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唐业忠研究员:如何理解人和动物“怪异”行为的进化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生命科学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意识的生物学基础”被列为Science评选出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的第二位。而对行为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是迈向该目标的第一步。人和动物具有的许多看似与进化和适应“相悖”的“怪异”行为,如趋光性、玩耍、做梦、成瘾、性欲、同性恋等。这些行为普遍存在,似乎没有适应意义。用达尔文和汉密尔顿的四个“选择”理论(自然选择、性选择、人工选择和亲缘选择)难以解释。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唐业忠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元网络竞争的“间接选择”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本能行为的起源和行为进化的历程,以及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原始驱动力。
直播信息
报告题目
如何理解人和动物“怪异”行为的进化
报告人
唐业忠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报告时间
2022年4月15日(周五)10:00
主办方
科学出版社
直播二维码
涉及学科
动物行为学
神经生物学
脑科学
分子系统学
人类学
社会学
直播海报
动物有许多有趣的行为,比如羚羊迁徙,孔雀开屏,工蜂(蚁)护巢等等,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由以上可得推论1: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许多差异是可以遗传的
由推论1,事实4,事实5可得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总结一下就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当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是有局限的,
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动物的性选择学说
狭义上,性选择就是可以对增加交配成功率的特征选择。《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认为性选择青睐那些能获得配偶或对配偶具有吸引力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分类两类:
(1)为竞争配偶而击败对手的特征,如雄性动物的格斗器官;
(2)对配有具有诱惑力或吸引力的特征,如鸟的彩羽。
人工选择学说
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
亲缘选择学说
由汉密尔顿(Hamilton)1964年提出,解决了达尔文无法解释的普遍存在于动物界,尤其是社会性昆虫(蚂蚁、蜜蜂等)内的利他行为。又称亲属选择、“利群选择”,指个体或群体仅对其同类或亲属表现出来的利他行为。
然而还有很多“怪异”的行为,用上述四种理论无法解释。
夜行动物的趋光性
假如将未交配过的雌蛾和灯火放在同一个房间,按理说雄蛾应当找寻雌蛾交配,因为这是雄蛾的使命,但事实上大多数雄蛾会无视雌蛾的存在而被灯火吸引。灯火竟然战胜了繁殖后代的强烈欲望?玩耍行为
露脊鲸的“帆船大赛”。每当大风扬起,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抬出水面,尾鳍后端对着来风,形成风帆效应,然后像帆船式的由大风推着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兽又会游回出发地,重复“帆船大赛”。睡觉与做梦
人和动物都会做梦,有梦时眼动很快,通过测量眼动,人们发现海豚、马、猴、鸭嘴兽、刺猬都可以做梦,但是做梦的意义是什么呢?还有对酒精、烟草成瘾,人类不以繁殖为目的的性欲,以及同性恋等等。
这些“怪异”的行为,普遍存在,又似乎与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性相悖,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该如何解释这些行为?
本次生物志库读书月特别讲座,荣幸邀请到了《行为进化——从动物本能到人类文明》一书的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唐业忠老师,为大家讲述“怪异”行为背后的故事,从神经科学、脑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的进化适应性。带你认识、了解一种新的学说,开拓视野,传播科学。扩展阅读
4.【北大生态学系列讲座】黄珊博士:哺乳动物体型(体重)宏观演化与环境的关系
编辑:黄琦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