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世界更多医生上线远程医疗!如何规避跨国莆田系?

自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疫情蔓延至全球,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都处于紧急戒备状态,医院取消了大多数非必要的线下门诊和治疗,将医疗资源集中到对抗疫情上。

来自美国新闻媒体报道,由于疫情期间很多专家转战线上,远程治疗已经成为主流,线上会诊平台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医疗专家们纷纷开启线上会诊,远程医疗资源一下丰富了许多,在大众眼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医疗资源持续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问题。


01
远程医疗质量问题

1. “专家”激增,线上会诊良莠不齐
与线下在实体诊所和医院进行的面诊不同,线上会诊仅需要一台网络稳定的电脑、一个安静的房间就可以操作。这样的远程会诊设置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除了依托医生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依靠前期完善的患者资料准备和加密技术平台的支持

远程医疗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时,也为部分投机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风险。比如以下涉及远程医疗的案件均为近一两年,足以引以为戒。


2019年9月,一家远程医疗公司的CEO因为医保诈骗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并认罪,涉案金额达12亿美元。该公司CEO承认通过贿赂医生给患者推荐和开具并不需要的护膝等医疗产品。


2019年9月底,美国司法部又起诉了35人,包括9名医生涉嫌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医疗保险诈骗,主要内容涉及基因检测回扣等等,涉案金额高达21亿美元。


2019年一年,美国政府就起诉并关闭了五家远程医疗公司,涉及的犯罪行为包括医疗保险诈骗、过度处方、转诊贿赂,以及错误收费代码等等。

2.道听途说,医疗信息鱼目混珠
医疗知识的准入门槛很高,对于一般患者来说会有信息差,这就给了许多不合格的商家和机构浑水摸鱼的机会,也给了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空间。


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谨慎的医学诊断相比,谣言和假消息通常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传播速度也更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实信息的蔓延造成的恐慌与伤害可能不亚于疾病。关注和听信制造不实消息的所谓“专家”会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轻则购买伪劣产品或服务,重则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损害个人乃至社会的安全。


因为听信不实医疗信息造成的伤害国内早有耳闻,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美国也屡见不鲜,尤其是移民集中的地区。为避免类似的遭遇,希望大家面对疫情依旧能保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做到以下几点:


1.  不相信有明显语法、常识错误或暗含转发诱导的消息。严肃认真的信息在发布前都会经过反复审核,多人校阅,尽可能客观地阐述事件。


2.  不相信未核实信息来源、无法查证的小道消息。真正可靠的消息通常会由权威机构公开发布,冠以专家的全名和官方头衔,并且有可追溯的理论依据支持。


3.  不轻易相信广告、网络媒体和熟人宣传。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每个人都能轻易在网络上获得发言权,然而非专业的个人和自媒体的意图难以捉摸,并且其不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负责。


4.  不相信信口开河、轻易给出医疗建议的所谓“专家”。网络上不乏各种半桶水“专家”到处答疑解惑,可能未必出于恶意,但着实没有行医资格,也不会为可能发生的意外承担后果。


5.  警惕假借权威媒体、政府和专业机构之名传播的不实消息。此类消息常见于社交媒体或网络社群转发,需要登陆官方网站进行查证。


6.  警惕引用过时研究结果的报道或论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常5年以前发表的研究结论就已经不能够作为可靠的依据支持论述。


7.  警惕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产品或服务,不管是药物还是医疗服务,总有一定的成本,即便有优惠,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优惠过多甚至提供免费的药物或者服务,很可能隐藏着骗局。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领域正在接受着各方面的考验。中国和美国在过去的十年中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法案,旨在去伪存真,仅为优秀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


随着中国的疫情慢慢缓和,癌症和重症患者又重新获得了关注,希望继续到大洋彼岸寻求新的治疗机会。有远程会诊需求的患者可以从专家质量、机构质量、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判断自己获取的美国医疗资源是否优质。


02
如何甄别优质资源?


