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靡22年的脑白金,和90后疯抢的褪黑素,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曹瑶 王凤灵 腾讯医典 2022-11-06


最近,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在自家集团30周年庆典上发表演讲,一番“我吃了22年脑白金,说它骗人是天大的冤枉”的言论引发网友关注。


(来源:新京报微博截图)


但早在2002年,生活时报就曾报道称“‘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褪黑素”。


(来源:生活时报,2002年2月28日

http://www.people.com.cn/GB/shenghuo/76/123/20020228/676281.html)


在保健品花样翻新、90后逐渐加入养生大军的今天,“脑白金”时代已经过去,而“褪黑素”却一跃成网红,和“鱼油”“蛋白粉”等新型海外保健品一起被塞进了年轻人的购物车。


最近我就有一个朋友,为了抢五瓶褪黑素熬到凌晨。


失眠了,吃褪黑素真的有效吗?褪黑素长期吃到底有没有副作用?


揭晓答案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了解褪黑素到底是个啥东西。


褪黑素是怎么影响睡眠的?

褪黑素是由我们大脑中的松果体在黑暗中分泌的一种激素,所以又被称为松果体素。


(松果体在大脑中的位置)


它是通过眼部光敏细胞感知光线强弱来调节分泌的。一般白天外界光源较强时,褪黑素就分泌得少,到了晚上开始分泌得多,在凌晨2~3点褪黑素的分泌达到高峰期[1]。当它大量分泌时,就会发出“该睡觉了”的提醒给我们身体。


于是在古代,人们本能地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有时白天午休或是在车上睡觉,你会发现要用眼罩或是帽子遮住眼睛才能睡着,就是因为太阳光会干扰入睡。


那么,晚上开灯就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吗?不一定。

古代有蜡烛和油灯,20世纪有白炽灯,但它们的光主要以黄光为主(波长大于530nm),即使很强也不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


但在现代社会,室内灯光大部分换成了节能灯和LED灯管,发出的更多是蓝光(波长460~480nm),会抑制褪黑素的合成(触屏手机也有蓝光)[2]。很多人熬到半夜还没有睡意,睡眠时间也因此推迟了。



另外,褪黑素分泌跟年龄也相关。研究表明,在35岁以后我们的腺体功能降低,褪黑素分泌也逐渐减少,这也是“年纪大了容易失眠”的一大原因[3]


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理查德·乌特曼(Richard Wurtman)获得了褪黑素的第一项发明专利——“以低剂量褪黑素辅助睡眠”[4],很多媒体争相报道,同年褪黑素保健品风靡美国,掀起了一阵抢购风潮。


褪黑素为什么会被包装成“脑白金”?

在吕叔春所著的《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一书中提到[5],1997年,史玉柱从留美的大学同学处得知此事,当时他正打算对旧产品“脑黄金”进行改革,于是也决定卖褪黑素。


但是,“褪黑素”的学名和英文音译名“美乐通宁”都太生涩了,他干脆包装了一个升级版名字——“脑白金”,后来公司又把“松果体”称为“脑白金体”。


当时,市场上也有其他含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但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人只知道脑白金,而不了解褪黑素。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0年春节期间,史玉柱猛砸电视广告,脑白金当年1月的销量就达到21.6万件,收入2.1亿元[6]


但同样是褪黑素,脑白金和其他褪黑素补充剂相比,售价却高出了很多。


根据脑白金官网公布的成分表,一盒脑白金里有两样东西:胶囊和口服液。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宣称能“润肠通便”的低聚糖,只有胶囊中才有褪黑素。


(脑白金产品参数,来源:脑白金官网

http://www.goldpartner.com.cn/product-7.html


查询某购物网站,以10天量普盒装的脑白金为例,褪黑素含量是3mg/粒,一盒只有10粒,就是30mg的褪黑素,一盒售价高达138元。


(来源:某购物网站)


而以某国外品牌为例,同样是3mg/片的褪黑素,一盒有120片就是360mg的褪黑素,加上税费总共才60块左右。


如果你只是冲着“改善睡眠”去买褪黑素保健品,买脑白金相当于花了单价4.6元/mg。而进口褪黑素只需0.17元/mg,整整差了26倍。


当然,史玉柱曾发微博辩驳称“低聚糖更重要”。那么,低聚糖口服液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呢?检测数据表明,脑白金中低聚糖的主要成分是低聚异麦芽糖[7]。按标识所写,低聚糖≥25g/100mL,一瓶250毫升相当于含62.5g低聚糖。


而食品级低聚异麦芽糖原料的价格大概是28元/500g,初步估算,一瓶脑白金口服液里的低聚异麦芽糖仅价值3.5元。


算到这里,突发奇想查了下最近的实时黄金单价,大约是330元/g,即0.33元/mg。


看来,“脑白金体”分泌的“脑白金”,确实是比金子还贵。


吃了褪黑素,就能治好失眠吗?

既然褪黑素的功效是“改善睡眠”,那是不是只要吃得足够多,脑子就能不停暗示我赶紧睡?然后就不会失眠了呢?


