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JFM&FLOW 2022中国专题研讨会】从基础到应用的流体力学研究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9-24





为更好地推动流体力学基础研究及其相关应用在国内的发展,剑桥大学出版社旗下旗舰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及其姊妹刊FLOW,计划联合西北工业大学极端力学研究院于2022年6月11日举办“JFM&FLOW 2022中国专题研讨会:从基础到应用的流体力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已邀请到剑桥大学Colm. P. Caulfield教授(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期刊主编)、斯坦福大学Juan G. Santiago 教授(FLOW 期刊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FLOW 期刊副主编)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极端力学研究院郗恒东教授共同主持。


直播信息

活动名称

JFM&FLOW 2022中国专题研讨会:从基础到应用的流体力学研究

活动时间

2022年6月11日(周六)8:30

主办方

剑桥大学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极端力学研究院

直播二维码


会议议程


与会嘉宾


C. P. Caulfield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主编,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分层流、湍流混合过程、广义流动不稳定和过渡、湍流羽流、建筑通风。

Juan G. Santiago

Flow主编,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用于微系统发展的集成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DNA定量和杂交方法,以及基于去离子方法的电场。

郑晓静

Flow副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学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兰州大学湍流-颗粒研究中心主任,《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编等。郑晓静院士主要从事弹性力学、电磁材料结构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成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出版专著《Mechanics of Wind-blown Sand Movement》(由Springer Verlag出版),《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及应用》等。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17年获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周培源力学奖”。

夏克青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流体湍流的实验研究,特别是热驱动的湍流和地球物理流动的实验室研究。包括:湍流中的输运;从动力系统和统计力学的角度研究湍流中的相干结构。夏教授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香港裘槎基金会高级研究学者,并当选美国物理学会的会士。夏克青自2016年起担任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副主编。

段慧玲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女科技工作者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五届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ASME Fellow);兼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流体力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多个SCI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界面力学,流固耦合力学。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Nat. Commun., Sci. Adv., PNAS, PRL, JMPS, JFM, PRF等国际主流期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he Sia Nemat-Nasser奖、北京大学第三届十佳导师等多项奖励。

符松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长江学者(2000-2005),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士,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士,AIAA Journal和Theoretical &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副主编,工信部民用飞机专项科研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主席。符松致力于空气动力学中的湍流模式、流动稳定性和边界层转捩等问题研究,在高超声速边界层流动转捩问题的研究中,揭示了横流、Görtler涡、附着线、以及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等一系列复杂流动的失稳机理,发展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模式理论。长期主持、讲授清华大学本科生国家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

刘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和第十届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执委会委员。刘桦教授主要从事高速水动力学、水波与海啸力学、近海环境流体力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在第十届国际空化会议等学术会议做大会主题报告,获国防科学技术奖(200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014年)、ISOPE奖(2020)等。

罗喜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1989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留学荷兰埃因霍温工业大学,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任职,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方向是高速流动与界面演化,相关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流体力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上发表20多篇。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激波与激波管专委会主任,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执行主编,《实验流体力学》、《气体物理》副主编,《力学进展》、《中国科学 物理力学天文》(中英文版)编委等。

倪明玖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JSPS博士后,01~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倪明玖教授长期围绕托卡马克聚变堆关键部件的研发开展液态锂偏滤器和液态锂铅包层相关的液态金属磁流体力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磁流体力学、多相流、核聚变工程等,是Acta Mech. Sinica、Theor. Appl. Mech. Lett.、Fusion Eng. Design等期刊编委,《力学进展》副主编,力学学会、工程热物理学会及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理事,流体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力学学科评议组委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大科学装置CRAFT科技委员会委员。主要文章发表在J. Fluid Mech.,J. Comp. Phys.,Phys. Rev. Fluids,Nuclear Fusion等期刊。主持(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科学院先导B子项目及科技部ITER专项项目。

冯立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兼任《实验力学》副主编,《Acta Mechanica Sinica》、《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力学学报》等青年编委。主要从事流动控制、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发表SCI论文60余篇,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专著“Flow Control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军科委创新特区项目等。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力学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空气动力学青年科技奖、FLUCOME国际优秀青年学者Nakayama奖等。

刘洪佑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研究员,2017年在兰州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郑晓静院士,获2018年度“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聚焦高雷诺数单相及两相壁湍流中的结构特征、颗粒-湍流相互作用和多尺度湍流运动间的幅值调制,沙尘暴非平稳数据处理及湍流特征演化,热对流影响,以及湍流在沙丘场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手段主要为大气表面层净风和沙尘暴的野外观测,及气-固两相流风洞实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在JFM, Flow, PRF和PoF等流体力学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

谭唤书

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复杂流动及软物质研究中心/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双聘),博士生导师,在多组分流体动力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PNAS、Nat.Commun.、Sci.Adv.、JFM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撰写Soft Matter系列英文专著一章节,相关工作被Science Daily、Phys.org等国际科学媒体报道。2020年12月他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建立多组分流体实验室,为实验室独立PI,其研究关注多组分流体系统中的复杂流动现象及其潜在的应用。

涂国华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和高精度数值方法研究,是国家数值风洞工程基础研究系统副总设计师,“国家CFD 2035远景”论证组副组长,《Computers & Fluids》客座编辑、《空气动力学学报》和《实验流体力学》青年编委,力学学会湍流与稳定性专业组组员。涂国华提出了适合三维各向异性流动的隐矩阵投影全局稳定性理论,构造了转捩天地换算公式,从转捩预测和转捩控制等方面支撑了我国多发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高质量的高超转捩飞行试验数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论文累计被引用超千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王士召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湍流与计算流体力学方向的研究,主要关注湍流大涡模拟的近壁模型、复杂边界流动的数值方法、湍流噪声和高性能推进的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任《Acta Mechanica Sinica》和《力学进展》青年编委,中国力学学会湍流与流动稳定性专业组成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委员会委员,获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和北京地区广受关注论文。

夏振华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工程力学系副系主任,流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气动研究与实验》、《气体物理》编委,《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等刊青年编委,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湍流理论与数值模拟、空气动力学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2018年优青项目),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Physics Review Fluids, Acta Mechanica Sinic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谢彦博

男,教授/博士。200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荷兰特文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Acta mechanica Sinica》青年编委,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编委。发表学术论文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30余篇论文。目前从事以极端限域空间的流动与传质研究。

张杰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和磁约束核聚变强磁场环境相关的流体力学研究工作,通过发展数值算法,模拟研究了强磁场下的自由界面流动,在磁流体和分层流中的多相流动领域以及气泡动力学方向开展了系列工作,在J. Fluid Mech., J. Comput. Phys., Phys. Rev. Fluid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并得到“中国科协力学学会青年托举人才计划”项目支持。


扩展阅读

 

1.【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杰出学者系列讲座】Mastering the Computational ……

2.【力学者说系列报告】中科院力学所俞鸿儒院士:向钱先生学习什么

3. 双碳战略下西部重大基础设施关键岩土力学问题暨第一届西北地区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4.【精品课】理论力学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延宇教授

5.【精品课】量子力学——浙江工业大学熊宏伟教授专栏

编辑:王媛媛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