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深海舷窗】刘传周研究员:西南印度洋脊太古代克拉通型地幔的发现及其成因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10-18





直播信息

报告题目

西南印度洋脊太古代克拉通型地幔的发现及其成因

报告人

刘传周 研究员

报告时间

2022年3月25日 10:00

主办方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深海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直播二维码


宣传海报


报告人介绍

刘传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成因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包括 :(1)软流圈地幔成分不均一性及其成因;(2)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岩浆增生机制与大洋核杂岩的形成过程;(3)蛇绿岩的成因及其与现今大洋中脊的对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在Nature、Geology和EPSL等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34篇,文章总被引4800余次(H指数为 36)。目前担任国际蛇绿岩杂志Ofioliti的副主编、以及Lithos、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和《地学前缘》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曾荣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科技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中国 地质学“银锤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以及孙贤鉥奖。


报告摘要

大量的研究表明太古代(>25亿年)克拉通地幔可以通过拆沉作用、地幔柱热化学侵蚀等多种方式再循环进入软流圈。但作为软流圈在洋中脊发生熔融后的地幔残留,全球深海橄榄岩记录的最老形成时代不超过22亿年,且至今尚未有太古代克拉通型地幔在洋中脊出露的报道。近期对西南印度洋脊深海橄榄岩的研究发现部分样品具有太古代的Os同位素年龄,其地球化学成分与太古代克拉通地幔包体具有相似性。为此提出在冈瓦纳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地幔柱热侵蚀作用导致部分南非太古代克拉通进入软流圈,并通过地幔对流作用进入西南印度洋脊。本研究证实了软流圈成分具有强烈的不均一性、再循环的克拉通型地幔是软流圈中古老地幔的重要来源。

扩展阅读

 

1. 耶鲁大学龚政博士:西非板块与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

2.【古磁天地云论坛】环境磁学专题(3)

3.【“沉积之声”学术论坛】现代海洋沉积物的碳硫保存及其环境意义

4. 第2届大型海藻和海洋牧场与碳汇研究国际研讨会

5. 中国科大吴忠庆教授:下地幔底部大低波速省的成因探讨 | 行星科学前沿论坛 第二期

编辑:王茹茹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