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濠江人物】黎鹰:艺术人生 勤耕不辍

今小编 盛世濠江 华声 2023-06-28

黎鹰先生简介


黎鹰先生,澳门当代画家,澳门美术协会会长(2008-2016),澳门美术家协会创会主席,澳门新画会理事长。其作品先后参加了港澳美术家联展,中国广东省巡回展,美集十六中西画展,中国广东美术家作品展,澳门当代水彩画展,加拿大六人画展,澳门、中山六人联合水彩画展,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黎鹰水彩笔下的澳门画展,穗港澳水彩画联展,黎鹰与门生联合画展,葡国游五人水彩画展等。2001年,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粉彩作品展。
 

澳门美术协会于2016年获澳门特区政府颁授文化功绩勋章,由黎鹰先生代领
土生土长的澳门当代画家黎鹰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习水彩画。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中,他始终勤耕不辍,亲历和见证了澳门经济的腾飞、社会的繁荣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2008年出任澳门美术协会主席后,他肩负起重担,继续推动画展等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履行澳门美术协会发展澳门美术、开展交流合作、推广中国艺术的历史使命。

努力、求变、突破


《妈妈爱我们》第二十六届“六一”全澳儿童画展颁奖礼现场
黎鹰先生自幼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多方求学,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功底。1968年,他加入刚刚易名的澳门美术协会,开始接受众多名家指导,研修水彩画。 常年生活在澳门,黎鹰先生的风格受澳门老画家陆昌、谭智生等前辈的影响颇深,其后,又到广州师从水彩画家王肇民大师。在水彩技法上,他不断努力,求变和求突破,创作内容上则鍾情於澳门风情,有空时便独自一人或与知己相约写生於澳门码头、路环和凼仔等处。 早期,黎鹰先生的水彩一度偏向於“湿写法”,《林茂塘》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展示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澳门木材储存地林茂塘,在创作时,他先将纸打湿,在将乾未乾时,先写远景,紧接着中景,並於相连处注意揖譲,之後以大笔蘸草绿写出近处,再加黄色写远处,最後在底部将乾处加上更深的绿色,借此营造立体感。作品用笔大胆,水道被处理成“S”形,令画面有空间感
2019年葡萄牙艺术交流团合照
随着澳门都市化发展,黎鹰先生将描画的对象由海边转入街道,作品内容多为澳门的名胜古蹟。1990年创作《圣老楞佐堂大钟楼》时,他的技法更为细緻,以铅笔起稿、黄土写墙、方柱留白,待乾後再以浅色施於背光处。值得指出的是,在创作中,他开始採用两种技法交替使用,以“湿写法”写天空,“干写法”写教堂的方式,表明他已从早期的“恣意”过渡到“精微”。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黎鹰先生开始在创作中求变,用笔逐渐奔放。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千禧年后,他的个人风格正式确立。在他的作品《望德堂区》中可见一斑:为了突出画面主题,将教堂前两株高耸的棕榈树的树幹“砍”掉;底下的公交学校旧址画得仔细,背後的建筑物卻只有概括。创作中,他大胆地进行取捨,将自己的内心所想通过艺术表达出来。
黎鹰先生的艺术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坚持创作的同时还要谋生,他所从事的工作都与绘画有关——最先在电影院画海报,其後又到广告公司谋求职位。直到2003年“非典”期间,广告客户大减,他才提前退休,全心全意投入到绘画事业。也正是生活的百般磨练,才赋予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灵感。 黎鹰先生在水彩这个极为简便而又富有韻味的画种开辟出了自己的绘画之路,在他的笔下,虽然表现的都是传统、质朴的题材,但是卻极具个性和感染力。他的画作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也广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由他绘画的水彩画《濠江中学校园外景点图》便曾作为濠江中学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的纪念品赠送给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

