,请美商哈沙德洋行设计摩天大楼,建造起 19 层高的三角形摩天大楼,称新永安公司


郭泉之子郭琳爽

* 图片来自网络


大楼为钢框结构,外墙用釉面砖镶面,配备了高速电梯和冷暖空调等电气设备,还建造天桥,将一路之隔的原永安公司大楼联成一体。由于大楼地基为三角形,整个大楼也建成了三角形建筑样式。新永安大楼 1 至 5 层为营业商场,第 7 层为“七重天宾馆”和游乐场,是当时沪上屈指一数的酒楼,内设火车座椅、沙发软垫,每张桌子上配有小灯盏。


作家白先勇在《上海童年》一文中回忆起“七重天”时,这样写到:“永安公司里一层又一层的百货商场,琳琅满目,彩色缤纷,好像都在闪闪发亮。那是个魔术般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童话世界,就好像永安公司的‘七重天’,连天都有七重。”


被天桥连接的新老永安公司大楼

* 图片来自网络


新永安大楼采用了美国流行的近代立体建筑形式,以垂直线条与层层收缩的形体来表现大楼的高耸感。这幢新楼工期两年,耗资 500 万元,于 1937 年建成的“新永安”(今上海华侨商店)占地面积仅老永安的三分之一建造代价却是老永安的两倍它以其摩天的雄姿成为当时南京路的新地标







超前永安 | 一站式购物体验


旧时沪上有一句话:“到上海滩,只要你有钱,跑进永安公司,吃、穿、用、玩,一生一世的生活需要都可满足。”除了设置商场和酒楼,永安公司还设立了不少娱乐住宿设施招揽人气。


永安公司大东舞厅

* 图片来自网络


如值得一提的“大东舞厅”,就是上海首家商业舞厅。那时,男女相伴跳舞还是一桩新鲜事,普通老百姓对“舞厅”也很陌生,这所首次挂出“舞厅”招牌的场所,不但吸引了前来购物的顾客,也吸引了大量上海市民“轧闹忙 ①”。“舞厅”这一新鲜事物无形中带动了上海新的海派娱乐文化,成为一项新兴而又大众化的商业性娱乐活动。


上海闲话注释:

① 轧闹忙:凑热闹、看热闹


永安公司大东舞厅乐队

* 图片来自网络



永安剧场”是上海滩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演粤剧(广东戏)的剧场。由于当时在沪的广东籍人口很多,商业四大帮派中的一派就是广东帮,喜欢粤剧的观众也特别多,“永安剧场”因此天天爆满。“大东旅馆”的住宿设施则十分完善,正好与东面的“天韵楼游乐场”和“大东舞厅”相配套。


永安公司剧场宣传海报

* 图片来自网络


永安公司”的兴起,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远近顾客,不约而同前来领略时尚,永安公司由此名声由此大震。







细节服务 | “康克令”小姐


永安公司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当时,永安公司文具部的柜台设计地比其他柜台略高一些,这是为了使顾客在试笔时少弯点腰。


永安公司的康克令金笔广告

* 图片来自网络


专事生产金笔的著名美国康克令公司在永安一楼铺面设有专柜,这种名牌金笔销量不仅远超先施公司同类产品,还曾独占全国鳌头。究其原因,原来是永安公司的文具部招募了几位专门销售“康克令”金笔的女售货员, 她们被称为“康克令小姐”。


当时,女性职员还极罕见的年代,这些上海小姐不仅年轻貌美,而且精通英语,她们的风姿礼仪,穿着打扮,引发了社会效仿风潮。许多人为了争睹她们的风采,而来到永安公司。在康克令小姐的促销下,价格不菲的“康克令” 金笔在上海青年中成为时尚。


时髦的烫发,合体的旗袍,外加一枚精致的胸针

永安的“康克令”小姐是那时的时尚博主

* 图片来自网络


1936年,著名记者徐铸成从汉口来上海时,曾慕名去永安一探究竟,发现柜台上的一位“康克令”小姐果然明眸皓齿,他当时就感言“发现那个金笔柜台的顾客也特别多”。







三度更名 | 新永安新气象


建国后,永安公司在 1966 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这一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永安公司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

* 图片来自网络


1969 年,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商店”。


再度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商店”

* 图片来自网络


1988 年,永安再度改名为“华联商厦”的名字,这个名字为很多 7080 后上海人所熟悉。


1988 年更名为“华联商厦”

* 图片来自网络


2005 年,三度易名的永安公司,用回了原来的名称,为“永安百货有限公司”。它也成为“四大百货”公司中,仅存的仍沿用旧名的商场


永安百货今貌

* 图片来自网络


旧称“永安公司”与“先施公司”如同南京路上的双蒂莲

*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今的永安百货,无论是在经营品种和方式上,都与刚成立时有着极大区别。但它仍然是那个洋气、时髦,以“顾客永远是对的”为信条,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张贴“我 ❤️ 上海”海报的原永安公司新楼(今上海华侨商店)

*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今夜幕下的永安百货灯火璀璨

*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责编:泡泡

* 部分文字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南京路:历史与风景》《老上海:民国趣》等资料




历史寻踪

2021.09.15












look 👀 更多

有趣发声





南步街福利上新

迷岛1095密室抵用券马上领





城市打卡指南

欢迎 follow





南京路步行街

招商租赁媒体合作 + 活动搞事

等您来 ca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