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微系统与混合集成技术专题论坛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3-08-02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CEIC),将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重磅重启。微系统与混合集成技术专题论坛将于4月2日举办,论坛邀请毛军发院士、鲁加国研究员、邓少芝教授担任主席,段宗明研究员、佘峻聪教授担任召集人,邀请赵正平研究员、杨银堂教授、赵斌教授等领军专家和企业家,讨论和展示微系统领域的硅光技术、毫米波异质集成技术、异质异构集成、chiplet三维集成以及面向新一代空天信息系统的阵列微系统等最新研究进展。



专题论坛议程


论坛嘉宾



毛军发

深圳大学校长


个人简介:

毛军发,1985年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2022年1月,2022年2月担任深圳大学校长。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各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9××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和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IEEE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微波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射频与高速集成电路、射频智能感知技术。已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IEEE 刊物论文17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成果用于我国一些重要装备研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发言题目:毫米波异质集成技术


议题简介:异质集成技术可将不同节点的化合物高性能器件或芯片,硅基低成本、高集成度、高复杂度的器件或芯片,微机械、微光学、微能源、微流动器件与子系统,以及无源器件与天线进行集成而实现更高级别的集成电路或微系统,能够突破单一工艺集成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极限,在民商和军事领域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毫米波异质集成技术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段的电路系统的异质集成技术,是异质集成的焦点与难点。由于高频工作、半导体输运-电磁-热-力多物理效应、复杂多尺度三维结构、高密度异质异构集成等特点,毫米波异质集成电路还有诸多重要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本报告将概述异质集成技术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其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介绍作者团队的一些研究进展。


赵正平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组副组长,专用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简介:

赵正平,研究员,1970.3 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分配到河北省井陉县电讯器材厂工作,历任二极管筹备组组长、二极管车间主任和厂技术员。1979.3-1982.12 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12-2002.5在电子第十三研究所工作期间,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主管科研的副所长和所长。2001.9-2008.5参于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历任党组成员兼总经理助理和党组成员兼副总经理,集团科技委副主任,2013.4-2018.3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外部董事。2004-2008年曾任“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9××项目的首席专家,2008-2012年曾任“SiC微波功率器件和GaN MMIC ”科技专项的项目的总设计师。2012年-2020年曾任“下一代GaN毫米波与高速集成电路”的9××项目的首席专家,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导,2017年-2021年曾任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组顾问。目前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组的副组长,专用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发言题目:Chiplet基三维集成技术与集成微系统的新进展


议题简介:当集成电路技术开始进入“后摩尔时代”,三类新的技术创新应运而生,继续推动集成电路新发展。其一是具有13.6nm波长的EUV光刻技术提高了图形化的精度并减少掩膜版的数量,使集成电路跨过10nm节点,直接进入7nm,以及5nm、3nm及埃米时代。其二是所谓的SoC分区和“chiplet”(小芯片)基3D集成技术。该三维系统集成技术平台具有很高的互连密度高,带宽高,能源效率高,形成了提高成品率和降低成本的新范式,并可能成为摩尔定律2.0版的发展基础。其三是通过在CPU旁边添加特定的神经网络算法的加速器芯片来提高系统的计算性能,即神经网络芯片,可使芯片的计算能力维持2.5×/年等效GigaOPS / W。本报告重点介绍chiplet基3D集成技术和集成微系统的新进展,包含chiplet基3D集成技术、chiplet之间的宽带互连、布局布线与时序收敛、chiplet基微系统热管理、CAD设计与chiplet基集成微系统等关健技术的突破。


鲁加国

历任中国电科38所副所长、中国电科43所所长


个人简介:

鲁加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所研究员,是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和微波分会委员,享有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国电科38所副所长、中国电科43所所长。长期从事微波成像雷达理论与工程研究,在空间成像雷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1项(其中美日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6篇。


