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o.15【一人转】反思中国中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布衣投资笔记 Author 一人转

        三娘的第二期约稿我们一起挖呀挖呀挖来了,针对这个主题,我想结合自己投资中国中免的经历,来透视一下PEG估值法的陷阱,以及如何给企业估值才具有安全边际。


过程复盘

关于免税行业和中国中免的基本情况就不多说了,这篇文章从企业所得税优惠落地谈中国中免有详细的介绍。


首次买入中国中免是在2021年9月,当时买入决策是依据2016-2020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以上,特别是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仍然能做到61.40亿净利润,同比增长32.57%。而且当时中免还处于扩张期,预计未来市场份额继续增大,利用自身规模优势继续降本增效,提高毛利率,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回报。


当时2021半年报数据:营收355亿元/同比增长84%,归母净利润53.6亿元,预计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00亿(实际完成96.54亿),于是乐观的继续按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35%预估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46亿(100*1.35*1.35*.135),用PEG估值法予35倍估值作为合理估值,从而估算出2024年合理市值为246*35=8610亿,最佳买点为4305亿,对应股价208元,于是分别在250、230买入总共约16%仓位(计划总仓位20%)。后来因为买入了确定性更高的腾讯和白酒,未再买入也未卖出过。


中国中免2016-2020营收、净利润统计表

        从首次买入至2023年5月12日,近两年过去了,截止目前中国中免收盘价139.7元,两年内股价再次腰斩,如果从最高点401.28元计算,目前市值已经跌去了65.2%,可谓惨不忍睹。按买入均价240元计算,这笔投资目前浮亏41.8%,造成总账户6.7%亏损。惨!惨!惨!


       

        目前来看,这笔投资无疑是失败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也不用去纠结和懊恼,投资路上的“坑”难免而且一定会遇到。关键是要从中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尽量“让别人吃一垫,让自己长一智”。


反思总结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免税行业虽然是零售业,但是行业进入门槛并不低,它也是一个好的生意。 


        中国中免作为免税行业一家独大,是行业里当仁不让的垄断者,无疑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从过去十几年深耕免税的业绩成果,到引领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市场,再到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有税业务火线突围。这些现象都说明公司管理十分优秀,具备很强的零售、运营经验。

         目前市场对中免有三大疑问

一、离岛免税、线上有税业务在疫情期间扩大的市场规模是否有持续性?代购究竟占多大比例?出入境放开之后的代购需求是否会有所减少,消费是否会随着人流重新流向海外?

        疫情对中免来说到底是受益还是受损,说法不一,从财报看,2020年、2021年是受益的,受益于消费回流、租金费用的减少,2022年却因疫情反复线下免税严重受损。代购占多大比例没法统计,至于出入境放开后消费肯定有外流,也会有回流,最终靠的是价格、品类和地理优势。

二、随着口岸免税的复苏,免税运营商和国际机场的议价权拉锯战可能会重新上演。虽然中免相比疫情前的地位有所提升,但议价权预计仍倾向于机场一方,免税店租赁协议的重签,仍将是一场双方的博弈。

        机场的营收主要是上海机场,疫情的几年里,机场的业务是大幅下滑的。随着疫情放开,中免在2026年前还可以享有《补充协议》里更大的利益。 不可否认,重签协议的话,国际机场在协议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但,个人预计应该比疫情前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要好一些!市内免税店政策落地后,对中免带来利好。

 

 2021年1月上海机场公告

三、经验丰富的零售商(如王府井)进入离岛免税的市场,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竞争加剧,而海南全岛封关可能会削弱各个免税商的拿货价格优势,这两者都可能让中免的毛利率受损。

         市场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竞争,中免凭着先发的位置优势和规模上的成本优势,随着诸多高端奢侈品牌的不断加入,不管谁进入都暂时难以撼动中免的市场地位。海南封关是政府为了把蛋糕做大,海南在“全岛封关”时代将迎来资金自由流动+互联网全球开放+人员自由出入+离岸贸易金融中心四大政策红利,成为下一个香港指日可待。


