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伸骨自缩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也可叫伸筋,因为筋伸骨自缩,只需要练伸筋不用练缩骨,筋只要拉长了骨自然能缩。所谓“内牵挂”是指持桩身内感觉有皮条牵挂,有往回扯的感觉,似乎要把人身拽缩成一团,人自然与其力对抗往外撑,这种状态叫“内牵挂”,这样出撑力。“外牵挂”是指身外,远处有皮条往外拽,似乎有“五牛分尸”的感觉,持桩者自然要往回拽与之对抗产生抱力。撑力就是伸筋,抱力就是缩骨,撑三抱七是也。“内外牵挂”这个意念的产生来自于功到自然成,只要练习方法得当,当功夫一到,此意念自然产生,不要凭空暇想,否则想出来也是幻想,假的,得不到真正的撑抱力。
伸筋练习的关键:
(1)双腕要扣。
在双手形成抓物状后手腕向上扣或向下扣或向侧面扣,总之要扣手腕。根据桩的姿势选择扣手腕的方向,扣手腕可拉动两臂和身体的横筋。拉筋时要循序渐进,扣手腕时可稍微用一点力,只要感觉紧了就可以了,也不要过紧,否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站松了以后手腕继续微微用力,身体某部位感觉紧了就可以,如此循环往复可自然产生争力,产生争力后运用争力去拉筋。用此种方法筋逐渐被拉长,功夫一到自然形成伸筋缩骨,撑抱互为。
(2)头顶项竖,坐胯提膝。
(3)脖子后靠。
可拉动腰部大筋,腰一挺,丹田自然充实,其方法参照扣腕拉筋法。
(4)坐胯。
什么叫“坐胯”,坐胯就是腿部的弯度,腿部往低了蹲,要循序渐进,蹲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坐力”。“坐力”持久后两腿自然产生“夹力”,即前腿有往后的意思,后腿有往前前的意思,两腿形成“夹力”。“夹力”拉前腿后面的筋,后腿前面的筋,夹力持久后自然产生双足十趾趴地力,双足趾趴地,方可拉动两腿全部的筋,十趾趴地持久后可自然产生双足踩进地下力,如同树栽根,此时趟泥力才自然出现,两腿有坐胯、提膝、裹、趴、夹,踩力自然出现。
拉筋拉到全身上下无论怎么使劲,使多大劲都紧不了,就说明筋长了,够用了,此时伸筋缩骨锻炼基本完成。
“伸筋缩骨”的练习是整个拳学中最难完成的学业,这段时间的练习时间最长,最痛苦,有很多人由于这段时间熬不过去而辍练。据芗斋老先生讲,郭云深先生授徒决不迁就学生,只要在他门下学徒必须经过“伸筋缩骨”的练习,这种练习非常残酷常常被人称之为“上刑”,别人给“上刑”还好说,关键是自己给自己上刑,疼痛难忍。有很多练拳者因忍受不了这种痛苦而选择放弃。
在芗斋老先生随郭先生习拳时出出进进有几十人,最终熬过来的只有芗斋先生一人,芗斋先生说我终于挺过来了,郭先生这拳就是给我预备的,一般人练不了扛不过来。郭先生就是通过这种练法使学者从“大紧”而到“大松”,从而奠定拳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功夫”。芗斋先生说:“只要过了这一关,就相当于拳学中的博士,以后拳学道路一片光明”。芗斋先生还说:“过了这一关也不定就准能成为拳术大家,但拳术大家必得过这一关,不过这一关肯定不会成为拳术大家”。李洛能、郭云深、尚云祥都闯过了这一关,最终都成为拳术大家,只要有了这种功夫即使成不了大家也算是有功夫的。
有了“伸筋缩骨”的功夫,力可就不一样了,其它运动练的都是肌肉的力,下大功夫的人也只能得局部筋骨力。“伸筋缩骨”法得的是整体“筋肉若一”的力。筋骨力可产生静力——即不动之力,王芗斋先生讲的“持环得中”就是这种力。“持环得中”在技击中有妙用,以后再讲。筋可把人连接成整体,即“气生于骨而连于筋”,整体力在技击亦有妙用。人的运动靠肌肉,动时可产生力,人在较技时,运动靠肌肉产生力,但两力相交瞬间是不动的,需要静力,筋骨力则产生静力,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力是筋骨力与肌肉力共同完成的,完成得好即为“筋肉若一”。这种运动之法非“伸筋缩骨”功夫不可得。“伸筋缩骨”这功夫可使人力透三节,“气贯四梢”,而“三节四梢齐,五行必合一”。“三节”是指人体各关节、各部位都有力。“三节、“四梢”、“五行合一”是技击训练中“身法”、“步法”、“手法”、“上法”的基础,没有基础,技击各法均无法得到。
“伸筋缩骨”可使人产生自乘力(自挣力),其它运动的力都来自动作幅度的惯性力,芗斋先生习惯称之为“抡力”、“砍砖头的力”、“闭眼大撒手的力”、“一出手一大片的力”。伸筋缩骨可使人在没有惯性,没有动用幅度的情况下产生力,武术大家的力一般人理解不了,实际上就是这种力,这种力芗斋先生习惯称之为“自乘力或自挣力”。总之,“伸筋缩骨”产生的力与其它运动产生的力是截然不同的,它是中国功夫的专利。其它运动是产生不了这种力的,中国功夫与其它运动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这个阶段细分的话,又包括6个层次。
