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光电讲坛】光电青年专场

编辑部 蔻享学术 2022-10-28






光电讲坛(OE Forum,OEF)是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电期刊集群发起的公益性网络在线讲坛,每期将邀请光电行业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工程研究专家以及青年学者,讲述其所从事领域的发展进程、研究热点以及最新成果,旨在传播光电科学知识,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每年的5月16日是“国际光日”,为了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同时促进青年人才的科研交流,展示光电方向最新的研究成果,OEF计划在2022年5月13日-14日组织“2022年光电青年专场报告”。


制造和器件是目前科研的两大重要方向,该专场报告将围绕激光加工新方法新型光电器件两个专题,邀约领域内22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精彩科研成果!


直播信息

活动名称

OE Forum | 2022年光电青年专场

报告时间

2022年5月13日-14日

每日上午09:00-11:40 激光加工新方法专题报告

每日下午14:00-17:10 新型光电器件专题报告

每个报告25分钟,提问5分钟。

主办方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光电进展)编辑部

四川省光学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先进制造专委会

直播二维码


活动日程

2022年5月13日


9:00-11:40 
激光加工新方法专题报告主持人:浙江大学 徐凯臣 研究员

09:00-09:30难加工材料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崔健磊 西安交通大学
09:30-10:00超快激光高效率三维微纳加工技术及应用胡衍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00-10:30激光微纳加工和微纳材料合成张东石 上海交通大学

10:30-10:40  中场休息

10:40-11:10激光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张群莉 浙江工业大学
11:10-11:40飞秒激光仿生制备极端润湿性表面微纳结构及应用雍佳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00-17:10

新型光电器件专题报告

主持人:中科院半导体所 娄正 研究员


14:00-14:30

碳基信息存储与感知记忆

刘举庆

南京工业大学


14:30-15:00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调控策略

张超 山东师范大学


15:00-15:30

极端微纳制造驱动下的电介质超构表面

胡跃强 湖南大学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6:10

富集-SERS检测传感平台构建

杨士宽 浙江大学


16:10-16:40

基于新型SERS纳米传感界面的应用研究

渠陆陆 江苏师范大学


16:40-17:10

微纳太阳光机电材料与器件系统

汪晓巧 新加坡国立大学


2022年5月14日


9:00-11:40激光加工新方法专题报告主持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吴东 教授

09:00-09:30超快激光时空频调控微纳制造机理及方法李欣 北京理工大学
09:30-10:00浸润功能性表面的飞秒激光微纳制造研究银恺 中南大学
10:00-10:30超快激光赋能,让玻璃焕发生命谭德志 之江实验室

10:30-10:40  中场休息

10:40-11:10激光-化学复合法制备功能性表面蔡玉奎 山东大学
11:10-11:40晶体材料中涡旋光束产生器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刘洪亮 南开大学

14:00-17:10
新型光电器件专题报告主持人:华中科技大学 高辉 副教授

14:00-14:30纳米精度光栅传感器设计与制造蒋维涛 西安交通大学
14:30-15:00低维半导体柔性光电探测器娄正 中科院半导体所
15:00-15:30高效光吸收增强与光电传感技术刘正奇 江西师范大学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6:10无人机太阳能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叶涛 西北工业大学
16:10-16:40光热转换系统中的微结构设计及应用丁天朋 电子科技大学
16:40-17:10柔性穿戴式传感器的优化及开发周冰朴 澳门大学


主持人介绍

吴东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长期从事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新机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担任美国光学学会旗下Top期刊Optics Letters的Topical editor, 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中国激光》,《红外与激光工程》等光学领域知名期刊编委,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技术及应用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入选封面、高被引论文、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Nature Commun., 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 Light: Sci. Appl., Nano Lett.,Adv. Mater., ACS Nano等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仪器、重点项目、中科院仪器专项等项目,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徐凯臣 研究员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14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2018 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前往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主要从事柔性电子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激光微纳制造研究。在 Adv. Mater.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担任 Engineering (中国工程院院刊)青年通讯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极端制造》)青年编委,《光电工程》编委,为 40 余个期刊审稿 160 余次。
娄正 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所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聚焦低维半导体材料和柔性光电器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研制高响应宽光谱柔性图像传感器、实现感光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及放大以及构建高稳定超薄可拉伸图像传感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总引用超过6000次,H指数50。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三次。

高辉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工学博士,202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光学、全息显示、激光微纳制造等,在Science Advances、Opto-Electronic Advanc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十余篇,他引超过500次,相关研究曾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候选推荐,被AlphaGalileo等多家知名科技媒体报道。同时担任Opto-Electronic Advances武汉办公室负责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专家。

报告人简介

崔健磊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优青、IAAM Fellow、VEBLEO Fellow、JSPS Fellow,曾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香江学者计划、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计划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两机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ESI热点论文4篇,封面/亮点论文8篇,SCI他引1500余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主要从事激光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胡衍雷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年及2012年分别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飞秒激光微纳制造及表面加工工艺研究,旨在利用超快激光方法实现微光学、微机械等功能器件加工,以及多样化功能表面高效率制备。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10余项,在Nature Photonic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30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期刊封面、ESI高被引、期刊亮点评论等三十余次。担任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和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青年编委。获2020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8年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2021年入选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张东石  长聘教轨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与激光制造研究所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方向的负责人之一。本硕博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随后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做了数年的博士后研究,于2020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李铸国教授团队。主要研究兴趣为超快激光微纳加工及其多学科交叉研究。

