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多金属氧簇网络研讨会(第二期)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12-20



会议名称:

多金属氧簇网络研讨会(第二期)

会议时间

2022年11月15日(周二)14:00

报告嘉宾:

苏忠民、吴立新、魏永革、牛景杨、张献明

主办单位:

Polyoxometalates


直播通道

蔻享学术直播间

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日程



报告人介绍


苏忠民 教授


苏忠民,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坚持在量子化学和功能材料化学领域开展理论与实验相融合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氧簇化合物(POM)和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有机光电材料合成及其电子传输性质理论研究;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结构性质研jiu。通过系统的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对POM和MOF等代表性体系的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催化和NLO等性质进行探索;系统分析光电有机金属配合物小分子/聚合物体系电子转移和发光效率规律,设计合成新型光电材料。近年发表SCI论文380篇,包括: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 等。论文累计被引用19000余次。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先进制造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2名,2014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第1名,2017年)。


报告简介


多金属氧簇(简称多酸)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经历了从半经验计算方法、不考虑电子相关的ab initio方法,到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模型从单阴离子模型到包含抗衡离子的晶体超胞结构。30年来,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在揭示多酸电子性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的推进和丰富了多酸化学的发展。在本报告中,基于我们过去20年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文献,概述了多酸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多酸分子的电子性质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揭示多酸光电催化机制的相关工作,并对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在多酸化学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吴立新 教授


吴立新,吉林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中科院和出国开展博士后研究及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原子簇结构、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溶液组装体光物理与光化学领域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后的研究方向为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的组装及功能化研究。现为吉林大学唐敖庆卓越教授(B),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为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的诊疗一体化、近红外光热催化、超分子框架及纳米尺度分离研究。


报告简介


在分析多金属氧簇的结构特点基础上,总结了其作为分子簇具有的纳米尺度附加功能特性。报告重点介绍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在过去二十年取得的快速发展,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描述了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考虑到静电、氢键以及主客体等非共价作用特点,提出了利用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精确匹配获得柔性框架材料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针对多金属氧簇在抑制肿瘤和病毒等方面表现出的生物活性,总结了利用生物大分子如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与多金属氧簇通过共价或非共价方式结合的可行性。多金属氧簇光催化发展迅猛,但低能量的近红外光通常难以直接利用。为此报告总结了近红外光热组分与多金属氧簇结合的可行性和直接利用还原态多金属氧簇的近红外吸收实现近红外光热催化反应的进展。


魏永革 教授


魏永革,博士,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兼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现任Polyoxometalates期刊主编。199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1999-2005年受聘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2000-200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年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至今。目前从事多酸化学和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多酸的合成、化学修饰、功能化与材料化,以及多酸在催化、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和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已在Research、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ppl. Catal. B、ACS Nano、Coord. Chem. Rev.、Green Chem.、Small、Chem. Commun.和Inorg. 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与多金属氧簇相关的SCI收录研究论文200多篇,获得美国、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牛景杨 教授


牛景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原千人-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无机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直从事多酸化学研究,在新型多酸合成及性质研究方面做了广泛的探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河南省各类基金数十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报告简介


报告分四部分:(1)历史回顾:介绍从第一例多酸发现、该领域的探索和各种结构模型的提出及Keggin结构的确定;(2)承前启后:介绍Keggin结构确定以后,其他经典结构多酸的结构确定,多酸研究领域的拓展及我国多酸研究的开始;(3)继往开来:介绍目前国际及我国多酸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及多酸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4)未来展望:对多酸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


张献明教授


张献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委员,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研究兴趣涉及金属团簇、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973子课题等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在Sci. Adv.,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20余篇,2014-2021连续八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配位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中的原位配体反应》和《刺激响应金属簇及多孔框架的调控》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


报告简介


多酸化学是无机化学中一个古老而重要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多酸化学包括同多酸和杂多酸的化学,多酸化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经到达分子水平。多酸化学通过分子裁减和分子自组装,可以改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来调节多酸的构成和性质,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和应用。本报告分为以下几部分:(1)多金属氧酸的历史、结构和性质简介;(2)非经典多金属团簇及电子结构;(3)超四面体金属氧硫簇、框架及应用;(4)多金属团簇源基光电催化材料;(5)多金属氧簇总结与展望。


主持人介绍


曹荣 研究员


曹荣,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现任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所长、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3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1998年任研究员,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期从事分子基多孔材料的结构化学研究,在功能导向结构设计和调控的多孔材料合成、多孔材料催化及薄膜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他引20000多次,2014至2021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第三)、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第一)、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现任Crystal Growth & Design、《化学进展》副主编,《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过程工程学报》、《结构化学》等杂志编委,Polyoxometalates顾问编委。




推荐阅读

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碳中和院士温州行>>JPhys Energy水系锌电池在线研讨会>>纳米孔材料合成与表征国际专题研讨会>>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专题研讨会>>欧洲有机化学和ChemCatChem线上研讨会>>

编辑:吴良秀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