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学普通话,原来学的是这个小县城的“方言”

涨知识的 央视频 2021-02-23


前段时间,河北承德农民大叔于新伟,用播音腔朗诵《再别康桥》的视频,引来不少网友点赞。网友纷纷表示,一开口就被惊艳到了!


点击视频

再感受一波他的磁性声音↓↓

▲守山大叔朗诵《再别康桥》受关注

央视频号:万象


看完视频,有没有被于大叔的嗓音迷倒?还有网友喊话大叔,“求开电台专栏”。其实对于朗诵,于大叔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



守山大叔除了嗓音条件迷人,普通话说得如此纯正也让网友纷纷点赞。你知道吗?守山大叔所在的河北承德,曾是普通话的采集地。


你学的普通话其实是这个小县城的“方言”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是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滦平,与北京一山之隔,被称为“普通话之乡”。有网友说:“学普通话,原来学的是滦平方言!”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要想让天南海北的人自由交谈,是一项艰巨工程。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通用语言体系,并向全国推广。然而,依照何种标准形成最终的规范,众口难调。


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


▲资料图:国家语委来滦平采集样音


从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里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在这种背景下,滦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


为何滦平成为普通话的发源地?

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人说:“在滦平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是滦平人,他的普通话水平至少是二级甲等!”


其实,滦平与普通话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


明朝初年,征战不断,中原地区人口锐减。于是,地处山区、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小的河北北部山区成为当时人口内迁的重要基地。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下令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一片无人区,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清初再次从北京周边向滦平移民开荒才得以改变。



▲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 图源:视觉中国


“滦平明代以前的方言究竟是怎样的,现在已无从考证。而明代滦平200多年的历史断层,像磁带消磁一样,‘洗’掉了原来的方言,滦平成了一盘等待录音的空白磁带。


明朝的官方语言为南京官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随之而来的南京话就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满清入主北京以后,积极学习汉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化,他们学说的北京话,就逐步成为清代推广的新的北京官话。这个时期,恰好是满清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的高峰时期。



▲资料图:朱棣迁都北京后

庄田与京城交往密切,受当时北京官话影响较大。滦平像是空白磁带,大量来源多样的移民没有强势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广的北京官话。可以说在清朝时滦平就是北京官话推广的先行区,影响广泛的北京官话最终成为普通话的前身。


点击“阅读原文”

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央视频 Get更多小知识


▍主编:杨浪

▍编辑:梁妙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公众号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