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推荐远程会诊?这是多少癌症患者的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

MH 致愈 MOREHealth爱医传递 2022-07-21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跨境医疗发展势头迅猛,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扩张、成熟的发展历程,开辟了医疗服务的新渠道、新领域,成为传统医疗模式的一个有力的补充。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跨境医疗不再局限于出国看病,其外延不断拓宽,国际远程会诊也称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MORE Health爱医传递向来推崇远程会诊,远程会诊可以帮助患者在自己的家门口便捷地获得来自海外知名医疗专家的诊疗建议,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国就医。综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进行衡量,其“性价比”极高,值得患者拥有。



No.1

为走投无路的患者带来生机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综合性疾病,因此很多癌症患者都需要经历不止一种治疗方式。幸运的患者就此痊愈或是疾病得到了缓解和控制,但也有不少患者试遍了所有的治疗方式,还是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远程会诊或将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鉴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先进的治疗技术、更精尖的医疗设备和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新药患者往往可以从“足不出户”的远程会诊中获得国际高水平的治疗建议,为其在国内已经山穷水尽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出路。



2014年12月,67岁的李明被诊断出骨髓瘤,2015年1月开始了化疗(PCD: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个周期后,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半年之后,李明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但无法持续缓解,病情进展。2016年7月,在疾病复发后,李明接受了KTD化疗(卡非佐米+反应停+地塞米松),几个月后又接受雷纳度胺+反应停+地塞米松维持治疗。
 
在第一次化疗病情缓解后,抗体Lambda轻链的指标一度维持在4.5左右。但是,2016年7月指标一路飙升,最高达到323。2017年3月,鉴于药物控制已经完全失效,医生给李明停药了
 
李明的儿子辗转联系到了MORE Health爱医传递MORE Health爱医传递根据李明的情况,为他推荐了美国的骨髓瘤知名专家,与其在国内的主治医生一起进行了在线会诊
 
参加会诊的有两位美国医生,Dr. EdmundTai和Dr. Steven Coutre。这两位医生同时提到了一个在美国获得批准的新药:Darzalex。Darzalex是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药品通用名Daratumumab),靶向分子是癌细胞表面的CD38。Darzalex通常与雷纳度胺+地塞米松,或万柯+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而且毒副作用较低。
 
在会诊的美国医生与国内的主诊医生讨论之后,李爸爸接受了Darzalex联合雷纳度胺+地塞米松的药物治疗方案会诊还提供了一系列的预备方案,万一Darzalex联合治疗效果不好,还有其他的治疗可以尝试。
 
李明在使用新的Darzalex抗体联合治疗2星期后尿液Lambda轻链指标恢复正常了后续的随访,他的身体情况保持稳定。



No.2

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


国际大刊JAMA曾刊文指出,有将近20%的医疗案例中存在误诊的现象,同时,大约有28%的误诊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性致残
 
同样来自JAMA的另一篇文章称,传统的单个医生诊断的误诊率很高,采取多位医生共同诊断的方式能有效减少误诊率。相比于单个医生诊断的准确性(62.5%),多位医生共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85.6%)。

这,便是会诊的意义所在。当然,参与会诊的医生水平越高,诊断的准确性越高。如果有一场打通国界的会诊摆在面前,集结不同国家知名专家的共同智慧来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那岂不是一大幸事?这样的梦想早已照进现实,那就是国际远程会诊



2017年5月,62岁的林先生在常规体检中,经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区域有一个较大的软组织肿块,约5.3x3.7厘米,边界清晰。随后林先生进行了超声、肾上腺MRI和增强MRI、PET-CT等检查。2017年12月26日,林先生接受了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物切除手术,并置管引流。术后的诊断为:肾上腺肿瘤
 
然而,2018年1月的胸部CT扫描发现,林先生两侧肺里都看到了泡状低密度影,双上肺及左下肺胸膜下可见多发微小结节;主肺动脉窗可见淋巴结影;双侧肺门也可见淋巴结影。也就是说,与手术前相比,情况似乎更严重了
 
林先生的儿子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经朋友推荐,他找到了MOREHealth爱医传递希望通过远程会诊为父亲找到最适宜最科学的治疗方案
 