张群莉  教授/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全国热处理学会高能密度热处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激光制造技术及材料表面工程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等7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雍佳乐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6-2021年工作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工程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博导)。2018-201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光学中心学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飞秒激光仿生微纳制造及材料表面润湿性调控。基于飞秒激光在工程材料表面诱导的仿生微纳米结构,围绕材料表面复杂润湿性调控的原理与方法开展了系统深入的激光仿生微纳制造研究。现已在国际知名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总被引4200余次,H因子为33,其中14篇一作论文引用>100次。目前担任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极端制造》)青年编委,《中国激光》子刊青年编委,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

刘举庆 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主要从事碳基信息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存储与信息显示领域,探索光电器件组分、结构及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发展了系列柔性光电子器件、多功能光电子器件、瞬态光电子和可重构光电子器件等。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面上/青年等项目基金。相关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张超 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1987年10月出生,山东泰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学位点负责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首批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2018年5月-2018年11月在美国休斯敦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19年5月起在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课题组访问交流。长期从事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光谱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应急管理项目等多项基金。在Nanophotonics、Nano Energy等领域主流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5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1篇论文入选期刊高被引论文。参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论文总引用3400余次(谷歌学术),单篇引用最高172次(第一作者论文),4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引用次数超过100次,H因子为35,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5项。2018年、2020年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2020年获得山东省物理学会优秀青年学术奖。胡跃强 副教授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教授、岳麓学者、博士生导师。2018年和2013年于清华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博士和学士学位,2016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联合培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中欧人才计划基金、深圳市优秀科创人才培养项目以及企业重大攻关项目等数项。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Nano Letters、Engineering、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高被引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4项。目前研究兴趣为平面光学元件设计、制备及应用。担任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极端制造》)青年编委。杨士宽 正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随后到德国明斯特大学(2009-2011)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11-2016)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6年6月入职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研究方向为银微纳结构电结晶/电修饰,以及在SE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和抗菌等领域的应用。迄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50余篇为通讯/第一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ANS,Advanced Materials等。论文被引6000余次,H-index为38。渠陆陆 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构筑及其在食品、环境和生物分子检测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2项。已通讯或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nal. Chem.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被国内外学者引用2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2018年),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汪晓巧 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1-2016就读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材料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6年8月至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微纳太阳光机电材料与系统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引用1000余次,研究成果被《NUS news》、《Advanced Science News》、《Science X》、《Nanowerk》等国际媒体广泛报道。李欣 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等,参加科技部973、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集成等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第2和第6完成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励;共同指导的博士生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Small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银恺 副教授中南大学入选湖南省科技创新“湖湘青年英才”计划,湖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飞秒激光微纳制造功能性表面。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no Lett., Nano-Micro Lett., Mater. Horiz.,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ppl. Phys.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3篇(其中29篇JCR一区论文,14 篇次高被引/热点论文)。谭德志 PI/研究员 之江实验室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京都大学(JSPS特聘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电材料与器件。近年主持或者参与多项国家基金委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Light Sci. Appl.、Prog. Mater. Sci.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在Science封面以及亮点板块被重点介绍,被Phys.org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媒体报道。蔡玉奎 教授/副院长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齐鲁青年学者,拥有山东大学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精密加工装备设计制造、激光-化学复合制造、微切削-激光复合制造等。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0余项;主持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4项,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二等奖1项。刘洪亮 副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2016年入职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多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Acta Materialia, Opto-Electric Advances,Nanophotonics,Optics Letters等)论文30余篇,部分文章被选为Editor’s Pick及Supplementary Cover亮点文章,并被Laser Focus World报道,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光学学会全国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及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人选。蒋维涛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04专项课题、面上/青年基金等国家项目。发表SCI论文68篇,授权发明专利42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团队自主研制了系列光栅传感器,应用于航天一院、航天九院等国家重点研究机构中。

娄正 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所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聚焦低维半导体材料和柔性光电器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研制高响应宽光谱柔性图像传感器、实现感光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及放大以及构建高稳定超薄可拉伸图像传感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总引用超过6000次,H指数50。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三次。刘正奇 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1125人才工程”特岗教授,江西省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江西“省杰青”、江西省“双千计划”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江西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光电材料与微纳光子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担任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应用物理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客座编辑、《光子学报》首届青年编委。叶涛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获得 2017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叶涛博士长期从事微纳制造光伏-储能一体化微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国际SCI期刊Composites and Advanced Materials副主编,主持或参与中国、美国、新加坡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丁天朋 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及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低维功能材料在能源收集及自供能柔性电子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重点聚焦和解决低品位热能的传输调控和转换系统中的科学问题。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0 篇,包括Nat. Nanotechnol.,Nat.Commun.,Joule,Mater. Today,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 等,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 篇入选热点论文。另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3篇。Google Scholar 引用3500 余次,H 指数2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 项。

周冰朴 助理教授

澳门大学

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随后在香港科技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微纳流体实验室任研究员,并于2016年加入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任职助理教授。现为澳门大学科技学院物理及化学系副系主任、澳门物理学会秘书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先进功能材料兼职助理教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柔性可穿戴器件,微流体芯片,表面及界面科学等,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Lab on a Chip等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


OE Forum 光电讲坛直播&回放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topicIndex/i/OEForum


扩展阅读

 

1.【光电讲坛】第八期厦门大学专场

2.【光电讲坛-浙大专场】OEA杭州办公室成立仪式

3.【光电讲坛-上海交大专场】OEA上海办公室成立仪式

4.【光电讲坛-韩国专场】Junsuk Rho教授、Jeongyong Kim教授

5.【光电讲坛】Yuri Kivshar院士:Mie-tronics的崛起

编辑:王媛媛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