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头了!快去看这8.9高分剧,不甜不要钱!!

99cats Neets新报 2022-09-10
 点击上方关注我 


12月,韩国SBS上新了一部爱情喜剧——《那年我们的夏天》

 

 
豆瓣8.8,该剧凭借着轻松的氛围,和人气颇高的主演阵容,迅速掀起了一股小清新氛围的“夏日校园恋爱”怀旧狂潮。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崔宇植,与女主金多美,是时隔三年以后的“二度合作”。
 
 
一个是在《寄生虫》中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演技,获得广泛认可的青年实力派男演员。
 
 
一个是在《梨泰院CLASS》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反社会叛逆女孩”。
 
 
两个人曾经在科幻动作片《魔女》中,饰演一对“死对头”,从片头斗到片尾。
 
 
当年二人就凭借着超强的磁场,吸引了一大批cp粉的关注。
 
所以,如今这部“直接谈起恋爱来”的《那年我们》,用一句“cp粉们的圆梦之作”形容——
 
最为恰当不过了。
 
 
剧中的男女主,是两个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截然相反的人。
 
男主崔雄,学生时期成绩就吊车尾,唯一热衷的事情就是画画和看书。
 
 
女主延秀则是学生时期“万众瞩目”的第一名。
 
这个“万众瞩目”的意思并不是她漂亮,而是她“冷面且老派”——
 
虽然成绩好,在学校却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好学生模样,让人难以接近。
 
 
两个绝对反差的人,在高中时期偶然被卷入了一场纪录片策划中,成为了一对“不得不”合作的搭档。
 
这档纪录片的主题噱头,正是全校正数第一、和全校倒数第一的相处日常
 
 
自古反差出cp——
 
这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相处在同一空间,就自动开始吐槽模式的“欢喜冤家”,永远都在嘴炮攻击对方的路上。
 
崔雄讨厌延秀每次在镜头前,都对自己“没有眼色的低情商发言”。
 
 
延秀讨厌崔雄不求上进的学习态度,更直言“生平最恨没用的人”。
 
 
正是这样一对看起来“不共戴天”的搭档,在多年以后,竟然成为了彼此的前任。
 
——这也意味着,两人在少年时期拍摄纪录片时,就已坠入了爱河
 
 
看似不按套路出牌,又莫名让人觉得还挺合理。
 
不得不说,韩剧真的很会玩儿校园反差恋爱这一part。
 
 
真正有趣的故事,发生在两人成年,各自步入社会以后。
 
“无所事事”的崔雄,因为在绘画上天赋秉异,成为了社交网络上名气斐然的“匿名网络画家”
 
 
而曾经那个对什么事都无比认真的延秀,却成为了一家小公司里累死累活跑项目的创意组长。
 
 
并且在分手五年后,两人还有了一个重大交集——
 
延秀负责的项目,需要邀请崔雄露面,为品牌方现场作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的延秀,是课堂上那个永远都在打断老师讲课、不断提出问题的尖子生。
 