先说答案:不一定。


失眠的原因分为很多种,只有和昼夜节律(生物钟)失调相关的失眠,用褪黑素才会有作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出[8],补充褪黑激素可能有助于缓解国际长途旅行产生的时差反应、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儿童的某些睡眠障碍、手术前后的焦虑等



其中,“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是指病人入睡和醒来时间都比大多数人晚得多:在凌晨2~6点之前,他们很难入睡(注意,不是主动熬夜,而是早睡根本睡不着);而第二天要一直睡到上午10点到下午1点之间才能醒来。


他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朝九晚五”地上班或上学,所以有一个贴切的比喻叫“社会时差”[9]


但这些人不是成年后熬夜太多了才变成“夜猫子”,而是基因的问题,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发病了,需要医生的诊断才能开处方。请大家切勿对号入座、“自诊自治”。


褪黑素,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目前还不清楚普通人群服用褪黑素是否有好处[10],“延年益寿”“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等功效更是子虚乌有。把它吹成“孝敬爸妈”“人手一份”的保健品,显然不符合适用人群规范。


想要用褪黑素改善睡眠问题之前,建议先去确诊一下失眠的原因,符合条件的才可以服用。


另外,虽然目前还没发现褪黑素有严重副作用,但这几种人要格外注意:


1.儿童、青少年和育龄期女性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褪黑素每天摄入在10mg以内(一般的推荐剂量是3mg)对健康成年人是安全的,但儿童、青少年和育龄期女性则建议谨慎服用[11]


因为10mg高剂量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调控;3mg低剂量可能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潜在影响(动物实验发现,褪黑素可能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动物性腺大小和生育能力减退,抑制情欲、青春期提前等)。


所以小孩子和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还是谨慎少吃为妙!


2.经常倒夜班的人


比如在晚间从事高危作业者,如夜间开车、操作大型机器的人。这类人服用褪黑素可能导致嗜睡,增大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褪黑素对倒班工作的人群作用有限,反而会让入睡更加困难[12]


3.已有基础疾病、正在服药的人群


健康成年人服用高剂量褪黑激素后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嗜睡、低血压、高血压、胃肠不适和斑秃加重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加重抑郁症状。


健康女性在急性服用褪黑激素后,还会出现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控制。老年人每天服用3mg的褪黑素(脑白金的剂量)可能导致血流减少和体温过低[13]


如果已经有上述病症,则不建议服用褪黑素类保健品,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你同时还在吃其他药物,尤其是正在吃抗凝药物华法林,或有癫痫病史的人,服用褪黑素前要咨询专业人员,看是否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对身体造成影响。


服用期间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马上停药并咨询医生。



褪黑素要买进口的?未必安全!

如今很多人喜欢买美国进口的褪黑素,但请注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仅把它定义为膳食补充剂,并没有当成药品一样严格管理,也没有人抽检它的剂量和成分是否标准、安全,远比不上我国药监局对保健品的审批和管控那么严格。


而在日本、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褪黑素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激素,作为处方药管制,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


在加拿大将褪黑素纳入处方药管制之前,有抽检报告显示[14],在加拿大某地药房和杂货店查到的几款褪黑素,有的偷工减料,只有标示剂量的十分之一;有的则擅自加大剂量到4倍以上,似乎想打造“药效神奇”的假象。


最可怕的是,还有商家在里面掺入5-羟色胺,这是褪黑素的代谢产物,有抗抑郁作用,但剂量过高时可导致中毒。含有来历不明的成分、在路边随便便就能买到,背后的危险可想而知!


这样看来,并不是“进口的海淘保健品就一定最好、最安全”。所以,出现失眠症状时,不建议大家盲目购买褪黑素。


可以先尝试改变生活习惯,比如下午别喝浓茶和咖啡,睡前开暗一点的黄光灯,提前关掉手机和电子产品、断掉wifi,拉上遮光窗帘创造黑暗的环境,保证褪黑素正常分泌。


如果尝试后仍没有改善,再去医院看睡眠心理科,找医生诊断后治疗。


审稿专家:张斌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贝瑞. 睡眠医学基础[M]. 2014.

[2] Brainard G C, Hanifin J P, Greeson J M, et al. Action spectrum for melatonin regulation in humans: evidence for a novel circadian photoreceptor[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1, 21(16): 6405-6412.

[3] Mariangela R,Annalisa O,Francesca M,et al. The Effect of Melatonin, Magnesium, and Zinc on Primary Insomnia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y Residents in Italy: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9(1):82-90.

[4] Wurtman R J. Methods of inducing sleep using melatonin: U.S. Patent 5,449,683[P]. 1995-9-12.

[5] 吕叔春.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M].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

[6]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12-29/8715271.shtml

[7] 张连龙, 杨月, 周华生, 等. 脑白金口服液功效成分的鉴别及低聚异麦芽糖含量的测定[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5): 1672-1678.

[8] https://nccih.nih.gov/health/melatonin

[9] Okawa M, Uchiyama M.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characteristics and entrainment pathology in delayed sleep phase and non-24 sleep–wake syndrome[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07, 11(6): 485-496.

[10] Brasure M, MacDonald R, Fuchs E, et al. Management of insomnia disorder[J]. 2015.

[11] Auger R R, Burgess H J, Emens J S,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insic 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advanc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 (ASWPD), 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 (DSWPD), non-24-hour sleep-wake rhythm disorder (N24SWD), and irregular sleep-wake rhythm disorder (ISWRD). An update for 2015[J].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15, 11(10): 1199-1236.

[12] Liira J, Verbeek J H, Costa G, et al.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sleepiness and sleep disturbances caused by shift work[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 (8).

[13] Zhdanova I V, Wurtman R J, Regan M M, et al. Melatonin treatment for age-related insomnia[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1, 86(10): 4727-4730.

[14] Grigg-Damberger M M, Ianakieva D. Poor quality control of over-the-counter melatonin: what they say is often not what you get[J].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17, 13(02): 163-165.


*本文配图除腾讯医典医学插画和特别标注外,皆来自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