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男人挡在外面,社交媒体的厌女症就解决了?

健壮小宝 千千X橙雨伞 2022-04-10



图 / Giphy



在今天的互联网,女人冲个浪,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发张照片,有人评头论足;发条评论,又要被骂“打拳”;连涉及线下生活的信息,都可能被用来进行污蔑、造谣乃至攻击。


很多女性期待一个更加自由舒心友好的冲浪氛围,于是有了各种女性社区的探索。最常见的,就是基于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群,但群组的人数往往受限,也无法对信息有主动的筛选。所以一些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公司,都开始进行“女性平台”的尝试。


即便是有筛选机制的纯女性社群,都具有一些男性抱以非友善目的蒙混进入的风险


前段时间,国内就有一个主打“女性叙事”的内容社区上线。为了创建“女性友好社区”,这个叫做TreeTalk的App进行了一些尝试,平台采用了邀请制,进入社区需要回答一些性别议题框架下的问题,足够不“厌女”才被允许进入。


搜索这个app的相关资料,会发现它打出来的招牌是“为用户提供女性表达女性的叙事空间、女性支持女性的认同感、女性帮助女性的互助场景,并最终探索和孵化女性服务女性的开放市场”。


倘若这些口号都是源自创始团队的初心,那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但没过多久,这个平台就传出“翻车”的消息。创始人被挖出是男性,且此前的履历备受质疑。而app本身并没有拒绝男性用户注册这一点,也让部分女性网友疑心平台创立的动机。


该类主题的帖子有段时间在豆瓣各个小组被广泛传播


很多用户在了解这些信息之后,“主动”离开了这个App;也有女性在App内“奔走相告”,劝退姐妹;还有一些网友在各个社交媒体发帖,提醒姐妹避雷,呼吁大家去app应用市场打一星。


TreeTalk事件不是社交媒体在性别议题上的第一次掀起争议,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男性掌握着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资本与话语权的今天,女性何以寻得一个真正安全、友好、不厌女的社媒平台?



有多少女性,就有多少社交媒体厌女的受害者


如果真的要说社交媒体上的厌女情况,我们根本不需要数据,甚至不需要举例,每一个读者就会想起无数的场景:


那些私信里的骚扰,那些留言区的污言秽语,那些在性别暴力事件新闻下的“怎么不打拳”,甚至是那些未经允许就发送的生殖器图片……


我们几乎可以笃定,每一个在网络分享自己生活的女性,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201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受访的4000名女性中,有1/4都遭受过线上虐待。而在今天的互联网空间,这个数字只会更多。


数据显示,在美国18-29岁女性中,有20%以上遭遇过线上性骚扰,而她们中有二分之一收到过未经允许就发送的生殖器图片。
图 / UN WOMREN


像微博这样面向所有人的社交媒体早已不是女性的安全空间,在搜索栏随意键入“私信 生殖器”,就能看到大量女性用户抱怨的内容。


而在虎扑等主要面对男性用户的平台,我们甚至用不上搜索,只要打开热贴看看这些标题,就知道这个平台对女性是多么不友好。


图 / 虎扑


这让很多女性不敢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或者不得不披一个男性的马甲,来避免不必要的骚扰。


这种社交媒体的厌女现象,会把针对女性的暴力也带到线下。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在厌女推文数量相对较多的地区,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也更大。



构建女性友好的社区,就这么难吗?


社交媒体上的厌女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问题,情况甚至糟糕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所谓的“先进案例”可以参考。


今年,联合国世代平等论坛就发布了由超过200个女性联署的公开信,其中包括1973年网球“性别之战”的获胜者比利·简·金和女星艾玛·沃森,她们在信中呼吁,要求大技术公司采取具体行动,解决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欺辱女性问题,要求首席执行官们“紧急优先考虑女性在你们平台上的安全问题”。


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很快做出了回应,表示要努力加强目前的网络安全承诺,过滤用户所看到的内容等等。


比如TikTok增加了一个“提醒”,让用户在上传那些可能含有不当信息的内容前,先“想一想”;FaceBook宣布成立一个女性安全网络,并专门设立全球女性安全咨询委员会来监督和提出安全建议。


图 / OSCAR WONG


这些举措看上去很美,但似乎只是被指出问题后不得已的发声而已。这些所谓的新行动其实一点都不新,仍旧是“我们会加强监管”的老生常谈。


是社交媒体做不到杜绝厌女言论吗?当图片中的任何一点裸露画面都会“被夹”的今天,我们很难相信技术上做不到对厌女言论的彻底审核。


更可能的原因,是大环境下的厌女,意味持有性别不友好态度的用户始终更普遍,而Ta们也是平台不愿意损失的;更何况,女性用户的愤怒,也是平台的流量密码之一


就在今年,Facebook前员工Frances Haugen就揭露了该公司的算法如何对社会公义进行破坏。例如该公司旗下的图片编辑分享软件Instagram,它让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女性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感觉变得更糟,还一直在采用算法,推送让人感到愤怒的帖子来获取更高的互动。


某种程度上,平台不是做不到建立更友好的机制,而是舍不得流量。


图 / 新浪科技



“小而美”的坚持,能否开创新天地?


