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力学学报》是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57年,创刊主编钱学森先生为《力学学报》制定了办刊目标:“我们希望《力学学报》的出版能更积极地推动我们的力学事业,……,促进中国力学工作队伍很快地成长起来,使他们能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任务,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自创刊以来,《力学学报》已经历了12届编委会,钱学森、郭永怀、郑哲敏、林同骥、黄克智、吴承康、王自强、杨卫、程耿东、郑泉水、魏悦广、陆夕云,12位为我国力学学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力学家先后担任主编。历届编委会也始终秉承钱学森的办刊思想,不断将《力学学报》打造为力学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平台,积极推动我国的力学事业发展,促进力学工作队伍更快成长,使其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
当前,中国科技期刊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审稿工作在期刊工作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办好一本科技期刊的重要保障。通过公开发布钱学森在1961年写给《力学学报》的一份审稿意见书,回顾《力学学报》期刊发展历程。以史为鉴,能够坚守钱学森先生的办刊目标;坚定信心,促进新时期科技期刊更高质量发展。
1 钱学森主编的审稿意见
这份《力学学报审稿意见书》原件如图1所示,写于1961年。该论文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复珍藏56年后,于2017年交给编辑部。
图1 钱学森审稿手书
图1中钱学森为《力学学报》的审稿意见书原件内容如下:
稿件题目:二元水翼理论总结
稿号:60-36
作者姓名:徐复
审查人姓名:钱学森
收稿日期:60年5月30日,要求审毕日期是61年5月20日
审稿人意见:
我觉得作者名为总结而实际并未总结得很好,只是平铺直述,未加提炼。如果要总结,总结的目的该是为水翼翼面设计提供一套设计计算方法。这里头必须吸收各家理论之长(理论的出发点及推演过程可能各有不同,但自然规律是一个,必然途殊而同归,真正到从翼面形状计算CL,CW,CM或从压力分布而计算翼形,必然又合而为一),及吸收实验结果所指示的必要修正。只能是一个方法,而不是这个方法那个方法。
因此,我建议作者把论文从新写一下,认真总结。可以把一直到24页的部分压缩一下,约压缩到12页;然后提出一套正问题及反问题的计算程序(以至计算表格)及例题。然后提出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后再提出如何修改理论的建议(例如h <<1时)。写论文的时候,必须想到设计者的使用方便,真解决设计者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脱离使用目的!
水翼的设计与气蚀有密切关系,气蚀系数Cσ,即负Cρ的最大值,也应有所说明。实际上这篇论文所说的方法,设计出来的是所谓“亚气蚀”翼面,水翼船的速度限于约90公里/时以下,要速度超出此限,必需用“超气蚀”翼面,而这并不包括在本文范围内。
再有一点,铅印稿的图不够清楚,如要发表,似有重画的必要。
作者如有兴趣,也可面谈一次。
钱学森
1961年5月14日
1960年,全国期刊整顿,《力学学报》被迫自1960年第4期开始停刊。但即使在停刊期间,钱学森先生仍然对这篇稿件进行了审阅,给出了详尽的审稿意见,并在最后建议“作者如有兴趣,也可以面谈一次”。钱学森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愿意抽出时间与投稿人进行深入学术探讨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并非孤例,在《力学学报》创刊初期,钱学森先生作为主编,曾为学报评审过许多稿件,同样给出详尽的审稿意见。可惜限于当时的条件,那些审稿意见未能保存下来。而被徐复老师珍存下来的这一份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论文作者徐复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是我国电磁流体力学和核聚变稳定性理论领域的先行者。195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师从苏联空气动力学家别洛娃)毕业后,便进入刚刚成立的力学所工作,一直到1996年退休。1956—1962年期间,徐复一直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工作,1962年以后,转入电磁流体力学领域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受控聚变稳定性研究中,徐复提出采用有限时间稳定理论,这种开创性的想法比国外与之类似的δ稳定性概念要早数年。
1959年初,徐复进入力学所水翼组任组长,研究水翼船和高速水动力学. 根据研究心得,结合国外文献,他撰写了这篇《二元水翼理论总结》文章,并投稿到《力学学报》。论文回顾了水翼船的发明及其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历程;综述了中等吃水深度的二元水翼理论;叙述了水翼水动力学问题的数学提法和解法.论文对比了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指出了尚且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研究的课题。
2 评审意见的启示
