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为什么能出产中国顶级酒庄?
新疆,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
人们爱她的大美风光。新疆拥有中国国土面积的1/6,广袤的疆域孕育出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貌。
冰川、雪山、草原、沙漠、戈壁、森林、湖泊,除了海洋,你能想象到的壮美景色,在这里都能够见到。
这里还有甜美的瓜果。被誉为“天下第一瓜”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小白杏,不仅果肉甜过“初恋”,甚至连果核都是甜的。
除了瓜果外,新疆其实还有许多超出你想象的物产。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番茄制品出口国,近3年番茄加工量为480~550万吨/年,而产自新疆的就有350~400万吨/年,占比超过7成。
新疆还是中国重要的干辣椒生产基地,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占全国干辣椒生产总量的1/5。
当然还有葡萄酒。
新疆葡萄酒历史悠久,如今仍然流行于阿克苏地区的慕萨莱斯葡萄酒,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有“中国葡萄酒活化石”之称。
目前新疆的酿酒葡萄产量为22.18万吨,占全国25.1%;葡萄酒产量17.5万千升,占全国21%,这两个数据在中国葡萄酒领域都位居第一。
在新疆,以番茄、辣椒、葡萄酒为代表的“红色产业”,与棉花、煤油气并称为新疆的“红白黑”三大支柱优势产业。
而在红色产业中,有一个重要的产地,就是焉耆盆地。
新疆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以中部的天山为界,分为北疆和南疆。焉耆盆地,就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角,因盆地中的焉耆县而得名。
焉耆地名,自带浓郁的西域风情,古时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国,玄奘当年西行取经途中就曾经过这里。
缓缓流淌于焉耆境内的开都河,也是《西游记》里的流沙河。
焉耆县所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号称是“华夏第一州”,面积足有48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新疆的1/4。相当于苏浙闽赣四个省的面积总和,也几乎等于两个英国的面积。
地处南北疆衔接处的焉耆,曾是巴州首府,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在焉耆,你会吃到很多辣味美食,比如大盘鸡、椒麻鸡、三凉(凉皮、凉面、凉粉)等,有时甚至会直接上一碗红辣椒作为开胃小菜。
焉耆盆地是新疆最大的红辣椒生产基地。每年9月,这里都会被戈壁滩上到处晾晒着的红辣椒染成红色。
番茄也是这里的传统经济作物。焉耆盆地加上周边的轮台等县,每年的番茄加工量大约在150万吨,占整个新疆加工量的40%左右。焉耆县还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工业番茄之乡”。
焉耆产的红辣椒和番茄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提取红色素。全球奢侈品口红所用的红色素,有70%来自巴州,其中不乏香奈儿、迪奥这类国际大牌。
除了辣椒和番茄产业外,葡萄酒也是焉耆盆地的门面担当。
作为西域古国之一,历史上的焉耆也曾有过灿烂的葡萄酒文化,魏书、隋书、旧唐书等史书中,都曾提到过焉耆葡萄酒。
如《魏书·列传第九十》曾言:“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气候寒,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麦,畜有驼马。俗尚葡萄酒,兼爱音乐。南去海十余里,有鱼盐蒲苇之饶。”
今天的焉耆盆地产区,主要包括焉耆东西戈壁产区、和硕产区、博湖南山产区、和静产区等,酿酒葡萄主栽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梅洛、马瑟兰、西拉、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等。
在新疆35.1万亩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中,有12万亩位于焉耆盆地,年产葡萄酒3万千升,分别占整个新疆的37%和13%。
焉耆盆地与天山北麓、伊犁河谷、吐哈盆地共同构成了新疆的四大葡萄酒主产区。
尽管焉耆葡萄酒历史悠久,但真正将葡萄酒作为产业来打造,其实时间并不算长。
1998年,乡都酒业成为第一家在焉耆盆地开荒种植酿酒葡萄的先行者。创始人李瑞琴,出生在烟台海滨,却是业内熟知的“新疆李奶奶”,创办乡都时已经47岁。