1.  专家质量和遴选
应当首选(曾)在权威医疗机构供职的专家,并且专业领域相匹配、在患者疾病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学科,不同的医学专业之间也存在很高的壁垒。以传染病学专家为例,研究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传染病学专家侧重各不相同。由于普通患者对医学分科不了解,往往存在盲点和误区。


至于专家水平的评价,最准确的还是医学领域内部的同行评议。大众和社交媒体口耳相传的专家,未必都是真正权威的专家。优秀的专家通常毕业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学术研究有良好的同行评议。目前有一些机构会定期对医院进行排名,例如著名的U.S. News Ranking每年都对美国大部分医院进行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但排名依据以及相关的公开资料有限,并且需要正确解读。


2.  服务机构的选择
首先,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医学相关的学历和充足的专业知识,能正确判断患者的疾病分科以推荐领域内资深的专家,并且够帮助患者准备、翻译、核查病例资料。据患者反馈,有些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熟悉临床工作常规和流程,未经审核仅仅翻译了患者的部分病例资料就交给会诊专家,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完整、准确的会诊意见。另有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不了解医学专科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对接了细分领域内不匹配的专家,导致患者花费了价值不菲的会诊咨询费用却没有得到最佳的诊疗意见,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此外,部分不合格的服务机构隐私保护意识淡泊,随意使用未加密的平台转发和上传患者病例资料,导致患者存在隐私暴露的风险。还有一些服务机构提供的医学翻译服务漏洞百出,错误不甚枚举


其次,需要明确服务机构是否能够直接联系到目标专家并进行沟通。推荐正确的专家、准备病例资料往往只是远程会诊的第一步,能否直接与指定专家取得联系并进行有效沟通则决定了患者会诊的效率,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沟通成本、节约时间。


最后,医疗服务领域需要深耕,可靠的机构通常熟悉中美两方的医疗体系,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形成完善的服务流程和严格的保密规范。目前,很多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都开设了服务海外患者的国际服务部,初衷是方便美国境外的患者自主联系医院就医。


然而,不熟悉其他国家情况的院方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存在很大局限。国际服务部人员设置通常较少,却需要服务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患者。对于患者祖国的医疗系统不熟悉、语言不通导致了国际服务部效率低下,通常需要10-14个工作日才能够给到患者答复,难免耽误治疗进程。另外,国际服务部附属于医院,需要遵循非常严格的工作时间、医院内部程序和繁琐的规定,通常仅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分配专家,而不能够让患者自主选择资深的专家。曾有患者反馈,满怀希望找到院方求医,却被分配了一位刚刚结束专科培训的年轻医生,给出的建议中规中矩没有参考价值,颇有隔靴搔痒之感。


3.  服务质量
除了资质和能力,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还取决于企业文化。以赚取服务费为目的的机构不会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通常草草了事,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这样的机构大概也不会持续很久。优质的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全面的会诊服务,帮助患者寻找最适合的医学专家、确立合适的会诊时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持续跟进患者病情,而不是盲目推销业务。


总之,寻医问药并非儿戏,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真正可靠的医疗建议还是需要与医生建立合法的医患关系,通过专业可靠的渠道获得。

成立于2011年的MORE Health(爱医传递)总部位于加州硅谷,是一家多年从事中美跨境医疗服务的公司。公司依托于符合HIPPA法案的加密云平台,由拥有中美两国医学工作经验的专业的医学顾问团队为患者遴选业内排名前1%的医疗机构和医学专家。对于部分患者,MORE Health(爱医传递)的医学博士顾问团队可以提供免费的初级咨询意见。MORE Health(爱医传递)多年的跨境医疗经验能够保证为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匹配最权威的专家;对于有赴美就医需求的客户,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均3-5天)办理赴美就医手续。许多国内危重病患者通过MORE Health(爱医传递)的服务获得了满意的诊断和治疗,多年的成功案例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疫情期间MORE Health(爱医传递)率先开发了COVID-19风险在线自测系统,向全球免费开放。公司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络会议,邀请知名专家等等,向海内外公众提供可靠权威的医疗咨询。值得关注!


获取更多权威医学资讯,请关注MORE Health(爱医传递)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