MORE Health爱医传递的医学团队根据林先生的病情,为他推荐了三位医生,分别是美国麻省总医院内分泌外科主任Sareh Parangi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美国丹娜法伯癌症中心Lank泌尿生殖肿瘤中心临床主任Bradey McGregor博士,美国麻省总医院泌尿外科研究实验室主任Chin-leeWu博士。

在远程会诊中,三位医生论证角度不同,但都严重怀疑其原发病灶在肺部,也就是说林先生的肾上腺肿瘤应该是肺癌转移而来的,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术后肺部的病情还在持续进展。
 
为了确定诊断,MORE Health爱医传递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刘正博士重新做了病理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提供病理报告,而与此同时,林先生再次接受了胸部、腹部、头部的影像学检查。根据病理及影像结果,医生认为“原发性肺癌伴多发转移”诊断成立
 
至此,林先生的疾病终于找到了源头,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林先生接受了基因突变检查,没有发现EGFR突变等靶向治疗的靶点,但是在PD-L1表达及MMR基因错配修复的四项蛋白检测中发现PD-L1阳性,就这意味化疗之后有使用PD-1/PD-L1抗体进行免疫治疗的机会,也意味着林先生的命运多了一重转机



No.3

有效避免盲目出国


尽管我们承认在癌症治疗中,美国总体上相比中国更有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医生的口袋里也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美国也不能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起死回生
 
如果癌症患者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由分说就前往美国,可能会造成人力、财力、精力的浪费,甚至可能人财两空


 

美国时间2018年12月13日,《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来自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关于国际患者赴美就医的社论,作者Dr. Richard Leiter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阿拉伯患者在当地被诊断为胆管癌,且已广泛转移,预计生存期只有几个月。他对当地的治疗表示不满并决定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丹娜法伯寻求更好的治疗。当时他身体极其虚弱,几乎已经无法走路,他约见的肿瘤医生在对他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严肃地告诉他,他的疾病无法治愈,而且他所剩时日已不多,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是回家,和你的亲人在一起。
 
但他和儿子都认为,既然不远万里来了,不能就这样回去,于是毅然决定留下来治疗。在姑息治疗科,他们碰到Dr. Richard Leiter。然而Dr. Richard Leiter也是爱莫能助,他目睹了这位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恶化,他一天比一天虚弱,以至于已经没有为自己做出任何决定的能力。Dr. Richard Leiter带着同情委婉地告诉他的儿子,如果他想让父亲活着回去,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这位患者终于还是离开了,他的生命终结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位经济学家估测美国每年都会接待10-20万名国际重症患,包括癌症、心脏病和其他疾病。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病入膏肓,但仍将美国视作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目前还缺少一种有效的筛选机制和工具,来协助判断到底哪些国际患者才是赴美就医真正的潜在受益者。换句话说,很多患者赴美就医其实是盲目的、没有必要的”,Dr. Richard Leiter说。“衡量患者是否适合赴美就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不是很严重的疾病,患者没有必要飞到美国来,因为本国的治疗就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反之,对于病情太过严重、或许长途飞行都会成为一个莫大挑战的患者,其实也未必适合赴美,毕竟美国医生手中也没有‘免死金牌’,即便到了美国可能也是回天无力,还白白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我认为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留在本国,在亲人的陪伴和照顾下死去或许是离开这个世界最温馨、最有尊严的方式。”


那么

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呢?

远程国际会诊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互联网远程医疗对话中,如果海外医生认为即便到了国外,医生也束手无策、回力回天,那么患者就不必盲目出国了

 

还有一种情况,通过远程会诊国外的医生认为患者出国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与患者在国内现行的方案、药物没有多少差别有些疾病可能国内的治疗技术更为先进,那么患者也就可以安心留在国内,不必盲目奔波了

 

因此,对于病情复杂的肿瘤患者来说,远程国际会诊是一个不错的诊疗选择MORE Health爱医传递目前已建立了30000+美国知名专家资源库专业的医学顾问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选择最适合的美国医生进行会诊,帮助患者第一时间与美国医生建立医患关系,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