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第三届西部摩擦学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华山摩擦学论坛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3-07-24



论坛名称:

第三届西部摩擦学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华山摩擦学论坛

论坛时间

2022年12月31日

主办单位: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


直播通道

主会场

分会场




为加强西部地区摩擦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牵头于2022年12月31日举办第三届西部摩擦学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华山摩擦学论坛。此次论坛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铸造及耐磨材料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小组等7家单位协办。

直播日程


报告人介绍

孙德恩,男,博士,教授,博导。2002至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21年9月加入西南大学,任职新薄膜材料与器件中心执行主任。2005至2014年,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爱普生工业集团、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57),中国真空学会薄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在真空镀膜及材料表界面改性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英文专著3章节,申请发明专利11项。自2014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1)纳米超硬膜、类金刚石碳膜、功能性装饰膜;(2)高速低温绿色镀膜技术及装备;(3)材料表界面处理与新能源材料功能强化。
宋鹏,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副院长。2012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航空金属粉体材料制备、高温氧化腐蚀及耐磨耐热涂层、等离子改性材料以及热喷涂技术及装备研究。兼任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发表SCIE收录论文110余篇,专著3本,授权发明专利33项。2021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获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等荣誉。
樊小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微动损伤防护。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了四川省特聘专家;荣获第七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温诗铸院士“枫叶奖”、西南交通大学青年先锋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主研国家标准制(修)定项目1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主持1项、主研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JCR一区论文61篇(ESI高被引2篇,封面2篇,SCI他引19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件;参编的团体标准《工程机械用石墨烯增强液力传动油》入选了工信部2019年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年组特聘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铁道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磨蚀与防护技术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会理事等。
王超,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科院西部之光A类西部青年学者。主要从事聚合物摩擦学和润滑材料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委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高技术配套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防基础科研、XX工程、甘肃省重大专项、中科院前沿部署重点项目等重大研究课题多项。迄今已ACS Applied Material Interface、Tribology International、Friction、Langmuir、Polymer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40余件(已授权26件),制定企业标准7项。发展的系列化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特种聚合物润滑与密封材料,在航天器、发动机、直升机、核电站等我国重大工程装备中获得了应用。
周铭,博士、研究员、八桂青年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摩擦学分会委员,工信部特聘讲师。广西清华校友会副秘书长。挂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技术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从事碳基新材料的界面行为机理调控、石墨烯新材料的制备与改性、载流摩擦材料设计与制备、新型土壤改良方法、摩擦磨损机理研究与调控等研究。被聘为自治区首批八桂青年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科研课题科研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SCI/EI收录22篇;连续两年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报发明专利11件;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江亮,现工作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超精密表面制造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荣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佳作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麻拴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表面减摩润滑技术、鲁棒性仿生润滑材料制备和界面摩擦控制与数学建模等基础研究工作,以及植介入医疗器械与高端装备用润滑涂层技术研发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Matter,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Friction, Tribo. Inter.,表面技术、摩擦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的SCIRP润滑改性技术被领域广泛应用,提出的“机械变刚度诱导的摩擦调控”成果被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专题报道。相关技术获国家授权专利20余件。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机械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2019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21年获得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联合项目子课题、JWKJW基础加强项目子课题等纵向项目,以及企业或相关部门委托的润滑减摩横向技术研发项目等。
解忠良,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前主要从事高端装备摩擦动力学课题研究,围绕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的研发与应用的重大需求,从理论、算法及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究界面润滑机理、摩擦学特性及其对轴承-转子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影响,达到增载减阻、减振降噪之目的,改善机械装备整体服役性能。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等。
贾磊,男,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论坛委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表面工程与摩擦学、跨尺度计算与仿真等研究,曾赴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进行访问研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装发快速扶持项目、中央军委JCJQ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二等奖和陕西省特等奖。
新巴雅尔,男,1975 年 11 月生,蒙古族,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工学部物质工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动力装备耐磨材料设计、开发、性能评价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包括面向极端工况的材料设计与损伤机制与应用;耐磨耐热铜合金研发与应用;铁基合金结构设计,性能评估与应用;金属基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课题。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7项,专著一部。曾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海万秀,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熵碳化物粉体和陶瓷制备,耐磨陶瓷和多孔陶瓷。主持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10余项。入选宁夏第三批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宁夏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马胜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1年。主要从事金属耐磨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先进锌合金等研究。2016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中核集团等横向课题6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基金、国防973、国家863等项目。迄今,发表SCI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国际专利3件,合著专著2部,外文专著1章。兼任《Frontiers in Materials》、《Materials》、《摩擦学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表面技术》、《铸造技术》等杂志编委;兼任西安市铸造学会理事、陕西省摩擦学分会理事、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库专家。2022年指导学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教育部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荣誉。