        以上有的不确定性都来自于客观因素,并不是公司本身有什么问题,我相信公司的领导会一一解决。


      
        但是,好生意、好公司,还要有好的价格。行业、公司都不错,那么这里面就一定是在估值上出了问题。

          最近在重读唐书房年合集时,看到唐老师分别于2020年1月8日、9日发表的关于PEG估值的两篇文章:一、不可思议,跨过这道坎,你居然只剩下赚和躺赚两种选择!二、关于PEG的补充讨论

       PEG指标的标准用法,指的是用当前市盈率,与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预计净利润 增长率”作比较。比较结果大于1代表可能被高估,小于1代表可能被低估,小于0.75可能构成投资机 会。举个例子说:一家企业,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净利润年化增长率可以达到25%。如果当下市盈率为30倍,则PEG=30/25=1.2>1,代表可能被高估;如果市盈率为20倍,则PEG=20/25=0.8<1,代表可能被低估;如果市盈率为15倍,则PEG=15/25=0.6<0.75,代表可能是买入机会。

唐书房

         因为是取值未来,所以分母的取值完全取决于投资者本人对企业的理解和判断。这个PEG估值本质上和老唐估值法一样,都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简易估值法。



       上表是假设一家期初净利润为100,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两种方法的估值和买点情况对比。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两种估值法都建立在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增长假设上。对于增长预期15%~25%之间企业,两种估值法做出的估值或者买点差距不大。对于低增长的企业,PEG估值法给出的估值特别低。对于高增长的企业,PEG估值法给出的估值特别高。


        刚好我当时预估中免2021的净利润100亿,三年后净利润246亿,这简直就是给我量身定做的呀。可惜在我买入中免的20个月前,老唐就白纸黑字写在书房里,我偏偏视而不见。眼瞎!眼瞎!

         

        所不同的是表内PEG买点用的三年后估值的75折,即6450,我采用的是5折,即8610/2=4305。

         

        同样是跟老唐估值法一样采用三年后净利润的5折作为买点,问题出在哪里呢?从表中可以发现,不管企业未来三年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有多高,老唐一律按复合增长率30%估算三年后估值,而且统一给25倍估值(当时无风险收益率取值为4%)。


       结果老唐估值法是5500(220*25),买点为5500/2=2750,与我的PEG估值买点4305(246*35/2)相差了56%。这大概就是给过高估值的后果吧!


       老唐采用25倍估值的逻辑是,这个市盈率倍数只与无风险收益率有关,而与企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无关。当然确定性更高的企业可以给到30倍估值,比如茅台、腾讯等。



        这就是在高增长预期下,因受疫情影响,中免业绩不及预期而导致的戴维斯双杀。教训深刻!围观的朋友们,我的吃一垫,有木有让你长一智呢?


估值调整

       经历了三年疫情磨砺,中免业绩连续两年低于预期,股价也已经脚踝斩。目前的经营情况正在稳步提升,五一期间可见的人流量火爆,随着经济的慢慢复苏,中免的营收和净利润也会水涨船高。


      截至2023-05-13,6个月以内共有41家机构对中国中免的2023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2023年净利润104.79亿元。



来自同花顺        

 

         个人预计中国中免在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00亿(取决于市内免税店政策与奢侈品牌的合作进度),按180亿予25-30倍估值(取无风险收益率3-4%的倒数),2025年合理估值为4500-5400亿,记录为4950亿±10%,买点为4950/2=2475亿,对应最佳买点为120元,一年内卖点调整为5250亿(105*50)。目前市值2890亿,对应2023年预估净利润不到24倍估值,属于合理估值偏下,所以继续持有。届时如果股价跌到买点,手上有余钱而又没有其它确定性更高更好的买入选择下,将买满最高20%的仓位。



特别声明文中涉及的行业及个股信息仅供学习交流用,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