如今却成了在项目会议上,被甲方老总不断打断报告的忍气吞声的社畜。
 
 
曾经的崔雄,总是被老师和父母批评“没出息”。
 
如今却有了自己的作画公寓,每天小黑胶一放,小落地窗帘一拉,生活十分缓慢惬意。
 
 
然而,虽然处境变了,两人的性格却没有发生变化。
 
延秀还是原来那个“冷脸扛一切”的绝对务实派女孩——
 
依旧讨厌着“没用的人”,工作上对和事佬老板猛甩臭脸。
 
 
崔雄还是那个不爱出门的社恐——
 
即便成了画家,但因为对家里人隐瞒了自己的职业,还是要帮开小吃店的爸妈搬大白菜,接受他们的“唠叨”。
 
 
这种穿越了时光、却依旧没有改变二人微小的生活细节的处理方式,让整部剧的格局调换,显得很自然
 
韩国作为最会拍财阀和平民老百姓生活对比的国度,在这部剧里却异常“不卷”。
 
不仅没让观众感受到男女主二人地位调换以后的尴尬,还让弹幕直呼“磕死我了”。
  
 
这一切“自然”,都来源于对崔雄和延秀两个人形象刻画的细腻。
 
拿已经成为了画家的崔雄来说。
 
即便已经小有名气,崔雄却完全没有已经成为了名人的自觉。
 
 
即便自己的画已经被知名的明星爱豆买下,在社交网络上沸沸扬扬——
 
他本人却还是个神经大条、一不小心就画到“日夜颠倒”、“被经纪人强行拉出门锻炼身体”的的无厘头艺术家形象。
 
 
而延秀虽然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感情生活和处事方式上还是一如既往的“飒”。
 
放相亲对象5次鸽子,不拿下项目誓不睡觉——
 
活脱脱从学生时期的“学霸”,平移成了一个成年后的“工作狂”。
 

 
这样的细节描绘,让两个人分手以后的“再见面”,依旧没有摆脱学生时期的“猫狗cp属性”——
 
傻乎乎的崔雄,仍对延秀甩了自己这件事耿耿于怀。
 
见了面对她又喷水又撒盐。
 
 
延秀来“求”崔雄出席项目,却依旧不愿意给对方好脸。
 
对方拒绝,她拎包就走人
 
 
更搞笑的是——
 
关于“喷水”和“撒盐”这一流程,分手五年间的崔雄,每个月都要拉着经纪人跟自己演练一次。
 
弹幕:这真的不是巨蟹男x天蝎女吗?
 
 
“说好的不跟我分手。”这是大画家崔雄的全部想法。
 
“怎么长大了还这么幼稚。”这是成年后延秀的内心os。
 
而这两个幼稚鬼的感情症结,是在于对“安全感”一词诠释上的不同。
 
从小出生在吵吵闹闹的幸福家庭里的崔雄,虽然性情烂漫,却并不喜欢将爱挂在嘴边。
 
 
从小只跟奶奶生活的延秀,秉承着“家里没有势力就要有点脾气”的态度——
 
到了感情中,却非常没有安全感。
 
 
大学四年恋爱间,尽管每次延秀都想尽办法“激怒”崔雄,试图逼迫他对自己说出那句“我爱你”。
 
崔雄却只会傻傻守护在她身边,做个不会表达爱的憨憨。
 
 
一个永远在试探,一个永远在沉默。
 
这样的相处模式,最终让二人在大学毕业那年分道扬镳。
 
 
《那年我们》用细腻缓慢的节奏,将以上这些细节的铺垫,一点一滴渗透进了男女主角的人设中。
 
年少时期嘴笨的男孩,青春期跋扈又脆弱的女孩。
 
这种完全贴合观众心中对于“青春”和“成年”两个语境的刻画,使这部剧变得亲切而动人。
 
 
更令人惊喜的是——
 
曾经因为拍纪录片而结缘的两个人,成年后依旧延续了这个项目,准备在纪录片里“重新相处相识”
 
 
当然,也准备重新相恋——
 
毕竟看男主喷水撒盐这个熟练程度,还有女主喝多了一顿叨叨前任这个酒品,这俩人分明就是谁也没忘了谁。
 
 
“离开我以后,你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这种妙之又妙的“call back”情节,不仅没让纪录片这一“戏中戏”的设定显得突兀,反而使整部剧充满了趣味性。
 
 
也更让观众们期待,通过成年后的纪录片,能在这两个“别扭的人”身上,抠到怎样甜蜜的糖来吃。
 
毕竟,谁都在青春时期有过那么一个“意难平”。
 
 
而那个“意难平”,你如今过得还好吗?
 
 
世人都说,做猫做狗不做情人。
 
但如果我偏要勉强呢?
 
 
仅两集,《那年我们》就用这一系列问题,勾住了观众的看剧“馋虫”。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烂俗的是非争端,只有对青春岁月生涩细腻的“拷问”。
 
 
清新至此,只有把“殷殷期待”四个字,送给这部迷人的新剧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