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到春分时节,客家谚语讲“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个时节南方各地温度逐渐回升,万物生机勃发。短短的两周时间,小叶榄仁就已完成了换装。
一大早,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醒来后,想着上午要带小孩去淇澳沙滩玩,但是还有观察一棵树的任务没完成。于是早早爬起来收拾东西,挂上背包就前往体育中心。路过红山路,只见两旁的小榄仁枝条已挂满绿油油的嫩叶,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尽管珠海零星疫情,但是到处都需要打卡扫码,体育中心也不例外。扫码打卡后进入东门,右手侧就是我要观察的小叶榄仁:
现在,小叶榄仁刚发芽的叶片还没有完成呈现绿色,叶背呈紫色,全缘,4-7片叶在枝端簇生,叶片边缘有白色毛突,有的芽点新发了嫩枝,被白色柔毛,有的芽点新发了花蕾。叶脉上的突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叶脉上的突起异常明显
▲四串花
▲枝条已挂满花蕾
◆腺点 or 腺窝◆
不管新叶老叶,在叶脉的节点处常有点状的凸起,不知是何结构,是腺点还是腺窝呢?
▲腺点 or 腺窝?
看了资料,说榄仁属叶片通常有瘤点、透明腺点或管状黏液腔。
看了樟树组长@茶路心语关于樟叶的介绍,深有体会,于是作了下面比较:樟树叶片腺窝描述《中国高等植物物种词典》:叶脉最基部一对近对生,其余的均为互生,斜生,两面近明显,侧脉脉腋正在下面有明显的腺窝,上面相应处明显呈泡状隆起……。《中国植物志》中表述:……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再来看看白背叶的腺点结构,《中国植物志》描述:……基部近叶柄处有褐色斑状腺体2个……。白背叶腺体表面不突起,可分泌蜜露,常引来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 等昆虫取食。
▲ 腺点分泌蜜露
▲ 蜜露常引来多刺蚁取食
再来看看小叶榄仁的结构,结构与香樟类似,侧脉脉腋下面有芝麻粒状凹陷,内生白色柔毛,上面有明显泡状突起。只是突起数量较多。这样看来,小叶榄仁的侧脉脉腋突起结构应该称为腺窝,而不是腺点。▲小叶榄仁叶片侧脉脉腋突起
◆叶芽鳞片◆
观察发现,小叶榄仁枝条留下的凹凹凸凸的痕迹,都是叶痕吗?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去年留下的新痕有大有小,形态变化很大。细看刚萌发的叶片,在外面有一圈三角形带柔毛的鳞片,大大小小的痕迹应该是脱落的鳞片和叶片留下的。请教了@神游大佬,发过来一些关于榄仁和叶芽的资料。得认真学习一番,以前学过的名词基本都给忘光了。榄仁是没有托叶的,也不会是苞片,那应该就是叶芽鳞片(红色箭头所示)。叶芽鳞片一般是在冬季用于保护芽点免于受低温的冻伤,就像给盖了一层被子。
▲小叶榄仁枝条上的痕迹
下面将叶芽的结构图发上来,一起学习。
◆叶芽的结构◆
叶芽的结构包括六部分,不是五部分,其结构为:
芽 轴:中央轴,芽的各部分均着生其上,是未发育的茎。
生长锥:中央顶端的分生组织。又名生长点。
叶原基:生长锥周围的一些小突起,是叶的原始体。
幼 叶:生长锥周围的大型突起,将来形成成熟的叶。
叶芽原基:生长在幼叶腋内的突起,将来形成叶芽。
鳞 片:包围在芽的外面,起保护作用。
叶芽是仅由营养叶构成的芽。与形成花叶的花芽是对应词,所以无论顶芽和腋芽,定芽和不定芽,即不从茎尖发出生殖器官的芽,都称为叶芽。叶芽包括一个生长锥及其周围的突起(附属物),包括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幼叶和腋芽原基。是节间很短没有发育的枝条。
◆树的邻居◆
在小叶榄仁树底下,长着一些开着紫色小花的不知名小草,十分好看,拍了一些照片问问群里的老师们;@秋枫老师说是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长萼堇菜个头不高,开着迷人的紫色小花,圆嘟嘟的果实很是可爱,成熟果实裂成3瓣,里面装着小米粒一样的种子。长萼堇菜又叫犁头草,铧头草,看叶片的形状像农村耕田用的犁头,全草可用来煲水,据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长萼堇菜果实
▲种子,用一帆大师的比色卡,种子大小一目了然。
▲长萼堇菜花
树皮上发现有举腹蚁Crematogaster sp.。听名字就知道,这种蚂蚁常常把腹部高高举过头顶走路,偶尔见有几只在悠闲地聊天,大多行色匆匆地赶路,不知去哪里找吃的。
▲举腹蚁
▲举腹蚁高高翘起尾巴
树梢上一群灰色的黑脸噪鹛Pterorhinus perspicillatus 在欢快地追逐打闹,喳喳喳......叫声非常响亮嘈杂。
▲黑脸噪鹛 留个影
拍照,记录......时间一晃2小时过去了,天空灰蒙蒙的,看着要下雨的样子,于是赶紧收拾收拾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