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分享一些关于白酒的一些基本情况

三娘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2024-09-20

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本文主要讨论白酒的周期,以及白酒高端、中端、低端在各个周期的表现。

白酒的高端、中端、低档消费场景各有侧重。

白酒的消费场景主要分为三类:政务消费、商务消费和大众消费。

进入 21 世纪,白酒行业曾经一度以政务消费为主,而随着12年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出台,政务消费基本就不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商务消费和大众宴请。

具体来说,高端酒以商务宴请和送礼为主,另外以茅台为主的高端酒收藏属性较为突出。

中高端酒以宴席为主,以政商务宴请和送礼为辅。

中低端酒以日常聚饮及自饮为主。

白酒行业经历了5轮周期。整体来看的话,白酒指数蹭蹭上涨。这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第一轮周期(00-03 年):全行业高端化竞争下,品牌力区分已现。
整个白酒行业受到 2001 年 5 月开始执行的白酒消费税改和 2002 年所得税先征再返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绝大多数酒企掀起了高端化的浪潮,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公司管理体系处于调整阶段,而茅五泸在品牌力和渠道力的加持下稳定增长,适时提升价格,与其余酒企拉开差距,高端酒、次高端酒、大众酒分化逐渐清晰

白酒消费税改推出,产量下行为主要表现。2001 年我国白酒行业实行的产业政策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扶优限劣,降耗节粮”。
在此背景之下,2001 年 5 月,白酒消费税改革措施正式出台,要求对粮食类白酒、薯类白酒在原按 25%、15%征收从价消费税的同时,再按照实际销售量每 500 克征收从量税 0.5 元。
从量税的征收大大冲击了低端酒的利润空间,引发了白酒板块的震荡,而当时白酒的消费税收绝大部分来自有账可查的大酒厂,而不是小酒厂,这使得名优酒企的低端酒在价格上无法与小酒厂竞争,以中低端酒为主业的酒企股价回调明显。

痛则思变。
头部酒企积极求变,力推高端酒和寻求产业转型是主要动作。在经历了消费税政策调整带来业绩下滑的痛楚后,白酒企业出现两大变化:
有的转向争夺高端市场。从酒企的角度,消费税改使得低端酒毛利被大幅压缩,头部酒企开始推出高端产品线,以提高产品利润率。但在当时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主流消费对高端社交属性的需求不够强烈,短期内高端市场成长空间有限,因此白酒行业仍处于阵痛期。
有的寻求产业转型和重组。多家头部酒企在当时认为行业发展空间有限,选择通过产业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茅台发展葡萄酒、五粮液推出保健酒、酒鬼酒涉足药业和科技、全兴股份和沱牌曲酒进军生物工程领域等,但由于白酒主业的发展受限,第一轮周期内申万白酒指数弱于沪深 300 指数。
后视镜来看的话,寻求产业转型和重组的都失败了。而发展高端的,后来都过得不错。
不过在当时人均不足千元的时候发展高端酒,确实有魄力。

第二轮周期(04-08 年):政商务需求成为推动行业高速发展的主线
2006 年白酒消费税再次改革,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从价计征消费税的税率统一为 20%(原来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分别按 25%和15%的税率),税收政策放松为名优酒企减负。同时,在白酒政商务需求提升的大背景下,酒企持续提升白酒产量,2007 年全国白酒产量增速一度超过 20%。

高端酒整体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率先实现正增长。2005 年,茅台的归母净利润首次超越五粮液,由此逐步拉开了与其他酒企的差距。

第三轮周期(09-13 年):白酒黄金十年下半场,政商务需求拉动仍是主旋律
四万亿计划促使政商务白酒消费再次繁荣,“八项规定”成为行业转折点。

宏观经济的复苏推动了 CPI 上行,进一步带动产品定价上升,温和的通货膨胀给酒企提供了良好的提价机会,茅五泸价格均在此周期内踏上新台阶,在高端酒企提价的同时,也赋予了次高端酒企提价的空间。
CPI 同比从 2009 年 2 月的-1.60%上升到 2011 年 7 月的 6.45%,推动了白酒价格的稳步上升。
2009-2013 年期间,茅五泸三家酒企纷纷提价 3 次,其中茅台出厂价由 2009 年 438元提升至 2012 年 819 元。

在“八项规定”以及“禁酒令”等政策出台之后,政商务白酒需求断崖式下滑,白酒行业迎来寒冬。
越是困境之下,越彰显出各档次酒企核心竞争力。中低端酒企由于其核心产品多用于自饮场景,政策对业绩的影响相对较小。次高端酒企在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的跌幅最大,平均营收跌幅 19%,平均归母净利跌幅达 49%,足以体现政商务消费下跌对次高端酒企盈利能力的影响。
相较而言,高端酒企业绩跌幅远小于次高端酒企,这说明高端酒企产品的品牌力的支撑较强,茅台在此阶段尤为突出,价格泡沫挤出之后,需求仍在。

茅台在这限制三公消费这轮表现良好。

主要原因有:
1、茅台品牌力和产品力极强,终端价格大幅下降激发民间费需求复苏。据佳酿网,茅台零售价下降到合理价位后,商务和个人消费端增长较快,填补公务消费产生的缺口。

2、茅台出厂价于 2012 年 9 月提高至 819 元/瓶,2013 年价增量稳的情况下实现业绩增长。

3、动销良好,经销商盈利空间仍在。据佳酿网,茅台经销商 2013 年上半年降价抛货,但由于茅台之前相对溢价过高,降价后盈利空间仍在,茅台在政策承压下动销保持良好,待批价稳定后,经销商从理性的角度依旧认可茅台。

4、渠道推出“新政”。茅台 2013 年下半年首次打破专营、放开渠道,计划外以出厂价 999元/瓶新增 3000 吨,为后续招纳新经销商,抢占渠道。
第四轮周期(14-18 年):政务消费成为过去式,商务和个人消费开始主导。
白酒在社交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政务需求减少,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增强,使得白酒行业在需求端成功从政商务向商务和个人消费转移。2017 年以来,高端白酒中个人消费占比由 2012 年的 18%提升至 45%。

在白酒品牌化、高端化趋势下,消费向主流品牌和主流产品进行集中,虽然行业整体产量下降,但名优白酒和区域白酒消费量不减。上市高端酒企和次高端酒企把握机会,提升产品结构,发展高档白酒。进入本轮周期,高端白酒开始提价,打开行业成长空间,尤其为次高端白酒腾挪出了发展空间。
2014-2018 年间,高端酒企和次高端酒企营收增速几乎并驾齐驱,享受高档白酒发展红利,中低端酒企受限于品牌力,高端化进程较慢,营收和业绩增速弱于其他两类酒企。
第五轮周期(19 年至今):高端化趋势延续,消费场景恢复的预期演变为估值的核心因素
高端酒企稳定,次高端酒迎来发展机遇,中低端酒企发展掉队。由于高端酒提价为次高端打开价格空间的逻辑持续演绎,次高端酒企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以上都来自于天风证券研究生的报告。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