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之解读中医药原理的前沿技术(第三期)
直播二维码
主题
中医药抗感染性疾病机制研究前沿论坛
时间
2021年9月6日 13:00
主办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承办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协办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脉散类名优中成药为范例的中药作用机制解析创新方法研究”
中医药机器人智能实验室
支持
蔻享学术直播平台
会议简介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突破了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正在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的转变,避免了以往以发现单一靶点、单一机制、药物单体为导向的中医药学研究,为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学规律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给我们以良好的契机,朝向解决中医药学研究卡脖子问题的阐释,打牢中医药学基础研究的根基,切实落地中医药学的作用机制和原理。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中医药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学科方向。这是推动中医药学研究突破的必经之路,也是提供支撑并创造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的有力保障。
从2003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就进入了大爆炸的时代。而今,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成像研究、表观遗传、生物质谱、组学发展、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更新和迭代,每天刷新着我们的视野,打包应用于我们对中 医药学基础实验的各种研究中,并努力为解读中医药的作用和原理贡献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特举办此次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共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大咖,与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前沿技术、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策源中医药学实验研究的前沿高地,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交流的盛宴。
会议日程
第三场主题:中医药抗感染性疾病机制研究前沿论坛(9月6日) |
13:00-13:10 |
杨洪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主任 致辞 |
13:10-13:50 |
杨 亮: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
主题发言: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与防控 |
13:50-14:30 |
罗大海:南洋理工大学 副教授 |
主题发言:RNA病毒复制机理与抗病毒免疫机制的研究 |
14:30-15:10 |
张 进: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 |
主题发言:基于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的中药现代化 |
15:10-15:50 |
邓音乐:中山大学 教授 |
主题发言:群体微生物学与抗致病毒力抗菌药物 |
15:50-16:00 |
总结、讨论并公布下一场主题,结束 |
专家介绍
报告人介绍
杨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职、生命科学学院助理院长,兼任新加坡国家级卓越研究中心"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任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青年特聘专家,2019、2020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机理、耐药机理、致病菌-宿主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抗生素研发。在Lanc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Signaling, Nature Protocol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9000次,H-Index 47 (Google Scholar) 。现为美国微生物学会的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爱思唯尔集团的Biofilm杂志以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杂志的编委。报告摘要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引发院内感染和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被膜中存在大量细菌分泌的膜基质(蛋白、多糖以及核酸),能够有效的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进攻和减弱抗生素的杀菌功效。通过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我们阐述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院内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相关感染)中的适应性进化和致病机制,揭示了细菌群体感应及c-di-GMP信号通路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和毒性因子释放中的调控机理。通过构建携带药物靶点的报告基因菌株对天然药物及合成药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抗生物被膜和细菌毒性的化合物。报告人介绍
罗大海,2019年9月-至今任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副教授;2013年9月-2019年8月任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助理教授;2010年5月-2013年9月就读于耶鲁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后;2002年8月-2010年7月就读于南洋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病原与宿主之间的互作,主要关注RNA病毒与人之间的互作,主要研究RNA和RNA-蛋白质复合物的分子生物学。主要包括:病毒RNA生物发生的完整和动态观点以及系统研究细胞内致病RNA的传感和应答。运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结构和在体实验等方法来研究致病RNA物种的生物发生和宿主的对抗防御机制。报告摘要
蚊媒黄病毒是一类阳性单链RNA病毒,其复制位点发生在内质网膜上的复合物中,包括非结构病毒蛋白 (NS) 和宿主辅助因子,其中许多成员如登革热病毒 (DENV) 、日本脑炎病毒 (JEV) 、西尼罗河病毒 (WNV) 、黄热病病毒 (YFV) 和寨卡病毒 (ZIKV) 为常见的人类病原体。研究发现, NS2b-NS3蛋白酶、NS3解旋酶、NS5甲基转移酶和NS5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等非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有趣的是,最新报道的有效抗HCV药物的作用机制即直接靶向病毒NS蛋白NS3, NS5a和NS5b,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毒RNA复制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其中关于RC病毒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对开发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和抗传染性黄病毒疫苗具有重大意义。报告人介绍
张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主要致力于离子通道和GPCR的结构和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Nature(2篇)、PNAS(2篇)、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Bulletin等论文多篇。报告摘要
中药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的斗争积累的医药瑰宝和财富,在治疗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中都发挥着很好的疗效。我们拟利用人工智能和结构生物学等现代化手段对中药进行药理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用“世界性的语言”让人们认识中药的魅力和效果,使中药走向世界。利用人工智能和结构生物学技术世界上首次发现中药单体紫草素等多种中药活性单体能够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并且解析了紫草素和主蛋白酶的复合物高分辨率结构,同时,紫草素还是非常广谱的冠状病毒候选分子,对于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同样有效,能为目前和将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储备更多的药物。报告人介绍
邓音乐,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兼委托负责人,1997-200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并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群体感应、胞内信号传导及致病机理、新型抗菌药物研究等。在Chem Rev, Nat Chem Biol, PNAS, ISME J, Environ Microbiol, MPP, Mol Microbiol, Appl Environ Microbiol, AAC 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近50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7项, 授权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 授权20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子课题、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报告摘要
微生物群体感应通讯系统和胞内环二鸟苷酸信号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群体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群体感应通讯和环二鸟苷酸信号均在病原菌致病基因表达、生物膜形成以及致病毒力调控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干扰或阻断群体感应通讯与环二鸟苷酸信号传导成为新的一种抗菌策略,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本课题组多年来围绕病原菌群体感应、信号传导、致病机理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鉴定了多种新型群体感应信号并解析致病毒力调控机制,设计并制备了多种新型抗菌化合物。我们的系列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病原菌致病毒力调控机制理论,并为我们研制避免产生耐药性的精准抗菌药物奠定理论与应用基础。编辑:王茹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