彼时,正逢当地政府开始扶持焉耆葡萄酒发展。此后10年,政府和企业的合力探索,逐渐在焉耆盆地建立了产业基础。
而焉耆葡萄酒产业真正走上规模化发展,则是在2009年被列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后,全方位的政府扶持也是由此开始。
这一年,焉耆县委书记主持召开了自治县葡萄基地土地招租方案讨论会,正式成立了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焉耆还首次承办了中国葡萄酒行业年会。
如今活跃在葡萄酒舞台的诸多焉耆盆地代表酒庄,也都创办于这一时期。
2012年,河南人纪昌锋带领工人于一片不毛之地中拣出了3000吨的石块,随后在这座“白石山”旁,开始了中菲酒庄的万亩葡园征程。
2年前,来自北京的陈立忠,遵循着内心对葡萄酒的热爱,创立了天塞酒庄。
同期出现的,还有元森、佰年等一批酒庄。
作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葡萄酒顾问,北京农学院教授李德美正式出任焉耆县政府葡萄酒产业顾问,也是在2009年。
虽然过去了十多年,李德美仍然记得当年的情景。
“当时焉耆一个分管农业的常委,就住在学校附近的酒店,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不去,他就不走了。”李德美被请到焉耆后,在欢迎宴会上当场表了个态,提出要跟请他过来的那个常委,一起到地头拍张照片存档。
“我没有别的可以保证,就把我个人的声誉押在这里。如果做好了是应该的,如果没做好,也就没资格再去别的产区。”
这是2008年底的事,已经过去13年。
焉耆葡萄酒产业也在这十多年间快速崛起。目前焉耆盆地拥有40家酒庄,占整个新疆的30%,并且是以高端成品酒为主。
除乡都、天塞、中菲三大规模酒庄之外,芳香庄园、国菲、冠颐、冠龙、轩言、佰年……一大批酒庄在茫茫戈壁间拔地而起。
规模和数量还不是焉耆最值得称道的。
从2009年以来,焉耆盆地出产的葡萄酒,在国内外权威葡萄酒赛事上拿到的奖项已经超过1000项,占新疆获奖总数的60%以上。其中,天塞拥有300多个奖项,成为焉耆乃至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名庄先行者。
有7家酒庄通过“中国葡萄酒酒庄酒”商标审核,占整个新疆的70%。
在新疆乃至于全国葡萄酒产业格局中,焉耆都已是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甚至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中国葡萄酒产区之一。
焉耆盆地之所以快速崛起,首先在于自然条件的独特性。
从气候上看,中国几乎全境都处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特征是雨热同季。在7~9月葡萄最重要的生长期,如果阴雨过多,就会影响光照。
而焉耆盆地远离海洋,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雨量小,日照时间长。不仅能满足葡萄生长期所需要的光照,在成熟期也能实现15度的昼夜温差,对于酿酒葡萄积累风味物质,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同时,焉耆盆地背靠天山,西边有霍拉山,东南方向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水域面积1646平方千米,由此形成了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独特区域小气候。
尽管降雨量小,但冰川雪水融化后汇聚成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让这里的灌溉条件其实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雪水中的氮素含量,比同体积的雨水还要高4倍,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中菲酒庄不惜在焉耆移石成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具备打造明星产区的潜力。而除了自然条件外,对产业成长空间的看好,更是吸引一批批拓荒者扎根于此的关键。
作为第一个在焉耆种葡萄的人,乡都酒业创始人李瑞琴自然有发言权。
23年前,当办过砖厂、建过皮毛厂、做过边贸生意的李瑞琴,决定带着家人,从葡萄酒氛围浓郁的烟台,回到焉耆七个星镇开荒时,除了坚信这片戈壁滩上能种出好葡萄,也预见到了葡萄酒在这里的广阔前景。
“从前新疆的农产品是‘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农产品的品质很好,但极少有人会去考虑怎样开发这些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李瑞琴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农产品可以很直接地嫁接新疆的优势,又能产生很高端的国际化商品?