用艺术传递正能量


为了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7月20日,在协会的帮助下,黎鹰先生在澳门科教文中心举办了以“黎鹰水彩笔下的澳门”为主题的画展。而在一年前,同名书籍作品由澳门基金会出版,全书收录作者所创作的30幅景物各具特色的作品,有澳门的古刹、百年大宅、街头小档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人与物。 此时,经过30多年的磨练,他对创作技法逐渐应用熟练,这些作品中,除了运用“乾写法”“湿写法”或两者並用之外,还偶尔採用“刀刮法”“沉淀法”和“勾线法”的技巧,画作於用色上高且纯,画风粗中有细,将澳门街道的特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澳门美术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黎鹰先生深知澳门美术发展基础薄弱。“澳门的美术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一部分传自於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画家,一部分传自於岭南画派,以本土画家为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十年,人口频繁流动,澳门才陆续入住了一些来自内地的著名画家。”他介绍道。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牌楼回顾展开幕大合照
因此,在工作和创作之余,黎鹰先生没有忘记澳门美术协会发展澳门美术、开展交流合作、推广中国艺术的历史使命。从90年代开始,除了在内地、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画展外,他亦多次前往加拿大、葡萄牙等国家参加展览。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黎鹰先生兴奋之余,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个人展览——“黎鹰笔下的澳门”。 2003年从工作岗位退休后,黎鹰先生本着“艺术永不退休”的理念全情投入到创作中。创作了一大批弘扬爱国爱澳精神的正能量作品。疫情发生后,他创作了不少展现抗疫精神、支持抗疫行动的作品,声援港澳及内地的抗疫工作。 在培育年轻画家方面,黎鹰先生亦不余其力。他曾经指导过多名学生,经常倡议青年画家多抓住交流活动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每个人都有专属的艺术风格,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是一个画家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叮嘱刚刚从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如今,已经70多岁的黎鹰先生艺术功底也日见老辣。艺术创作上,他对自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他说:“尽管我们的体力在逐日减少,但对美术的热爱却更加纯粹,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多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

负重前行,信心百倍


2008年,在澳门美术协会第十三届理监事会成员就职典礼上,黎鹰先生当选为新一届会长。自澳门回归后,经济迅速发展,给澳门美术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期待,站在澳门美术发展及澳门美术协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他深感责任重大,但也信心百倍。 “协会成立50多年来,背负着推动澳门美术发展的使命,走过了一条充满崎岖坎坷的道路。”提及协会的发展和作出的贡献,黎鹰先生如数家珍。 新中国成立初期,澳门美术人士陆昌、谭智生就曾主持庆祝国庆牌楼主题展和澳门镜湖医院的卫生展,让澳门市民通过美的享受和美的图像去认识新中国,澳门市民反响强烈。鉴於澳门缺少面向社会的群众性美术组织,1956年,吴喜雨、关万里、陆昌、谭智生等人成立澳门美术研究会。


彩虹路公益活动大合照
1968年更定会名为澳门美术协会后,协会推出的群众美术展览成为最受民众欢迎的项目之一,并成为协会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展览,他们陆续走进台湾、香港、内地及海外,同世界知名艺术家进行交流学习,也同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诸多社团建立良好关系。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1991年,协会开始与西藏艺术家结缘。在现任西藏美协主席韩书力和协会创会元老陆昌的合作下,西藏美术家代表团於1992年秋首次抵达澳门,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澳门首次举行的西藏画展。其后,协会与澳门热心人士共同支持西藏创立了“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基金”。 担任会长期间,黎鹰先生在延续前辈创会宗旨之余,引领团队与澳门美术社团加强沟通,与国内外美术界加强合作,配合特区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向前发展。每年春节,他都会带领协会成员前往广东拜会前辈画家。 忆古思今,黎鹰先生认为,澳门美术协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动承担起相应的历史责任,在推动美术发展、促进民间交流、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相信:澳门美术在中国文化和传统书画艺术的滋养下,加上海纳百川的胸襟,汲取世界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定能绽放出独特瑰丽的姿彩。




END

————

            采编 | 万艳琴 程书香

 撰文 | 李旭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 | 万万

审校 | 兰军



往期推荐



【濠江人物】刘艺良:“一国两制”在澳得到成功实践

2021-10-25

【濠江人物】陈明金博士:感恩澳门 感恩祖国

2021-10-27

【濠江人物】徐永智:一双妙手 医身又医魂

2021-10-28





点在看,让更多看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