钱先生给出的这份《二元水翼理论总结》的评审意见约500字,内容涵盖了对稿件的理论、实验和版式等方面详尽的意见。钱先生的审稿意见,反映出他对于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对学术期刊论文评审的严谨作风以及对学术论文质量的严格要求。从审稿意见中我们也能够提炼出很多需要借鉴的重要观点。
2.1 论文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自学报创刊之日起,钱先生就特别重视综述文章,在创刊号《我们的目标》一文中,他指出“除了登载创造性的论文外,还需要介绍一些总结性的论文,整理力学中某一部门的成就,指示今后研究的方向,这对青年力学工作者一定会有帮助”。
在这份审稿意见中提出“只是平铺直述,未加提炼”“总结的目的该是为水翼翼面设计提供一套设计计算方法”“只能是一个方法,而不是这个方法那个方法。”这些观点,清晰地为科研人员撰写综述文章提供了借鉴,即使对当今学者也很有参考价值。
综述文章的作者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从中凝练出最重要的核心情报信息,充分“吸收各家理论之长”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综述文章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较高的情报学价值,对研究者有足够的启发作用,甚至起到了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
2.2 评审应该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在期刊评审工作中,经常存在评审意见泛泛而谈,简单罗列文章摘要或结论,未能针对文章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的现象等。而一份好的审稿意见通常能担当起作者的“导师”角色,使作者受益终生。
在这份评审意见中,钱学森先生给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可以把一直到24页的部分压缩一下,约压缩到12页;然后提出一套正问题及反问题的计算程序(以至计算表格)及例题”“提出如何修改理论的建议(例如h<<1时)”“写论文的时候,必须想到设计者的使用方便,真解决设计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对文章的总体评价“不能脱离使用目的”,又有具体的修改意见,包括铅印图不够清楚,达不到发表要求。这些内容对现在期刊论文审稿人仍有借鉴意义。评审人作为期刊论文的“把关人”,应该从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性、理论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指导性的修改建议,与办刊人共同促进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据徐复介绍,这篇审稿意见对他后来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回顾这份审稿意见,徐复认为审稿意见中“(水翼理论)总结的目的该是为水翼翼面设计提供一套设计计算方法”,其含义或许是“水翼研究应该模仿机翼研究——卡门-钱公式,设计出高航速、高性能的水翼,推动水翼船工业的发展”。这种观点早在钱学森的博士论文中就有所体现,在他1939年6月完成的一篇有关高亚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博士论文中,用实验证明了用卡门-钱公式可以准确计算高亚声速气流中机翼的压力分布、升力、阻力等,从而带来工程技术上的创新:用卡门-钱公式来设计机翼,飞机航速可高达高亚声速,推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2.3 期刊工作应能推动论文升华、促进作者成长
钱先生在评审意见单中要求作者要提炼、要给出规律,要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最后给出 “作者如有兴趣,也可面谈一次”的建议,给了作者一次面谈的机会。这对于青年研究人员来说,是一次无比珍贵的成长机会。
徐复表示,钱先生的审稿意见对他选择科研新方向、开辟研究新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大型聚变反应堆(ITER)研发方兴未艾。于是,徐复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调整为受控热核反应理论,并将“减小聚变堆制冷液态金属包层方案中包层管道电磁阻力”作为研究课题。不同于美国、苏联、德国等国提出的减阻方案,徐复等提出了基于“无力管道概念”的全新减阻方案,并为全新减阻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套设计计算方法”,“真正解决了设计者所要解决的问题”。1996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徐复关于无力管道的论文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钱先生一直很重视青年人的成长. 据徐复回忆,在 1956 年 9 月, 徐复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力学所工作后, 钱先生与他进行了第一次谈话, 内容涉及边界层理论, 那次谈话让他领悟了流体力学经典创新模式。钱先生对徐复的科学研究有很大帮助, 同时对他在《力学学报》担任常务编委的工作也有帮助.徐复曾担任《力学学报》第四届、五届的常务编委,前后长达10年之久。期间,他为《力学学报》审理了大量稿件。每当审阅论文时,他都会联想到钱先生当年的审稿意见,以钱先生为标杆撰写自己的评阅意见,并形成了自己的评阅标准。
3 《力学学报》的办刊理念与实践
这份审稿意见无不折射出钱先生对《力学学报》的办刊思想。创刊初期,钱先生即为《力学学报》提出办刊宗旨。秉承钱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形成学报特有的办刊理念,牢记科学强国初心,以支持国家重大工程需求、服务广大的力学工作者为办刊目标,不断打造一流力学品牌期刊。
