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次“见到”已经离去的亲人, 你愿意吗?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2023-03-29

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故去的亲人或挚友?


你是否曾梦到某位离世的长辈,醒来后久久无法平静?


你是否曾在病床前看着失去记忆的亲人,却无可奈何?


如果,有一个可以保留“他/她”的所有记忆、情感甚至音容笑貌,还可以和你随时交流的“数字人”,你可以接受“它”吗?



在不久前的热门电影《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爸爸,将女儿的意识上传到智能系统550W中,实现了“永生”,并最终“拯救”了全人类(电影情节)


在好莱坞系列电影《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中,人工智能(AI)管家“贾维斯”可以实时与钢铁侠的大脑对话,随时知道主人在想什么,并做出反馈。


现实中,最近几个月大热的AI软件——ChatGPT,可以根据简单的指令,快速而完美地完成在线咨询、撰写论文、编写代码、智能绘图等各种任务。


并且,通过人工调教和自主学习,它还能不断“升级”,在交流的过程中比人更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


有网友惊呼,和ChatGPT聊了几个星期,“它”竟然比男友更温柔体贴,自己已经爱上“它”了。



就在上周,它推出了更新版GPT-4,具有更高的图片识别能力,可以自己写歌词、创作文章,甚至通过了难度很高的美国执业医师考试[1]


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



曾经,“你怎么像机器人一样!”似乎更是一句贬低和责骂,形容一个人死板、机械、冷冰冰,没有感情,不懂变通。


但如果有一天,机器人也有了记忆、思维和情感,不再“冷冰冰”呢?



有人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有羞耻心;有人说,是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还有人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


不过,经过刻意或不刻意地训练,很多动物其实也可能具有这些特征或者特长。


科幻电影《银翼杀手》曾指出,真实的人类与“仿生人”的三点区别在于:有没有原生记忆;有没有恻隐之心;以及会不会自我怀疑。


“数字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与真实的人类就几乎没有差别了。而这一天,或许已经到来。



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刀医生,竟是一位机器人。


事实上,在医学领域,“机器人”其实已经在做很多事情。



在心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领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如同真实医生的手指一样,进入患者体内,进行各种精细而快捷的医学操作。它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操作更加精准,更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减小创伤面和失血量,减轻疼痛[2]


在智能拍片、智能读片、智能诊断等领域,AI也有十分不错的表现。


此外,在日常出行、教育、金融、法律、安保、制造业等领域,AI也让人们的体验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


早在2011年,雷·库兹韦尔曾在其畅销书《奇点临近》The Sigularity Is Near中预言,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囊括所有的人类知识和技能”。


2016年,AI围棋手AlphaGo,轻而易举而滴水不漏地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比分4:1),让不少人惊呼“人类围棋已死”[3]



而它输掉的那一盘,至今也有不少人在怀疑是不是“故意”输的,只是为了给人类一点希望和面子——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太“可怕”了。



本月初,第三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英国举办。会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基因编辑技术和疗法的研究、监管和公平发展”[4]


不少人或许还记得,2018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峰会上,时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的贺建奎宣布,一对经过基因编辑、可对艾滋病免疫的婴儿已经诞生。后来,他因违反医学伦理相关法律法而入狱三年[5]


时至今日,基因疗法已经成为一些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但是,可能引起激烈讨论的点在于——在出生前,基因就已经被“编辑”(或者说“改造”“修饰”“优化”)了的人,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以及,一个人的基因,可不可以/有多大程度,可以被另一个人“决定”?



无独有偶,当前世界首富、美国人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也被刚被美国农业部调查,并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拒绝进行人体临床试验[6]


这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科技的发展可以让人们享受更便捷、更智能化的生活,大大提升幸福感——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在法律、伦理和道德的监管和范畴之内。



就像上面提到的手术机器人,虽然手术确实是机器人来最终实现的,但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交流,相互配合,医生依然起主导作用。


也就是说,AI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提升技术,但无法撼动医生的专业地位。


2021年5月,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一项新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将瘫痪患者脑海里的“想法”准确地变成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帮助他们与人交流,从而探索恢复触觉、视觉等能力的新途径[7]



我们或许可以思考:


——给那些记忆消失的人(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植入和覆盖其记忆,是一种治疗,还是毁灭?


——给那些已经没有自主意识、无法交流、但依然“活着”的人,读取、植入、覆盖其记忆,是一种拯救,还是杀害?


科技,要为爱;科技,要向善。



说了这么多,或许我们已经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考,有判断,有取舍,有情感。


以当今的医学水平,肉体的消亡依然不可避免。即便有数字生命,也无法一直延续“人”肉身的存在。


伦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幸福感,正是源于生命的短暂、脆弱和相互依赖”。


在我们漫长和短暂的生命里,美好的感受,绝大部分来自于亲情、爱情、友情的真实体验和记忆,来自拥抱、亲吻等肉体的接触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如果可以有一个数字“人”,可以保留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所有记忆、面容和声音,你愿不愿意和“它”每天交流?


更进一步,你愿不愿意让自己的所有记忆、面容和声音留存下来,与你的子女后代一直“互动”?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每个人或许真的可以借助“数字生命”而实现“永生”。


但无论如何,再高级的存在形式,也无法取代那些年爷爷奶奶家特有的饭香、外公外婆讲的睡前故事,以及与父母的每一次温暖拥抱。



参考文献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528136184876034&wfr=spider&for=pc

2.常浩生,严力,赵之明,陈永亮. 达芬奇单孔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前景[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22,08:628-630.

3.https://www.maigoo.com/news/451623.html

4.澎湃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937227339235585&wfr=spider&for=pc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317683393388334&wfr=spider&for=pc

6.https://www.tmtpost.com/6438126.html

7.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506-2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阳康后3个月,又得了甲流”,为了家人,我去做了这件事......

新冠已经消失?我们会不会再次感染?每个人都要了解这5件事!

甲流高发、新冠变异株再出现……做好这件事可保命!

6500万人被“长新冠”笼罩,做好这件事很重要!

按摩那么爽,有些项目却要人命!按摩到底能不能做?

春天对付过敏性鼻炎,试遍了方法,这3种真的有效!

今年315又曝出了这些“脏东西”!前两个很多人都吃过……

这件事好多人经历过,却不好意思说!原因可能让你吓“尿”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