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要改名?感染后真的和“大号感冒”一样吗?
不知不觉中,“新冠肺炎”这个名字已经与我们一起走过了三年。
但最近,新冠肺炎要改名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专家也表示,“新冠肺炎”这个名称,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感染情况了。
12月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召开专家共识,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表示,“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1]”。
12月15日,钟南山院士在讲座中曾提到,“当前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病死率低,而且实际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应可改名为‘新冠感冒’[2]。”
那么,为什么当初选择叫“新冠肺炎”,现在又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了呢?今天典哥就带你了解“新冠肺炎”这个名字的”前世今生“。
大家还记得吗?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把这种传染病叫做“不明肺炎”。而在确定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后,便在很多正式场合称呼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2020年2月7日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暂命名的通知》,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为“NCP”[3]。
2020年2月11日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也正式宣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称为“COVID-19” [4]。
2020年2月21日
我国将新冠肺炎的英文名称改为和联合国一致,中文名称不变[5],这个名称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名字呢?
1. 在疫情初期,感染者大多数有肺炎表现。
当时在感染者体内,发现了一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因此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
而感染该病毒后,患者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症状,如呼吸急促、肺炎、肺水肿等,会诱发严重的免疫反应。通过CT进行诊断,也发现大量的感染者都存在肺部炎症。于是由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就被叫做了“新冠肺炎”。
2. 要避开容易让大家混淆的名字。
《新型人类传染病命名最佳实践》中提到,命名疾病应该囊括症状方面的通用描述、受影响人群、疾病严重性或季节性特征。且当已知引起疾病的病原体时,病原体也应该被纳入名称中(比如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等)[6]。
但新冠肺炎比较特殊,它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而2003年大家熟知的“非典”,是由SARS-CoV病毒引起,二者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的进化支。所以为了避免再叫SARS引起大家的恐慌,而特意避开与之相关的名称。
3. 要拒绝任何污名化的名称。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世界来说,疾病命名都应该避免将其与地域、动物等所关联。因此,之前有媒体将其称为“武汉肺炎”、“中国肺炎”都是十分不可取的,而我国率先将其中文名称命名为“新冠肺炎”,也方便大家后续统一称呼。
所以,“新冠肺炎”这个名字结合当时的情况和现状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现在的情况,的确有所变化。
首先是病毒发生了变化。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有5 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
(来源:参考文献[7])
目前奥密克戎株感染病例已成为主要流行株。而奥密克戎的特征是传染性变强,致病性变弱[8]。
奥密克戎拥有数十种突变,这些突变使它能够避开人体内的抗体,即使很多人对之前的新冠病毒有免疫力,也更容易被感染,只是致病性减弱。
其次,感染后的症状也发生了变化。
香港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可以在上呼吸道系统中快速复制,速度远超之前的毒株,但在肺部组织的复制能力较弱[8]。
简单来说,就是感染奥密克戎后出现严重肺炎的概率很低,更多是轻症、无症状为主。主要表现是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所以,有部分专家表示,新冠肺炎应该改名,因为疾病名称会影响患者和社会上很多人群对它的认知[9]。比如部分病人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即使是轻症表现,但仍担心有肺炎表现,会主动去医院要求做肺部检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目前我国并未给出官方改名通知,且三年来无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面都习惯了这个名字,改名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后续是否真的要给出一些更权威准确的名称,我们暂时无法知晓。
但无论是否改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都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正确认识新冠病毒感染才是更为关键重要的。我们简单来说,记住2点就好。
1.不要过于恐慌。
目前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下降了许多,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比例,也都低于其他毒株。
而且,我们有了可以应对新冠的疫苗和药物,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
2.不要放松警惕。
奥密克戎的传播性很强,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没有打疫苗的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感染后也依旧比较危险,因此接种疫苗,做好防护措施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新冠病毒不断变化,我们以前倡导的防护措施还有用吗?到底怎样才能正确应对呢?
1、避免感染。
虽说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减弱,但感染后也可能会引起各种不适,所以我们不能追求“早阳早好”,需要进行科学防护。
接种疫苗。重要的事要反复说,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病人群,只要在病情稳定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都应及时接种疫苗。
戴好口罩,少去人群聚集地方,与人交流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勤洗手。用消毒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洗手。
尽量多开窗通风。
保持规律作息、营养均衡。
2、如果还是不幸中招,也不用慌。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健康监测+对症治疗。
每天早晚量体温、观察自己出现的症状。
对症治疗。没症状不用吃药,有症状对症吃药。具体怎么吃药可参照《别被吃药顺序图误导了,这篇文章带你了解新冠用药真相》
如果出现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比如连续3天体温超38.5°C,吃药也不好用;呼吸困难急促;原有基础病不断加重等。
避免和家里人接触,自己单独一个房间,最好能有独立卫生间。
勤开窗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均衡饮食,保证每天喝水量在2升左右,约7~8杯一次性纸杯的量。
3、康复后:并不是康复了就可以放飞自我。
康复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不要立马投入高压紧张工作或大量运动,身体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继续健康监测。有一些基础病的人群可能会在康复后的一个月内,基础病复发或加重,所以要格外关注。
继续做好防护。除了新冠,秋冬季也是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也很重要。
无论以后新冠肺炎是否改名,更多的只是一个称呼,我们只要正确认识新冠病毒感染,并积极做好防护治疗就好。也希望我们能早日远离病毒,恢复正常生活!
审稿专家: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news.bjd.com.cn/2022/12/07/10255039.shtml
[2]钟南山《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科普讲座。
[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08/content_5476248.htm
[4]https://www.who.int/zh/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2019-ncov-on-11-february-2020
[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22/content_5482019.htm
[6]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8-05-2015-who-issues-best-practices-for-naming-new-human-infectious-diseases
[7]Zhao F, Zai X, Zhang Z, Xu J, Chen W.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s in universal vaccine design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NPJ Vaccines. 2022 Dec 19;7(1):167. doi: 10.1038/s41541-022-00597-4. PMID: 36535982; PMCID: PMC9761649.
[8]朱绮霞,李燕姿,郭乐倩,张姗姗,胡婷婷,陈雨馨,李红霞.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病例临床特征的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05):797-801.
[9]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314/c14739-32374011.html
[10]陈世平,揭满,王晓庄. 术语和俗语对疾病风险认知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7,40(5):1260-1265. 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70536.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