石雁,女,博士,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能软体水凝胶材料、仿生关节软骨材料、能源存储石墨烯二维材料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市级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引用千余次,参与撰写专著一部,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吉政甲,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青海大学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表界面行为调控及复合材料摩擦学。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磨蚀与防护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拔尖人才(直接引进)。近年来在Fricti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青海大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谢红梅,女,1983年9月生,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2016年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长江师范学院青年人才计划等项目5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论文奖1项。
王显宗,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2011、2014、2018年分别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科技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2月入职西北工业大学刘维民院士团队,研究方向为腐蚀和摩擦。主持国青基、科工局后处理专项子课题、省基金、深圳面上、博士后基金等各类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orrosion Science,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Ener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ElectrochimicaActa,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磨蚀与防护技术专委会、缓蚀剂与水处理专委会委员,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和《工程科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辑。
郭剑,男,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台湾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摩擦学、表面超精密加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南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项目教研项目1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Friction、Tribology Internation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衡阳市雁峰区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担任Tribology Internation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Wear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专家。承担《控制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E-mail: jguo@usc.edu.cn
李雪伍,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导,功能材料特种加工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中国发明创业创新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表面工程与摩擦学、涂层表界面行为调控与应用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及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其中ESI HIGHLY CITED PAPER7篇。联系方式:lixuewu55@126.com,13886071604。
范斌,男,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目前任职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三层人才,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机电系统智能诊断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内蒙古“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项目“现代农牧业工程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人才团队”骨干成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助理。目前主要从事基于油液在线监测的磨损分析与智能感知技术、高端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智能化农牧业装备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任职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军民融合重点科研项目及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项目1项,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3项;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装甲车系列改进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内蒙古科技攻关科研项目1项。累计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王硕,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现担任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要研究方向为磨粒图像智能传感、磨损表面在机检测、磨损状态监测与诊断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企业横向项目等10余项,研发的装备磨损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了具有CNAS资质机构检验,达到了国内唯一的铁谱量化分析行标NB/T 51068的技术要求,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重大装备上得到了示范应用。发表学术论文16篇,论文总引用次数244(Reseachgate),单篇最高引用48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授权8项,完成专利成果转化4项(成果转化超100万元)。曾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一等奖等奖励。
齐慧敏,西南科技大学制造过程与测试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结冰与防除冰会员,获中科院兰化所“雅富顿”润滑科技奖,山东省发明专利奖三等奖。主要从事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学及防除冰等相关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清华大学、中科院兰化所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开放课题,西南科技大学引进人才博士启动基金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项目等;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Materials & Design, Friction,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第一及通讯作者近20篇,引用600余次,h因子为17,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3项。
窦潘,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超声反射的润滑膜厚与磨损无损监测技术,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航发产学研项目各1项 ,所研发的超声膜厚测量系统成功应用于东方电机葛洲坝发电机推力轴承、中国航发西控科技航空燃油齿轮泵径向滑动轴承、重庆望江工业风电齿轮箱径向滑动轴承。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科院一区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5项,荣获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大会最佳论文奖,兼任国际期刊NDT&E International、Measurement等审稿人。
崔权维,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吉林公主岭人。新疆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与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校科研计划项目2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一作发表12篇,软件著作权3项,专利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第十六届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持首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一门,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
文平,博士,副教授。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系主任,宝鸡市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骨干成员。201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主要从事石墨烯、有机纳米材料及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复合及其在摩擦润滑、电化学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主持科研项目(近期代表性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含氮共价有机纳米润滑添加剂的设计、合成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三嗪结构的共价有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近期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ACS Appl. Nano Mater.、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发表论文4篇。