发言题目:天线阵列微系统中的多物理场问题


议题简介:发展空天信息是国家安全的信息保障,也是落实“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有力举措。高分辨率对地微波成像雷达是空天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围绕高分辨率对地微波成像雷达对天线高效率、低剖面和轻量化的迫切需求,探讨了有源阵列天线的现状、性能瓶颈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天线阵列微系统中值得研究的科技和工程问题,重点分析了跨尺度天线阵列微系统的中的光、电磁、热、力等多物理场的相互耦合问题,以及天线阵列微系统在多物理场相互耦合作用下的电磁兼容问题、热/电/力学可靠性问题,围绕天线阵列高效能和高可靠性设计目标,介绍了多物理场耦合及其受控理论、跨尺度系统多物理场的建模技术、多物理场一体化协同仿真技术、多物理场匹配混合集成技术,并对天线阵列微系统在下一代对地微波成像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杨银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


个人简介:

杨银堂,教授。1984年至今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科研教学工作。在高效模数转换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混合信号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三维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研制的高效数据转换器电路、高分辨率CCD相机信号处理电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7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言题目:高效模数转换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议题简介:模数转换器是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报告研究分析了模数转换器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介绍了在高效模数转换器架构、关键电路、误差校准、低功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流水线-逐次逼近混合型和可配置型模数转换器新型系统架构,实现了速度-精度-功耗的协同优化,解决了电路速度、转换精度和电路功耗难以兼顾的难题。设计了阵列采样、相关双采样-可变增益一体化等关键电路,有效提高了模拟采样精度。采用伪随机码注入等数字后台校准技术显著降低了工艺误差、时钟偏差和寄生效应引起的精度损失。基于国内工艺,设计完成了高速、高性能、低功耗、可配置等系列模数转换器集成电路/IP核。

针对工程需求,设计研制了CCD相机电子学集成处理系统芯片。突破了低噪声、高精度、低功耗等关键技术难题,采用完全正向设计,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集成度CCD相机电子学集成处理电路,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自主可控。


邓少芝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个人简介:

邓少芝,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执行理事会执委和秘书、中国真空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和副理事长、中国真空学会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微纳结构电子光子研究,重点研究“太赫兹至中远红外”、“深紫外至X射线”两个谱段中的信号产生与探测的核心元器件,在冷阴极材料与器件技术、高频电磁波辐射产生新方法、太赫兹波探测新材料新器件原理等方面做出系统性、创造性贡献。曾任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发言题目:微纳结构的光电响应新效应及功能化研究


议题简介:主要介绍二维原子晶体的太赫兹波与中远红外光极化激元效应及其探测功能应用的研究,包括电磁场精确地裁剪局域到结构中、强束缚电磁场与二维原子晶体元激发的相互作用、二维材料极化激元的功能化等。


赵斌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产品与设计服务副总裁


个人简介:

赵斌,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产品与设计服务副总裁。


发言题目:后摩尔时代,硅光技术趋势与产业化路径探讨


议题简介: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一、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演化路径

二、硅光技术趋势与产业格局

三、硅光产业化路径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段宗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

段宗明,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射频与毫米波集成电路,带领团队解决了CMOS射频芯片设计中的多项难题,开发出了10多款硅基射频芯片,在多个国家重大装备上实现应用,累计量产超过了100万颗;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在包括芯片领域顶级会议“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和高水平期刊IEEE Trans. T-CASⅠ等在内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佘峻聪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个人简介:

佘峻聪,博士,教授。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微电子学科)。研究兴趣包括微纳加工技术与工艺,微纳加工装备及部件,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

参会注册


根据会议工作安排,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现定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本届年会以“电子新时代,强国新征程”为主题,将组织1场主论坛、30余场专题论坛,汇聚国内外50余位院士、300余位国内顶尖学者以及知名企业专家,年会同期还将举行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这一盛会,与在场嘉宾碰撞思想,共享成果,共同探讨学科前沿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请您尽早与组委会联系确认参会意向。



扫描上方二维码注册。或电脑端访问进入电子年会官网注册参会:http://ceic.cie.org.cn/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和军芳 赵琦  李芳 

联系电话:4008061889 010-68600747  68600756  

电子邮箱:academic@cie.org.cn

学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普惠南里13号楼





推荐阅读

【会议注册】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

掺铒光子集成器件及应用>>

集成微腔光学频率梳及应用>>

可原位调控的集成光学克尔非线性>>

硅基光电子核心技术及规模化集成应用之路>>

光电芯片、器件与集成>>

小系统相变的微正则拐点分析法>>

微机器人及微系统国际前沿论坛系列报告>>

毫米波器件与微系统研讨会>>

【重磅发布】蔻享会议服务系统正式上线>>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