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2021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暨中部六省光电论坛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10-01





为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及中部六省区域环境光学、光电探测、先进激光技术等领域学术与相关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资源环境、光子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安徽省光学学会拟于2022年1月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组织召开“2021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暨中部六省光电论坛”。根据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1月16日(周日)上午为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1月16日下午为专题报告(两个分会场),各省级学会专家通过线上学术报告与答疑环节自由交流,线下参会专家可现场参观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会将以“双碳目标下的光学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


直播信息

会议名称

2021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暨中部六省光电论坛

会议时间

2022年1月16日

主办方

安徽省光学学会

直播二维码


会议组织

1、主办单位:

安徽省光学学会(www.ahos.com.cn)

2、承办单位:
安徽大学
(imis.ahu.edu.cn ;wlxy.ahu.edu.cn)

3、协办单位:
江苏省光学学会、浙江省光学学会、上海市激光学会、山西省光学学会、湖南省光学学会、河南省光学学会、湖北省光学学会、江西省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委会、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以上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4、大会主席:
刘文清院士 安徽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俞本立教授 安徽大学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主任

5、大会共主席:
贾锁堂  山西省光学学会荣誉理事长
王振林  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刘向东  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朱小磊  上海市激光学会理事长
肖连团  山西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秦石乔  湖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张东晓  河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王振华  湖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何兴道  江西省光学学会理事长

6、大会组委会秘书组:
陈钢、王晓勇、詹鹏、郑晓东、沈力、张文学、钟海荣、谢文科、康朝阳、李松、陈学岗、谢品华、胡仁志、伍德侠、胡志家、张玲、叶宁宁。


会议议题

(1)环境光学与环境监测新原理新方法(激光光谱、成像光谱等);

(2)海洋光学及海洋探测技术;(3)地基/机载/星载光学遥感技术;(4)光电检测技术与光学设计;(5)民生光学(食品、药品等安全检测与监测,绿色新能源光学等);(6)计算机视觉、机器视觉以及图像处理技术;(7)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技术;(8)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应用;(9)先进激光器、激光技术及应用;(10)红外/微光/成像与光谱技术及应用;(11)激光加工和先进制造;(12)光子学集成与应用。


会议日程


大会邀请报告


报告题目:双碳背景下大气环境科技创新的机遇
报告人:刘文清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报告摘要(可向下滑动查看)

我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这一目标亟需强大的科技支撑,要求尽快打破发达国家在碳源/碳汇监测技术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为我国“碳外交”提供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支持。鉴于此,在双碳背景下的大气环境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学(DOAS)、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光谱学(TDLAS)、激光诱导荧光(LIF)、激光雷达(LIDAR)、傅里叶光谱学(FTIR)等技术,具有多组分、快速、实时、立体、动态监测的特点,为大气环境立体时空分布监测、大气环境污染区域输送特征监测、区域大气污染排放通量/总量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仅靠地面监测数据,不能全面反映空气污染的形成、演变和输送过程的不足。报告同时介绍了大气环境地基现场监测、地基遥感探测、机载球载及卫星探测平台的应用案例。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对监测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如何把握环境监测技术科技创新发展新机遇,发展更高精度、更多成分、更大范围、更加实用的多平台环境监测技术,满足大气环境及其变化的各种需求,是我们面对的重大课题。


报告人介绍刘文清,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兼任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光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已获100项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2011、2015年),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12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报告题目:激光相干测量与光纤传感
报告人:俞本立  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可向下滑动查看)

在工业生产、清洁能源、公共安全、深海探测、科学研究等领域,激光测量和光纤传感具有广大的应用空间,激光测量可以实现非接触的高精度测量,光纤传感可以实现大规模阵列和分布式的传感,测量参量覆盖长度、位移、振幅、温度、应变、速度等多种物理量,一直是前沿技术关注热点之一。本报告介绍了基于光学相干技术通用性的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仪,该仪器可以提供针对不同距离、不同光波波段的亚皮米振幅测量精度的振动测量手段;简要介绍了适合风力发电应用的激光多普勒风速风向测量仪,同时介绍了适合深海应用的激光多普勒热液流速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7000米深度下的流速测量;报告还介绍了可以满足井下矿用的全光纤高灵敏宽频响微震传感系统的研制、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并简介了部分应用推广。


