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月最好看的剧,豆瓣9.1,甜到人心坎儿~

99cats Neets新报 2022-09-10

 点击上方关注我 

11月,播了一部“甜到人心坎儿”里的百合题材华语剧作——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豆瓣9.1,同性题材的华语片,大多优质作品都集中在台湾地区,且多为男同性恋题材。
 

而21年末的这部《花香》,却是一部纯正的“百合”片
 
1970年,日本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的编辑伊藤文学提议,男同性恋者被比喻为红蔷薇。
 
而“白百合”用来形容女同性恋者,则更为恰当。
 

Lily,百合
 
与男同性恋之间那种“天雷勾地火”的炙热不同,“百合”代表着女同性恋之间纯白,静谧,芳香暗涌的质洁之情。
 
《花香》采用了倒叙和正叙互相穿插的方式,将时间线聚焦在“校园”“成年后”两个场景中。
 
讲述了一对在少年时朦胧相爱后无果的学姐和学妹,彼此迈步成年社会后再相遇,重燃爱火的故事。
 

开局,《花香》就抛出了一段旧情人相遇的戏码。
 
“他人婚礼重逢”这种极易落入俗套的戏码,《花香》却采用了一个“学姐走错场地”的小巧思。
 
将“俗套”,巧妙地扭转成了一种“恰到好处”——
 
学姐进门走错的那场婚礼,是一场女同性恋的婚礼。
 

她尴尬的致歉,手足无措地回到本该进入的婚礼场地,视线却猛地与一个人相撞——
 
年少时期,那个给了她全部爱恋记忆的小学妹
 

学姐所犯的一个小小的mistake,本只是一件普通的乌龙,却在另一个女孩出现的那一刻,氛围变得微妙了起来。
 
成年后的学姐,已为人妻人母,留着齐肩短发,套着利落的西装外套,俨然一个成熟女性。
 

反观年少时对学姐炙热爱恋着的学妹,虽已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却依旧俏皮跳脱。
 
看向学姐的眼神,也与年少时期无异,依旧是毫不遮掩的炙热。
 

这也直接点了本作的第一个题:火焰百合
 
曾经无疾而终的两人相遇,剩下的自然只有无尽的沉默与心照不宣。
 
彼此用眼神向对方投送若有似无的试探。
 
置身于台上进行着的男女婚礼这样一出“光明正大”的戏码里,两个沉默的女人,像在进行一场隐秘的“偷情”。
 
 
隔着那层多年来,被成人社会铸造出来的坚硬的“心墙”——
 
两人的心底,都徐徐生长出了一束熊熊燃烧的百合。
 

宴会结束,一前一后出门。
 
不再沉默,口中说出的却都是“隔靴搔痒”的问候,如同二人正在上演一场心照不宣的情感默剧。
 

隔壁女同的婚礼,在说着至死不渝的誓词。
 

一方无用的温柔寒暄,句句却都好像是对逃避着这段感情的另一方的“质问”——
 
学姐,你看到了吗?
眼前播放着的,是曾经的我们,差一步就能拥有的未来。
 
 
于是学姐眼神的闪躲,肢体的不自然,都开始“张嘴说起了话”。
 
它们在说——
 
我没忘记你,我还想念你。
 

“火焰百合,让我燃烧。”
 
仅一段旧情人相遇的戏码,便让《花香》这部剧的气质,立竿见影的凸现了出来——
 
“隐秘而炙热”。
 
 
人们都爱看成年后爱侣重逢的戏码。
 
因为成年人都了解,心底埋藏着的那份年少时的冲动,有多么难捱。
 
它们难再被轻易的展露,更不再允许轻易的被什么人挖掘出来。
 

 
这份冲动不像幼时那么张扬莽撞,而是变成了一朵扎根在心底的火焰百合。
 
“靠近你,我原本麻木的身体和精神,又开始蠢蠢欲动。”
 
这种近乎于神交的默契,让两个人有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婚礼结束后,两个人开始了多年来的第一次联系。
 
学妹传来短讯,简单的一句“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仿佛看到了《花样年华》里各有家室的周慕云与苏丽珍。
 
我知道你有家庭,也早早了解你已离我甚远,可我还是想见你一面。
 
 
 