最终她选择了种葡萄酿酒。
李瑞琴至今仍记得,在开荒第一年资金紧张时,是当时的县委书记筹集资金帮她采购到了第一批优质葡萄苗,从而解了燃眉之急。
而在乡都之后,越来越多的酒庄进驻这里,焉耆盆地也由此成为一片新兴的热土。
11年前,当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决定将酒庄建在焉耆时,已经对周围考察了两三年了。
最终促使她投身于此的,除了当地政府对葡萄酒产业的深度规划外,也源于她对葡萄酒产业的判断。
在陈立忠看来,中国凡是有葡萄酒产业的地方,除了山东外,基本都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且以西部为主。发展葡萄酒,既能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的生态涵养也有帮助。她认为,葡萄酒产业应该备受关注。
而在焉耆,自古就有种葡萄的历史,近些年葡萄酒也成为当地支柱性的“三红产业”之一,而葡萄种植对当地生态,也确实起到了改善的作用。也就是说,焉耆葡萄酒产业是将绿色、特色和优势都结合在了一起。
2020年6月9日,高层在走访宁夏产区的同一天,也来到了天山脚下的天塞。这让陈立忠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并在这片土地上,坚定地开启了天塞新10年的二期建设。
昔日黄沙掩面的荒滩戈壁,也因为不断有像这样躬身入局的创始人企业家,而成长为今日的焉耆。
位于天山脚下的天塞葡萄园,无论从哪个角度望过去,都有一种整齐的美感。这种美感一方面来自于平整的土地,另一方面则缘于精细化的管理。
在天塞,时常能听到各种落实到具体数字的技术指标。据说天塞的每一颗葡萄都拥有自己的坐标,而精细化的管理,带来的是品质的稳定和成本的可控。
在天塞的葡萄园中,很少出现缺苗的情况。即便是种植了11年的葡萄藤,依然非常健康。这在地薄人稀、冬季严寒的西北,也无异于一片绿洲,让人们敢于对这片土地投入更多的耐心。
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焉耆最大的优势和劣势,或许都在于“大”。
前文说过,焉耆所在的巴州作为“华夏第一州”,拥有4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然而人口只有128万人口(2018年末),还不如内地一个县城的人口多,大量的土地为无人区。
如果退回到几十年前,在这种地广人稀、以荒滩居多的土地上耕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今天由于机械的运用和水电条件的改善,过去不能耕种的大片荒滩,反而成为焉耆产区未来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便呈现出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而新增的这些葡萄园,几乎都是传统农业所不能利用的戈壁荒滩。
背后的深意在于,葡萄酒作为我国白、黄、啤、葡四大酒种中,唯一既不消耗粮食,也不跟粮食种植抢占耕地的酒种,其发展对我国粮食供应、土地利用乃至于生态治理,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较而言,如果在山东或河北投资建一个酒庄,首先面对的就是土地来源的难题。包括在云南,由LVMH投资建立的敖云酒庄,旗下300亩葡萄园甚至被分割成了360块,分别要跟几十户农民签合同,未来还可能面临合约到期后的续约问题。
而在焉耆盆地,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企业家想投身这片热土,无论是2000亩还是5000亩,都有充足的土地可以提供,并且还是整齐划一的连片土地。
同时,在我国东部产区,由于有更多的投资选择,葡萄酒在当地经济中往往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西部地区,恰恰因为前期经济不够发达,反而给葡萄酒产业带来机会。
如今,葡萄酒产业在宁夏已经被列入九大特色重点产业之一,在新疆也被列入“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足以说明,焉耆产区前期的迅速成长,其实是一种必然,未来也仍将拥有广阔的空间。
根据新疆葡萄酒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焉耆盆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突出高端化和个性化,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优质、高端葡萄酒核心产区。
对焉耆而言,这是褪去青涩日渐成熟后,与世界共舞的一个新征程。
关于焉耆的成长,还有一个佐证:仅仅数年前,很多人甚至连“焉耆”这两个字也不大能叫得出,如今焉耆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而据悉由英国著名酒评家杰西斯·罗宾逊编撰、被全球葡萄酒人奉为圣经的《世界葡萄酒地图》新版中,焉耆产区也被收录其中。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