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玻璃球负载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提高光催化还原CO₂的转换频率

应用化学编辑部 蔻享学术 2023-01-05

作者:叶祥志,邓云水,刘 源,周咏柳,贺建雄, 熊春荣 *

题目:玻璃球负载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提高光催化还原CO2的转换频率

链接

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10550

DOI:10. 19894/j. issn. 1000-0518. 210550


研究背景







近10年来,光催化剂被广泛研究与报道,但大多数光催化剂均是纳米粒子,容易流失。此外,由于粉末型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气阻大、易发生光的散射和难以分离回收等缺点,应用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通过在宏观大粒径的载体上制备光催化剂是解决实际应用要求的途径之一。相较于其它载体,玻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光透射强等优点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种由无机金属中心(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序的多孔结构和可调节的框架结构以及金属团簇赋予的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同时,MOFs具有光催化性能,因为其结构中的有机连接体可以吸收光子并将电子转移到金属离子节点上。由于 MOFs不是半导体,光生电子的迁移困难,且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比不易调控,在光催化研究中转换频率(TOF)非常低



研究思路







本工作拟将玻璃球进行化学蚀刻,在其表面生成纳米孔缝,然后在表面孔缝内制备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并将其用于光催化CO2合成甲醇。由于非晶态的有机钛聚合物制备过程简易,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不受晶体结构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更大范围调变禁带宽度,提高光生电子的稳定性。



图文速读







图1 光催化反应器模型示意图


图2 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和Ti和N的EDS扫描图:(A)蚀刻前的玻璃球表面;(B)化学蚀刻后的玻璃球表面;(C)负载有机钛聚合物的玻璃球表面;(D)和(E)玻璃球表面Ti、N的EDS元素分布;(F)NH2-MIL-125(Ti)


图 3 负载的有机钛聚合物(A)和 NH2-MIL-125(Ti)(B)的 XRD 谱;紫外-可见漫反射谱(C)和相应的禁带宽度(D);荧光发射光谱(激发波长:300 nm)(E);荧光衰弱曲线(F);UPS谱(G)和能带结构图(H)


图 4 玻璃球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和 NH2-MIL-125(Ti)粉末光催化 CO2还原活性(A)和相应的 TOF值(B);光催化 13CO2还原产物的质谱(C)


图 5 负 载 的 非 晶 态 有 机 钛 聚 合 物(A)和 NH2-MIL-125(Ti)(B)经 过 不 同 温 度 处 理 后 的 红 外 光 谱 ;NH2-MIL-125(Ti)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XRD谱(C);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和NH2-MIL-125(Ti)在300 ℃热处理前后的荧光发射光谱(激发波长:300 nm)(D)


图6 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和NH2-MIL-125(Ti)在300 ℃处理后的光催化性能(A);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的循环光催化性能(B)


结论







玻璃球经过化学蚀刻后,表面生成了致密的纳米孔隙,采用溶剂热法在孔隙里制备了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这种有机钛聚合物中的配体/金属离子摩尔比较NH2-MIL-125(Ti)更高,带隙宽度更窄,且荧光强度较大幅度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更稳定。以300 W氙灯为光源模拟可见光催化还原CO2,在4 h的光催化反应中,玻璃球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 TOF 值达 46. 4 h-1,约为 NH2-MIL-125(Ti)的 165 多倍。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玻璃球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在 350 ℃仍能保持化学稳定,而 NH2-MIL-125(Ti)在300 ℃时,钛氧链及晶体结构被破坏。经过300 ℃处理后,玻璃球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光催化性能较稳定,而NH2-MIL-125(Ti)衰减了~54%。后续拟通过调整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中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进一步调节催化剂的能带结构及光生电子的稳定性。


作者简介







熊春荣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在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作为项目组长主持苯酚羟基化制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及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其中第一个项目达到工业中试水平,申请中国专利10篇,2002年这项技术被成功转让,同年荣获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优秀青年研究工作者荣誉。2003年元月去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读博,期间从事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工作是介孔分子筛及纳米催化剂材料的合成与应用。2007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Merced做博士后,与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合作,制备MRI磁性纳米粒子。2008年8月到海南大学工作。


研究方向:1.多相催化;2.功能膜材料;3.纳米材料


邮箱:bearcr_82@hotmail.com





推荐阅读

拥有高吸收效率的六边形稀土掺杂双薄层硫系玻璃光纤  >>

【期刊】AS专辑II:微区分析技术将保障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长期研究 >>

【期刊】三维有序多孔碳泡沫的结构调控及吸波机制研究 >>

理化性质对MOFs材料细胞毒性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