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熙生物与医疗产业头部投资机构赋远投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专注于合成生物的产业基金。值得关注的是,这已不是合成生物首次“吸金”。今年6月,欧莱雅集团宣布通过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对美国一家合成生物公司生物Debut进行了股权投资。在去年12月,其已经收购了法国一家合成生物公司的少量股权。合成生物是一项技术,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成果产出及规模化生产,对于企业来说,或仍是投入大于产出的领域。
站上投资风口的合成生物,如何才能起飞?
△站上投资风口的合成生物,如何才能起飞?(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对于华熙生物而言,成立这只基金是具备战略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亦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我们将通过这只基金捕捉市场新机遇,尤其是在合成生物的新技术和生命健康的新产业领域。”合成生物,被业界称为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一种底层技术,利用基因测序、编辑等技术改变细胞的代谢方式和途径。这种技术可产出用于多领域的新物质原料,并将这种原料用于生产终端产品。其优势是替代高污染的传统化工合成,制造出可循环、高效、成本更优的产品。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医药、农业食品、环保、能源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合成生物像搭积木一样去重新构建整个生物系统。”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首席分析师贺菊颖表示,“我们判断行业的下一个爆发点依赖于基础研究、底层技术和工程化平台的突破。”麦肯锡报告预计,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重金押注合成生物的不只是华熙生物。Synbiobet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共吸引近180亿美元融资,同比增长超过130%,几乎是过去12年该领域产业化以来的融资总额之和。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合成生物相关企业融资额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投资金额高达61亿美元。我国仅2022年第一季度发生的合成生物企业融资事件就有12起,其中70%项目拿下超亿元融资额。欧莱雅表示,对于Debut的投资,将使合成生物这项技术迅速拓展,并满足其对化妆品、护肤品和在包装中使用的突破性成分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一项技术,合成生物仍处在“爬坡”阶段,短期内或难见成熟的产品成果,产业转化率也较低。“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销售的转化是聚焦合成生物领域的企业面临的痛点问题。”赋远投资合伙人顾哲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合成生物技术还处在发展早期,大量创新型企业正处于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的困难主要在于如何将研发成果进行大规模生产,如何把生产出来的物质变成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产品。”从技术到产品量产,难题仍待解。“量产通常是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环节,规模化生产更需要企业的长期经验积累。”贺菊颖表示,“初创企业或科研机构在早期原始创新方面或具有独特优势,并让创新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完成小规模生产,但后续在规模化生产中,或面临生产难度较大、分离纯化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在产品规模化生产前,企业在合成生物领域投入的资金较为可观。以华熙生物为例,该公司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合成生物领域,且已经搭建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拥有超过30条中试生产线。中试即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试验,多数产品均因无法通过中试环节而无缘大规模量产。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此前在业绩沟通会上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在中试环节进行了较大投入。目前华熙生物已在透明质酸、红景天苷、人乳寡糖等物质方面实现生物合成,且会将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超活麦角硫因(具有抗衰老功效的原料成分)应用于生产中。据悉,目前,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产出的原材料数量较少,且尚未大规模应用到终端产品中。这也意味着,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合成生物带来的回报还需长期观察。“虽然合成生物初创公司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这是整个行业性的问题,或不会影响合成生物的投资价值。”中金公司全资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平台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屠继贤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一级市场本身就是长期投资的过程,且在发展绿色生物经济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合成生物产业将迎来重大机遇。广发证券研报称,合成生物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菌种开发、中游发酵生产以及下游商业推广三个流程,涉及基因工程、构建高效工程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放大合成、分离纯化、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在我国,多数企业仍处于上游环节,少部分企业徘徊在中游环节,还未能有企业走到下游商业推广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发展合成生物产业涉及选品、微生物的构建、量产三个环节。”贺菊颖说,“在微生物构建上,很多企业会选择跟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这会降低微生物的构建难度。”贺菊颖进一步解释称,在选品上,企业还是要多考虑这类产品的市场空间和需求刚性,一定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深刻理解这个产品到底适不适合采用合成生物方式生产。比如在“双碳”背景下,市场对于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替代传统产品的需求一定是强劲的。在规模化生产中,大多数初创企业会倾向于寻找经验丰富的商业化企业进行合作。“合成生物能够带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性能与技术创新,是一种绿色制造方式。”顾哲毅说,“作为产业投资方,我们希望能够链接更多的创新、有竞争力的合成生物企业甚至是科学家团队。我们也愿意和产业方一起,把成熟企业的资源和经验链接到生态圈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迈过转化和销售两个重要的门槛。”记者丨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