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脏骤停抢救争分夺秒,掌握这3步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2021-03-23


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人公起死回生,仿佛起死回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直觉告诉我们:起死回生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如果有人告诉你现实中确实有人起死回生,你信吗?



2019年1月,福建一26岁女子突发爆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72小时,坚持抢救,创造“复活”奇迹[1]

2020年5月,漳州一男子心脏骤停105分钟后,经抢救成功“复活”[2]……


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



难道人真的可以起死回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下“心脏骤停”是怎么回事。


心脏骤停,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突然停止有效的跳动。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就像一个“泵”把血液搏出输送到全身,让血液在管道中(动脉和静脉)不停地循环流动。


血液不仅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人体活动所需;同时还可以把全身各个器官产生的“垃圾”(代谢产物)运输出去。


如果心脏停止有效跳动,氧气、营养物质则不能到达全身,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被活活“憋死”“饿死”,同时垃圾蓄积,也会被“熏死”。



从医学角度讲,心脏骤停发作后,约10秒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约1分钟,呼吸也将逐渐停止;6分钟时将出现不可逆的脑细胞死亡;8分钟时脑死亡,进入植物人状态……


既然心脏骤停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上面那些心脏骤停105分钟、72小时救治成功的案例都是假新闻?


当然不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过这两个新闻的详情,就会发现他们“起死回生”的真正主角是心肺复苏。


在心跳骤停后,新闻中的患者在短时间内都被施行了心肺复苏急救,为接下来的专业抢救争取了时间。



心肺复苏为何方神圣,竟能使人起死回生?


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指应对心脏骤停,及时、规范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恢复自主循环乃至神志的抢救措施[3]



其中,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人工循环、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除颤。


1. 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是心肺复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正如前面所说,心脏骤停后,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就停止工作,“泵”也就无法将血液运往全身,通过人工循环(胸外按压),胸腔和心脏受到挤压,就像我们捏矿泉水瓶一样,将心脏内的血液挤压出去,循环到全身。


2. 畅通呼吸道


“畅通呼吸道”是指开放气道(比如后仰头部),同时为下一步人工呼吸做准备。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可以将空气从口(或鼻)吹到肺中,暂时可以缓解体内的缺氧状态。


4. 除颤


“除颤”是消除心脏不规则的“颤动状态”,一般采用除颤器(AED)快速对患者心脏进行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


而高级生命支持是在基本生命支持基础上,专业医学人员通过器械和药物来维持患者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的手段。


心肺复苏抢救的关键在于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开始的越早,预后就越好。有研究显示,小于4分钟时心肺复苏的患者生存率可达43%~53% ,大于10分钟的则生存概率极低[4]



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讲究最佳抢救的“黄金四分钟”,越早对患者进行急救,就有越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无论是为了家人还是身边的人,我们都应学习心脏骤停的急救知识,掌握力所能及的急救技能。


首先,在进行心肺复苏前,一定要判断被救者是否心脏骤停。


1. 判断反应。可轻拍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查看患者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则进入下一步。


2. 判断呼吸和脉搏。通过直接观察胸廓的起伏来判断是否有无呼吸;有无脉搏一般通过触摸颈动脉进行判断,判断脉搏的方法比较专业,最好接受正规培训[3]



如发现患者无反应也无呼吸,应该立即实施以下急救措施:


1.  在发现患者倒地时,就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120),请求专业救护。


2.  确定是心脏骤停后,立即展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争取最佳急救时机。 


  • 选择患者胸骨下半部为按压点。将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只手掌根部叠放齐上,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 按压必须快速、有力。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但不超过6cm。


  • 经过培训的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按压∶人工呼吸为30∶2进行施救。


  • 如果现场有除颤器,胸外按压之后,应尽快使用除颤器[3]


3.  反复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抢救,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除颤器使用操作要求较高,应该提前接受专业训练,以提高被施救者的生存率。


“起死回生”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专业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在遇到心脏骤停时,也可挽救一条生命。



审稿专家:张元春 | 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主任导师


参考文献

[1]https://new.qq.com/omn/20190113/20190113B0WHXC.html?pc

[2]http://sc.people.com.cn/n2/2020/0519/c345167-34027100.html

[3]王立祥,孟庆义,余涛.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12):1059-1079.

[4]王小刚,高丁.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4):39-4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