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
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
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
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 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 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
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发力时以丹田(骶骨)为中心(力量的源泉),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肩胛骨)上下相错(其功力来源于“周身整体拉抻量〈即周身关节的伸缩量〉”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即太极拳经云'牵动往来气贴背',此时在格斗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挥洒。
第四步:身法力(躯干力)
只有真正具备了身法力,内家拳才能称得上登堂入室。那么身法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六艺”上身后,所具备的功力!那么什么是“六艺”呢?六艺指的就是心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豹(抱)头”“鹰爪(捉)”“雷声”。形意拳将“鹰捉”定为“母拳”(“三体式”定为“母式”),删去“雷声”将“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称为“四相”。那么“四相”的内涵是什么?又如何练成呢?它须要丹田内气充足,并能气贯周身。躯干内气血充盈,内劲在躯干内膨胀,并胀开各大关节,有的人把它叫做内在的抻筋拔骨。传统练法有:“开肩”“开胯”“开胸”“开背”“开肋”--------现在的武术界大都得窥一斑,而很少有人知全貌------ 老一辈的武术家虽得其要,但大都秘而不宣。记得笔者刚学艺时,曾问恩师,上盘,中盘和下盘,哪一盘是修炼的重点。恩师说,是中盘,中盘若要领错误,下盘永远练不成!
后来在漫长的修炼过程中,我慢慢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修炼中盘最关键的要领,是要做到“腰马合一”,即是躯干和下肢筋力连结,劲力贯通。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开胯”,有的门派叫“撕胯”当胯练开后,骶骨下插,人体总重心降低,下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得上来,躯干的力量也才能真正传导至地下,“鸡腿”的功能才能真正体现!举步轻如狸猫,落步稳如泰山!身不受力的间架才能真正形成!这叫做“七星拱梁递力”。(开胯,松胯,松尾闾等功法在各大门派中都有,但都在秘传-----非入室弟子而不传!唯我除外!“鸡腿”练成之后,是练“龙身”,我们练的“龙身”可不是“龙折身”!练的是周身的劲力在躯干内畅通无阻!练得周身劲力在体内,上下贯通
左右贯通!交叉贯通!练的自身在前伏后仰,左歪右斜,上下起落,前进后退,整体旋转和进攻受阻时,自身身形在常有看来,已无法用力的“错误”情况下,内在要领依然正确!周身仍然劲力贯通,得机得势!“龙身”与“虎豹头”须同练!我们只所以不用 “虎抱头”一词,是有我们的道理的,我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武术资料中,与弟子们表现了这种功夫(恕我孤陋寡闻)!即是在单腿独立的情况下,颈部可以悬起体重超出自己的人,而自身不动不摇,这说明颈部所受之力已经传导至脚下,从头到脚下劲力已经初步贯通!试观虎豹颈部之情形,始知笔者所言不虚!“虎豹头”是指虎豹的劲力直贯头顶,(尚须有”顶心暗缩”之意)!前贤之意是为了让我们体认虎。豹头颈部的用力状态,让我们领会仿生学的原理!