谈及国内女性用户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第一个必定是小红书。这个70%用户为女性的App,是无数年轻女性分享生活的平台。


社区氛围整体来说是和谐的,但小红书也遭遇过不少“翻车”事件。比如说小红书的广告投放曾把女性用户当作卖点——“来小红书,看免费的美女”,引起了女性用户强烈的反弹和抗议。


图为小红书在虎扑投放的广告


虽然后来平台紧急“澄清”,但也没法挽回很多用户的信任。而近期再次遭到媒体曝光的“存在未成年人性暗示”,更是令人深觉反感。


主打女性用户的app尚难保证女性友好,那主打女性友好的app能否做到名副其实,至少不是“说得比做得好听”呢?


在文中开头提到的TreeTalk“翻车”事件后,我使用朋友的邀请码去看了看,平台的确没有限制注册性别,但每一个注册用户需要答题认证,题目有“你不喜欢的网络行为”“你如何看待女性的月经话题”等,如果平台判断你的回答不够性别友好,就会提醒你注册失败。两次失败就会被锁定一周内不能再次注册。这确实能筛选掉一些厌女用户


图为treetalk平台判定答题测试失败,导致注册未通过的界面


在TreeTalk泡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里出奇的清爽。女性们分享着自己生活的点滴,或者对事情的见解,无论是女性权益还是生命思考,都有着不少真诚、友善且充满力量的讲述和互动。


没有容貌羞辱,没有荡妇羞辱,没有人肉警告,没有生殖器图片。有的只是女性用户自身构建的一片森林,承载着她们共同的经验和期许。


但这股清流,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目前这个App还在测试阶段,进入需要邀请码,这很大程度上筛选了用户,也限制了用户的人数。可如果平台全面开放注册,筛选题目也难免会出现“作弊”手段。


届时平台是选择提高筛选难度,还是拥抱更多的用户呢?

而且网友对平台的“爆料”,也让人无法放心。尽管前不久,其创始人在一档播客节目中提到,TreeTalk团队合伙人的女男性别比是2:1,全团队的女性员工占比也有61%

但这样的“澄清”又能给女性带来多大的信任和安全感呢?建立一个让女性感觉安全的空间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破坏女性的安全感,需要的只是创始人的一点背景资料而已。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厌女的大环境下,即便这个平台还没有做过什么,但只要想到它可能去做什么,就足够让女性保持警惕和抗拒


女性主导的平台,是解决方案吗?


如果说男性创始人或者男性领导的平台,始终让人难免质疑。那女性主导且只有女性用户的,会更好吗?


外国平台giggle就试图构建一个“只有女性的社交网络”,它的创始人也确确实实是女性。


这个App采用了所谓的生物鉴别性别认证,来筛选女性用户,但这种筛选也影响了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每次启动都需要使用人脸识别和语音认证,不仅很麻烦,也增加了其它的隐私风险。在这个App的评论中,我们也看到了用户对这个技术的质疑——很多非白人的女性、长相“不典型”的女性,都被算法排除在外


Giggle宣传图片


除此之外,这个App还有低龄化女性的嫌疑,完全粉色的界面,一直用girl而非woman来称呼女性,甚至giggle这个词都是用来形容小女孩咯咯笑的,这显然会让很多人感到不适。


目前,giggle在App store的评分只有2.3分,评分总数只有328个。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这些要构建女性友好空间的社交媒体,使用的人,似乎实在是太少了。


在今天,社交媒体具有强大影响力,从了解新闻资讯,到法律维权,社交媒体似乎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发声渠道,它有力量督促企业删除招聘启事里的性别歧视条款,能够监督性别暴力事件的后续处理。


而社交媒体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的用户带来的影响力和舆论压力。小而美的女性社区显然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当主流社交媒体的厌女情况把女性逼走,逼进这些所谓的女性安全空间里时,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出走,也让渡了女性本来就不多的话语权


图 / WeFM字幕组《针对女性的网络霸凌是如何失控的》


女性想要,也本应该拥有安全、平等的网络空间。当我搜索关于TreeTalk的信息时,依然看到不少女性还在使用这个平台,并且分享她们对平台的真诚感受。 


女性从一个社交媒体“出逃”到下一个短暂的栖息地,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单独的、不厌女的社交媒体,我们需要的是所有社交媒体都!不!厌!女!


这篇文章的结尾,似乎没有提供解决方案,毕竟,就如前文所述,我们没有任何值得参考的“成功案例”。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构成社交媒体的,是人;打造社交媒体良好氛围的,是用户。


再好的审核机制都有漏网之鱼,我们需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是让性别平等的思想深入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世界上多了一个支持性别平等的人,那社交媒体的氛围,就会好那么一点点。


期待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在更加友善自由的赛博空间相遇。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