报告人介绍俞本立,博士、二级教授。现任安徽大学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主任,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光子器件、光纤激光、激光探测与光纤传感系统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解决了多项国家急需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津贴。


报告题目:金纳米粒子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用于量子传感的研究
报告人:肖连团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

报告摘要(可向下滑动查看)

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在量子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提出了三能级的金纳米颗粒(AuNPs)相干操控模型,发展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1fs)的双脉冲激发方案技术,研究了单个AuNP在双光子光致发光过程中的超快非线性量子相干动力学特性;利用双脉冲相干调制增强的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信号背景比四个数量级的提升;利用AuNPs激发偏振依赖和波长依赖特性,通过选择性激发实现相干层析成像;基于相干集体激发效应,开展了微波量子传感研究。


报告人介绍

肖连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山西省光学学会理事长。兼任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副主任,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量子测量与传感、激光光谱以及相关应用方面的研究,发展以量子效应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处理手段和量子器件。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课题、973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等20余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PRL、APL等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26次。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


报告题目:人工照明的生物效应及干预方法研究
报告人:王育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报告摘要(可向下滑动查看)

人类与天然光交互,进化出适应的视光系统,形成相对稳定平衡状态,是最健康的“原生态视光环境”,人工冷光源成为室内主光源后,光谱、节律、照度和用眼方式与“原生态”产生较大差异,产生了多样不良生物效应;已形成近视、弱视、干眼、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以及不孕不育的高发,造成健康光损害,已形成“光污染”。对多地、不同季节、时段天然光分析,并实验组合光阵矩,改造目前人工光源的仿天然光光源,发现部分有效,也对按自然节律的可调控光源进行进一步实验。在调研与实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天然光优先”、“高仿自然光环境”,“低碳”、“健康”、“舒适”、“智控”的健康照明团体标准,以倡导推广健康照明理念与技术。


报告人介绍

王育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江北近视防控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中医眼科学会、中西医结合眼科医师协会副主委;江苏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光子生物医学分会、视觉光学技术专委会主委,江苏照明学会健康照明专委会名誉主委;中山市健康照明协会顾问。从事眼科40余年,在视觉光学、近视防控、屈光等领域有很高造诣;擅长屈光、白内障玻切、青光眼等手术;近20年对光对人的生物效应、脑视觉、近视防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独到体系。曾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中医药国际贡献科技进步二等、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名医、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留学归国人员先进个人及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报告题目:随机结构超材料及其辐射制冷应用
报告人:马耀光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可向下滑动查看)

随机结构超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优异的批量制备能力。我们利用随机分布的光学散射体构建超材料薄膜和织物结构,在从紫外到中红外到超宽光谱范围内,对其光学特性实现定量调控,从而实现对于人体降温的零能耗、低成本、高效率辐射制冷织物。


报告人介绍

马耀光,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带领的纳米光学团队(NanoOptics @ ZJU) 长期致力于研究介观尺度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与相关效应,及衍生的微/纳米技术在宏观系统中的应用。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超构材料与超构表面器件、微纳光纤器件、非线性光学器件等方面。团队研究横跨多个学科,涵盖了低维光子结构的基础科学探索、工程设计、应用制造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在包括Science(2), Adv. Opt. Photon., Adv. Opt. Mater., ACS Nano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40余篇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多篇为ESI高被引论文;拥有已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十余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之江实验室科研项目等科技项目担任评审专家,曾荣获2018年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金国藩青年学子奖。202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相关的科研工作曾被Nature, Science, Nature Photonics等多个学术期刊与福布斯(The Forbes)、经济学人(Economists)、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科技日报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新闻媒体报道。


扩展阅读

 

1.【光电子学前沿系列研讨会】超构光学及其应用

2.【光子学公开课】上海交大杜江兵教授、哈工大徐科教授——面向光子设计自动化:光纤、波导、器件、系统

3. 光电科学前沿学术论坛暨云南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年会

4. MDPI Nanomaterials 前沿论坛 | 纳米光电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研究进展

5.【光电讲坛】Andrea Alù教授:对称性破缺的超材料中奇异的光物质相互作用

编辑:王茹茹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