《花香》将学姐繁忙的家庭生活场景,跟年少与学妹在一起时的青涩时光,进行了细密的对切。
 
自闭症的儿子。
 

周末才回一次家的丈夫。
 
厨房里一件穿了又脱无数次的围裙。

 
琐碎的人与事,构建了学姐这样一个被困在婚姻和生活里的劳累、麻木的女性形象。
 

时光轴倒回从前,那时的她与学妹,还都是天真无邪的学生。
 
两个人一起打排球,放了学,学妹就骑单车载学姐回家。
 

直女学姐有点儿傲娇,学妹就戳穿她的“口嫌体正直”。
 
“你每次都说没关系,其实都是有关系。”
 

炎夏的暑假,两个女孩在开着风扇的凉席屋里,百无聊赖地做数学题。
 
什么是平均数?好像两个人都算不明白。
 
只有粘腻的打闹,和一个“意外”的吻。
 


女孩之间的肢体撒娇,较比男女,更多游离于性意味之外,因此也显得分外纯净。
 
“学姐,你摸过别人的胸吗?”
 
 
学妹一句看似有些“小腹黑”的发问,实际却是对学姐涌动着的纯情的依恋。
 
身体的触碰,像一道充满了快感的闪电。
 
独属于对方的亲密就此建立。
 
 
视角转回成年后的时光。
 
如今的学姐,已不再像年少打排球时那样恣意潇洒。
 
她要照顾天生缺陷的儿子,处理繁忙的工作,还要沉默地维系与她早就心不在一处的老公之间的婚姻。
 
 
学妹的再次出现,对于如今焦头烂额的她来说,更像是一剂“百忧解”——
 
因为爱你,所以愿意替你照料你的小孩,替你承担的家庭的重任。
 

剧中出现了两个同一视角下做饭的镜头。
 
一个是清晨,学姐独自一人在厨房忙碌,丈夫在抽屉柜前像无头蚂蚁一样询问自己的蓝色羊毛衫去哪里了,画面充斥着平静的焦躁。
 

一个是傍晚,学妹来到家里跟学姐一起在厨房里忙碌,画面色调粘稠柔和,亲密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从青春密语的琐碎,转移到忙碌而沉重的家庭生活中, 两人再度并肩,氛围却不显生疏。
 

年幼时那些一起躺在凉席上蹉跎的时光已经很远了。
 
成年后再回望那些面目模糊的苦夏,才后知后觉,那种无话不谈的透明,有多么让人怀念。
 
 
“你家里大人赚多少钱呀?你以后也想赚那么多钱吗?”
 
这种放在成年人语境里已被划分为唐突的谈资,幼时却是两个女孩拉进彼此距离的体己话。
 

“为什么要结婚才能有家?”
 
“你想要很多钱吧,我赚钱给你花喔。”
 

学妹就像一支笔直的穿云箭,直戳进学姐本已麻木的心窝。
 
轻柔的吻,安静的抚慰。
 

心动像将一颗啤酒瓶盖投入水中,转瞬不见,然后被汹涌如潮水的想念,永久掩埋。
 
眼前这个曾经被她憧憬着的洒脱率性的学姐,即便现在被生活搓扁揉圆,也依旧是被她挂在心尖上的“爱人”。
 
 
你走进你的生活了吗?你看清这个世界了吗?
 

不要再拒绝我,我不会像你的丈夫和孩子那样,逼迫你必须认清世界的真相。
 
在我这里,你永远是被称赞的小孩。
 

女同剧里的纯爱,大多都细腻至极。
 
它们通常都从心出发,从感受出发,从一种同为女性的群体共鸣出发。
 

学姐对丈夫那句忿忿的剖白,更像是一种代表着被压抑已久的女同性恋群体的发泄——
 
我们不要再压抑感情,我们不要再束缚灵魂。
 
“我努力否认过了,但我还是没办法不爱你。”
 
 
《花香》用一种极具细腻情怀与女性色彩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了一个满含女性关怀的爱情故事。
 
 
别放弃,不顾虑,爱还在。
 
《花香》想要对女同性恋们说的话,正如它主题曲里的那句歌词一样——
 

“认识世界的那一天,那无畏的风,终将经过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