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18 2020年IPHO金牌得主孙睿的学习心得

陈晨讲数学 陈晨讲数学 2023-11-15


这两天一边做事一边回顾过往, 突然想起来去年我找孙睿约过稿,后来我两忙别的就把这事给忘了

孙睿同学是2020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同时因为他跟着我学了很多年数学以及天天抄笔记的睿爸,所以也是2020年的数学国家集训队队员。(这个推导似乎有点不严谨

做这个心得专栏的主要目的是博采众家之长,希望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想法,大家可以多读几篇,找找适合自己的。后期也想多找一些海外的,女生的,其他学科的心得。

我想孙睿的经验应该对很多类似的同学很有帮助。(p.s.我当年也是物理和数学一起学,但我实验实在太菜了, 往事不堪回首......)

                     以上为考古记录

       后来孙睿又三易其稿(以下红色部分为我的备注)


整体
1.好团队(同学老师)非常重要。我确实在方方面面从教练/同学/学长/学弟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我们学校把物理竞赛组织的非常好。
2.多和同学老师交流。每个人擅长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总有某一个方面强于自己。对于同一道题,不同的人也会提出不同的思路和神仙解法,延伸出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条主要说的是数学,数学一定要举一反三,多多思考总结讨论想法.大忌是记个答案就完事了,这是通往学渣之路.
3.记笔记很重要。平时遇到的任何可以学习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助力。就考试来说,如各种引理、常用结论、小技巧、不会做/做错的题,容易出现的低级失误,如何避免丢分等等。
4.对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掉以轻心。简单题也要认真对待,看似简短的题可能蕴含着大坑。不能见到一道题觉得差不多会就不去动手做了,这样永远也发现不了可能出现的小问题。
5.想要稳拿到奖,就要有远超过它的实力。考试是具有随机性的,题量越少涨落越大。并不总能保证题目不撞在自己的弱点上。
是的,实力强只是考试考好的"概率"更高.所以不要用一次考试成绩评判自己的水平.
6.要有一个阶段性的信念来支撑自己的学习计划。宏观上可以是这一年我要进队,以此来规划一年该干什么,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微观上可以是这一周我要学完这两章,没有ddl就创造ddl,防止自己过度摸鱼。
虽然热爱,但仍然容易摸鱼,这就是人性.(所以有时要引入外部力量帮自己)
7.教练的经验见识远比自己丰富,很多时候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虽然当时自己可能并不觉得)。遇到问题(不仅是题,还有学习规划等等),可以找老师聊一聊。同理,也可以多请教经历过竞赛的学长。

.平时学习
1.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又以模拟题最贴合考试。做题的目标大概是以下4点:
1)学新知识的时候辅助自己理解这一堆公式干了一件什么事;
2)见识基本的题型,掌握做题的技巧和套路,积累足够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库;
3)查缺补漏。有的细节(比如算黑体时状态数×2)可能平时没有注意就漏过去了,导致在考试时出现各种小错误;
4)考前把自己的做题状态尽可能提高到巅峰。
 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只为了:1学到新想法2考前无奈模拟考,其中2这种事少做.(毕竟只有几场很关键的考试)

2.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库。读完一道题,反应出出题人想考的是什么东西,有哪些可以尝试的解决思路,容易在哪些步骤出错,自己用什么方法速度比较快,怎么样写过程比较清楚,又用什么方法容错率比较高。

3.学习四大可以以一个很高的视角来看物理问题,对自己的物理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虽然复赛决赛并不会考(不过可以套上初等的外壳),但对于集训队是必要的。普物则和竞赛内容一脉相承,应该学一学。和数学的学习大学知识没有用不同,而且物理竞赛中学到的大学物理/数学知识可以让你在之后吃1~2年的老本。
学物理竞赛要学习大量的大学知识,对以后也蛮有用.搞数学竞赛从考试来看不用学大学书.(但很多人会很有兴趣提前去看)
数学竞赛培养出的数学素养用来学大学数学一般是很轻松的.(我当年就是大学开学利用2周军训间隙,把数学分析一学完了)

4.要善于总结掌握整体脉络。新知识的学习最好要抓住整体的脉络(可能针对学四大),知道它的主干思想是什么,这门课的动机是想干什么,从一条条基石出发,一步一步搭建到最后能实现什么目标。
对!大学的书读上几十页就要搞明白他到底要干什么,否则就会迷失在一堆定义概念中.其实有的东西你知道他要干啥之后你甚至可以自己推,比如分析力学和勒贝格积分.


.考试技巧
1.掌握适合自己的做题流程。我是习惯先挑软柿子捏,如果上手有点卡那就跳过去,先把简单题拿到手,不要死磕某一道题。争取快速在小于一半的时间内拿到大于一半的分,给自己一个好的考场心态,再做剩下的题,这样更从容一些。
先有几个题可以保证基础心态.
2.需要注意的细节。全部展开实在太多了,比如复杂问题不要漏掉考虑某个力、电子有1/2自旋态数要记得×2之类的(这个例子不是决赛内的)、需不需要分类讨论、又或者是代入特殊值检验答案、做实验的小技巧等等,每个板块都能整理出很多页。原则上是把平时的练习和模考都当成正式考试一样认真对待,所有学到的小技巧、踩的坑、可能犯的错都应该积累下来,给正式考试积累经验。
考前记得看
3.考前以及考试中(≥2天的考试)中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

4.对于时间比较宽松的考试(包括CMO,不包括复赛决赛高联),吃点东西喝喝水,出去溜溜弯是很好的操作,有助于调换思路和调整状态。

5.本条针对高联: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高联标答肯定是用很基础的方法做出来的,不要想的太过于复杂了。比如几何,用相似共圆共线等东西就足够了。



所有打赏将转交孙睿同学。




(凑300字专用)


      陈晨,学而思数学竞赛主教练,教学数学竞赛已有十几年,培养了二十余名学生获得imo金银牌。   


注:我为什么做这个公众号
我当年学习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的时候,资料相当匮乏。执教后,深感到优质的竞赛资源十分稀缺,虽然现在有不少线上课程,但缺乏完整的体系和详细的学习规划。所以希望发布一些资源,最终形成一个全免费的从高联到国家队的体系:

标常规数字的思考题系列 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思考题,一般需要的知识不多,对思考水平要求很高,感兴趣可以试着做做,一般对目标远大的同学很建议从很早开始多做有思考深度的问题。

S学习经验交流系列是我或者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A活动系列是活动相关,一般包含当年高联、冬令营、集训队、IMO的个人解答评析。

X系列是免费的视频课程,开放网盘下载。

课程介绍和讲义系列是最新的课程、部分讲义及报名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