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二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
活动名称:
第二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
活动时间:
2022年7月28日-31日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为展示我国在激波与激波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2年7月28日-3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瑞廷西郊酒店召开“第二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承办。诚挚邀请您莅临本次盛会!
直播通道
蔻享学术直播间 |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28日 | 10:00-22:00 | 参会代表报到 |
19:30-20:30 | 大会预备会 | |
29日 | 08:30-09:00 | 开幕式 |
09:00-09:45 | 大会特邀报告 乐嘉陵、邢建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初期历史及其发展 | |
09:45-10:10 | 茶歇、集体照 | |
10:10-10:55 | 大会特邀报告 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准则及其验证 | |
10:55-11:40 | 大会特邀报告 杨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稳定燃烧机理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 |
11:40-12:00 | 杨基明先生纪念视频播放 | |
12:00-14:00 | 午餐、午休 | |
14:00-18:00 | 分会场 1、2、3 | |
18:30-20:30 | 桌餐 | |
30日 | 08:30-12:00 | 分会场 1、2、3 |
12:00-14:00 | 午餐、午休 | |
14:00-14:45 | 大会特邀报告 王成(北京理工大学):爆炸毁伤大规模高精度计算方法与仿真模拟 | |
14:45-15:30 | 大会特邀报告 谭慧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宽域变几何进气道激波主导流动研究 | |
15:30-15:40 | 伍超华:气体物理期刊介绍 | |
15:40-16:00 | 茶歇 | |
16:00-16:30 | 闭幕式及颁奖 | |
18:00-20:00 | 晚餐 | |
31日 | 全天 | 上午参观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先进计算中心 |
大会特邀报告详情
1
CARDC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初期历史
及其发展
乐嘉陵 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乐嘉陵,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 <实验流体力学>期刊主编,军事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乐嘉陵院士长期从事高超声速地面实验设备和试验技术、弹头突防气动物理、运载火箭空气动力、高超声速推进与飞行器等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是我国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试验、再入气动物理、火箭空气动力学和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的带头人之一。近20多年来领导了近百名CARDC吸气式高超声速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和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包括研制2.4米口径大型脉冲燃烧风洞,开展相应的飞行试验研究,研制基于超级计算的超声速燃烧流动三维大规模并行数值软件及相应的实验诊断研究,为我国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及其战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曾获何梁何利奖(2007年),中国空气动力学成就奖(2019年,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出版著作,“乐嘉陵院士研究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2019;“再入物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邢建文 研究员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邢建文,现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专项工程基础研究课题,做出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高马赫数发动机工作机理探索研究”和“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热力学非平衡效应研究”等研究工作,牵引了我国高马赫数冲压发动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报告简介
2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准则及其验证
姜宗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报告简介
先进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而吸气式高超声速发动机一直是空天飞行技术研发的首位难题,虽然经过国际范围的七十年攻艰克难,但至今依然没有能够工程应用的高超声速发动机。报告首先论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发进展与困境,揭示了诱发问题的物理现象及其作用机制;然后提出了吸气式高超声速发动机设计的三个准则,界定了准则内涵和应用范围,并给出了理论和试验证明;最后综述了驻定斜爆轰发动机设计方法、核心技术和风洞试验验证的研究进展,展示了驻定斜爆轰发动机研发的可行性。相比传统的高超声速推进概念,斜爆轰发动机热力学效率能提高50%,而且结构简单,热负荷低,适应的飞行马赫数范围宽。所以,吸气式高超声速发动机设计准则对于推动吸气式高超声速发动机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3
不稳定燃烧机理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杨立军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立军,北航宇航学院教授。曾获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并获择优支持;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基金、重点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973等各类课题50余项。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Combustion and Flame,AIAA Journal等流体、燃烧和航空航天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根据新发现所发明研制的一系列多型液体雾化喷嘴,应用于我国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海军XX舰艇等重点型号和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报告简介
以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稳定燃烧控制这个重大关键技术需求为背景,总结分析不稳定燃烧产生机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特别是针对液体燃料喷雾燃烧不稳定性所涉及的流动、燃烧和声学及其相互耦合机理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给出了亟待解决的某些科学问题,为从事流动、燃烧的研究同行提供重大工程需求参考。
4
爆炸毁伤大规模高精度计算方法与
仿真模拟
王成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王成,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爆炸毁伤与安全防护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防预研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主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爆炸安全与防护专委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主编、《爆炸与冲击》副主编等学术职务。担任第223次、287次、300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共30余次,应邀在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中国力学大会-2017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30余次。
报告简介
爆炸毁伤问题是一个几何、材料和边界条件均为强非线性的多物质相互作用问题,涉及高速、高温、高压条件下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多种物质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因此,多物质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强间断瞬态非线性大变形计算是爆炸毁伤模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报告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理论、计算、实验融为一体的工程科学研究,构建了爆炸毁伤多组分力-热-化耦合模型,提出了多物质界面处理高精度计算方法以及黎曼问题求解方法,建立了网格、计算区域自适应高效计算方法,解决了高密度比、高压力比、强剪切和一般状态方程下多介质可压缩的大规模流动问题。集成自主构造的计算格式,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高精度仿真软件ExVisual,并在武器弹药设计和多起重特大爆炸事故中得到了应用,使得武器弹药设计从当前基于实验和工程经验的模式提升到基于科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的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爆炸毁伤及防护技术的发展。
5
宽域变几何进气道激波主导流动研究
谭慧俊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谭慧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并获择优支持,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飞行器进气道技术、飞发内外流一体化技术、高速内流空气动力学等研究。曾获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近20种飞行器上得到成功应用。担任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专业组专家、XX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XX平台专业组专家,以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空气动力学学报》、《推进技术》、《航空动力学报》等期刊编委。
报告简介
相比于传统定几何进气道,宽域变几何进气道面临的上游参数更宽、下游工况更复杂、全域流量匹配难度更大,使得其面临的研究挑战显著增加。由于宽域进气道的增压功能主要依靠激波系完成,本报告拟重点针对其中的强激波系主导内流问题、大幅可变流道不起动问题进行探讨,并展示团队在仿真分析、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模等方面的初步工作。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