3.1 实施责任编委制 坚持高水平办刊
《力学学报》终以提高论文质量,保持高水平为主要特点。坚持高标准选择稿件:(1)理论上有创新;(2)方法上有独到之处;(3)解决某些重大工程问题上有效果等。
每届编委会换届时,都要首先讨论办刊宗旨,确定新一届的办刊方针,使每位编委明确,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在第12届编委会成立之初,主编陆夕云院士就明确了办刊思路:《力学学报》将持续针对力学前沿和相关的国家重大需求组织优秀稿件,搭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交流平台,推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这与钱学森先生最初设立的办刊目标一脉相承。
在第12届编委会的指导下,更将严格把关稿件的学术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责任编委制, 同行评议,责任编委复审,主编终审的三审负责制,确保每一篇稿件都有高质量。每篇稿件从初审到录用都由一位相关领域的编委负责。编委负责推荐对口的专家进行审稿,再根据外审意见进行批稿等。实施责任编委制,不但确保稿件的学术质量,也使期刊的出版周期大幅度降低。
3.2 立足国家需求,注意解决实际问题
钱先生在学报创刊号中就强调“力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力学学报也就是一门技术科学的学报”,“力学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工程技术中提炼出来的问题”。力学学报对稿件的要求也是要研究成果要满足工程需求,“不能脱离使用目的”。
《力学学报》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打造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加强由力学领域科学家们与相关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工程师们参加的工作交流研讨。一是打造力学学报特色栏目,促进基础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促进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三是促进力学工作者瞄准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开展研究。近年来,组织出版了《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页岩气开发中的力学问题》《地下结构》《海洋工程》《高速列车设计和服役关键力学问题》《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等关乎“上天”“入地”“下海”的系列专题文章,引起学界关注。
3.3 助力力学青年人才成长
《力学学报》一直秉承钱先生为《力学学报》确立的办刊目标:“促进中国力学工作队伍很快地成长起来,使他们能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任务”,在严把稿件质量关的同时,不断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力学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例如,2015年,编辑部收到一篇选题具有重要意义的稿件,但由于作者的研究方向偏工程领域,不善于从研究中提炼力学问题,在反复修改过多次后仍未达到发表要求,于是魏悦广主编就约请作者当面讨论文章该如何修改、如何完善,直到达到可以发表的标准。
同时,《力学学报》编委会重视科技期刊的导向功能,以期刊为载体团结引领力学科学工作者,始终将促进力学队伍成长贯穿于办刊实践中,多方位地培养、扶植和促进力学人才的成长。在陆夕云主编的领导下,2021年成立了《力学学报》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吸收了力学领域的60位青年才俊参加编委工作,使他们拓宽视野,展现才能。并设立“力星”优秀青年学者奖,加速推动青年学者的成长,盘活力学人才“储水池”。
4 结束语
从钱学森先生60年前的审稿意见书,我们能体会出审者负责的态度,体会出审者的严格和坦诚,感受到钱先生严谨求实、扶掖后人的科学家精神。通过这封审稿意见书,还可以解读出钱先生的办刊方针,学术论文评审的基本理念,以及对期刊编辑工作的严格要求。同时,也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的鲜明观点:无论科学研究,还是论文撰写,都“不能脱离使用目的”,更是凸显了他们利用期刊平台培养人才队伍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正是我们当前亟需传承弘扬的精神。当前,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力学学报》将继续继承发扬钱学森的办刊思想,刊发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文章和解决工程中“卡脖子”科学技术问题的文章,为中国科学家提供发表原创科学思想的平台。“我们将创造一种文化凝聚力,培养力学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学科自信,吸引越来越多的杰出学者把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力学学报》,形成力学创新思想的交流平台和发源地。” 《力学学报》将在陆夕云主编带领的第12届编委会指导下,在广大力学工作者的支持下,走出一条特色的“突围”之路。
致谢:衷心感谢徐复老师在成文过程中所提供的有价值的资料和采访内容。
参考文献略
本文已刊发于《力学学报》2021年53卷第5期:1510-1514
扫描二维码
即可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