张鑫,广西民族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教师。博士攻读期间主要从事空间滑动电接触材料的滑动接触行为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SCI论文,包括Tribology International、WEAR等摩擦学领域知名期刊。
张飞,博士,博士后,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钢铁耐磨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在Ceramics Inter、Wear、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申请专利22项。主持云南省博士后研究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专项、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联合专项等共计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云南省金奖/银奖/铜奖等奖励及荣誉15项,兼任玉溪启迪孵化器产业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导师,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耐磨材料及复合材料研究专题报告3次。参与开发“磨矿系统优化配置下钢铁耐磨材料强韧化调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技术取得了重大创新,被第三方机构鉴定科研学术成果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
阚选恩,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2018年9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究方向为高端装备复杂系统动力学机理认知及调控,主要研究含有摩擦磨损的叶盘转动与叶片振动失谐叶盘系统振动局部化能量传递。博士论文被评为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该系统性工作室得到了法国系统动力学国家实验室 AnthonyTacher 教授的系列引用与高度评价。近年来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振动工程学报》《ASME 高水平国际会议》等发表论文 13 篇,国家发明专利 3项。
肖衡,博士,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期从事天然牙齿摩擦学、生物润滑与仿生摩擦学等研究。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多次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在《Corrosion Science》、《Fricti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SCI收录)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
赵凡,博士,特聘副教授。育和工作经历:2010.09—2014.07   燕山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学士2014.09—2016.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2016.09—202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2021.07—今  西南科技大学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特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多元复合涂层制备、涂层耐磨性能及机理研究
陈飞,西安交通大学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主要从事陶瓷轴承材料强韧化改性、自润滑陶瓷轴承材料、多相流模拟等方向研究。Tribology International、MSEA、JAC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EI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
吴吉展,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重载传动与系统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团队长期从事高性能齿轮传动创新设计与抗疲劳制造研究,着力解决以航空、航天、风电、船舶、汽车为代表的重要工业中智能传动与装备的核心科学问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机重大专项、国防基础加强项目、装发预研共性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联合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发明专利50余项。吴吉展博士在齿轮疲劳失效与强化机理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阐明了表面完整性对齿轮疲劳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掌握了二次喷丸-滚磨光整-防护涂层的齿轮高表面完整性加工方法,研制了国际承载能力最高的齿轮样件之一。获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奖学金、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参与筹建航空齿轮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参与修订行业/企业标准2项,参与编写《齿轮喷丸强化机理与应用》专著,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Mechanical Sciences、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机械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8篇,公开发明专利5项,协助指导本科毕设、优异生、实习生10余人。
屈荣,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吕晋军教授。于2019年在西安文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21年转为博士研究生,目前仍在攻读博士学位。现阶段的专业方向为提琴用松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以及离子液体+纳米凝聚体的固液耦合润滑研究。
肖仕臣,新疆大学。研究方向为强烈淬火,研究生报告题目为球墨铸铁强烈淬火后摩擦磨损性能初步研究。
严凯,来自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碳材料研究院,师从林乃明副教授。课题组围绕机械摩擦与表面技术先后在表面技术、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JMST、AS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研究领域涉及表面织构、计算模拟等方面,此次汇报的“0Cr18Ni9Ti-U71Mn 摩擦副高速重载磨损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内容,将简要地介绍关于利用有限元方法实现摩擦磨损数值仿真的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完成速度100 m/s以上、载荷2000 N以上时摩擦副的磨损行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较高。
张琦璇,女,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流体动密封技术。
舒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高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黑磷/聚合物自润滑涂层,参与课题自润滑复合材料表面冷喷涂加工,参与论文发表:赵省良,高原,舒晨,王伟.黑磷改性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J/OL].复合材料学报:1-9[2022-09-17],参与专利发表:一种聚醚醚酮/黑磷自润滑复合涂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陕志强,男,回族,甘肃平凉人,现系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功能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团队2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木质基可降解树脂基体材料及新式纸基摩擦材料。研究生期间已经发表专利5篇,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科研项目2项。注重自身综合发展,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栗小茜,女,中共党员,陕西科技大学在读博士。要研究方向为可回收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和力学性能的优化。中国力学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
陈少华,河北沧州人,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0 级化学工程与技术(复合材料) 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 年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橡胶基摩擦材料、树脂基摩擦材料以及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参与的课题主要有“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湿式摩擦性能及机理研究“和”  转辙机摩擦材料研究“。目前已撰写论文 3 篇,发表中文核心一篇, 一篇中文核心和 SCI 在评审,一篇发明专利(已受理)。在研期间参与了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擦密封材料学术交流会和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摩擦密封材料学术交流会。2017 年参加广西区创新创业大赛区级立项(负责人),  并顺利结题和 2022 年参加广西区互联网+铜奖(负责人);连续 3 年获得硕士学业二等奖学金一次和三等奖学金两次。
段凌峰,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目前为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硕士,师从为郭剑副教授。研究方向类属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纳米摩擦学,主持一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毕业论文课题为“辐照缺陷对氮化镓表面微观去除与亚表面损伤影响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推荐阅读

王中林院士:双相接触起电中的电子转移与电子跃进>>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基础科学及理论>>

雒建斌 :摩擦力会消失吗?| 格致论道讲坛>>

【蔻享科讯】本征可拉伸摩擦电子学晶体管,实现主动式触觉传感 | Research>>

EcoMat摩擦纳米发电机在线直播>>

编辑:黄琦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