第五步:整体劲力
整体力需要通过桩功训练,达到整体骨架贯通,筋力连结,周身充满弹性,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胯到手指柔韧无比,形意拳是由大枪演化而出,八卦掌是由双刀演化而出,王芗斋对外曾言“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见《大成拳论》);而对内部所传的是“拳不成,兵器找”,就是说“凡是拳法练不到的地方,就须用兵器去强化”,您看姚宗勋,张恩桐,王选杰,以及那些太极拳家,八卦拳家,形意拳家,无不推崇“抖大杆”或“抖大枪”,尤其是心会掌创始人赵道新先生更是把“抖大杆”提到了无以复加的位置。只要循着用兵器的窍门去琢磨,各种运劲的诀窍很快就就会通了。整体劲力形成后,无须有意发力,动即是力。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动态中发力,且威力不减!
第六步:浑圆力(六面整体浑圆力):
本步主要是练习“五心合一”,把周身散乱之气归于丹田,“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本步功法没有扎实的桩功做基础,可以说根本练不出来。桩站对了,筋肉牵扯、骨骼支撑、五脏充盈,周身膨胀,气血灌注四肢稍节有膨胀紧绷之感,手指如韧性极大的钢钩,真正明白了“口如钢钩刺如刀,硬如铁石粘如胶,相见如婴儿,举手不能逃!”这时周身既有膨胀的力,以有回收的力,回收的力越大,则膨胀的力也越大,这是否矛盾呢?答:“有矛盾,但又不矛盾!何也?有矛盾,因为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矛盾。比如:小时候我曾见过一位少女出嫁,她的母亲和她哭成一团。
当时我就想:如果喜欢女儿出嫁,就应该高高兴兴的送她出嫁,如果舍不得,就干脆不嫁!干么要哭呢?实在想不通!渐渐地长大了一些才明白,虽然母亲舍不得女儿出嫁,但又不能不嫁!这就是一个矛盾!所谓的不矛盾,是因为这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见老马同志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大道理就不说了)也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新买的自行车,骑了一段时间后,车条变得松了,这时需要“紧条”,也叫“盘条”这个道理大家都不得懂,把车轮四周都往中间紧,为什么向四周的支撑力反而更大了呢?反而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是什么原因呢?所以说不矛盾!这同站桩是一个道理!”体质弱的人只有经历这一过程,才能由弱转强,才能够和先天条件好的人一较高下,这一过程,大约需要十个月,绝不可速成!练到一定程度,头部象有空气的阻力下压,并与浑身各部位阻力相配合,胯坐上了力,膝盖也好象顶上了力,浑身各部位各关节全要靠上东西,身体外部好象被空气阻力固定住了,间架内部整体连通,梢节越来越沉重,稍节越用力身体越松,平常走路时两腿都能感到空气的阻力,练拳时身体各部位有强烈的依托感,此时周身关节的伸缩量越大,功力越强,真正骨骼相挣所发之力,外形几乎看不出来。对方只能见到我周身微微一抖,而我只觉后腿骨骼猛得一挣,绝不是仅靠后腿蹬地的肌肉收缩之力,而是周身的鼓荡骨骼内部的挣发,此时才能真正具备“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强大实力!实战中有这种功力做后盾,还何怕之有!
习武的你,还在盘珠串把件么?
是时候盘玩我们习武之人自己的宝贝了!
↑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商城购买 ↑
六川武备 小叶紫檀武术防身酷棍正式开售!
目前全世界木质酷棍中 材质最好,工艺最精美,没有之一!
习武之人随身盘玩,值得收藏的防身佳品!
每一根都精选小叶紫檀二膘老料,好于你平日盘玩的绝大部分小叶紫檀珠串跟把件!
你 也可以是一个侠者!
推荐阅读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