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极大师刘云樵论传统武术

国术馆 2021-08-13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近数十年来,“中国功夫”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一种风气,一股潮流,由中华国而会七十五年所举辨的『中正百年纪念杯及第五届世界国术锦标赛』中,各色人 种云集的盛况,即可略见一斑,然而,据传大陆上也在举办世界性武术比赛,以遂其统战之目的,诸君试想,在这种对峙的状况中,我们实不能不居安思危,检讨自 己,策励将来。


东方武术尤其是古老的中国技击,因为它和文化融吾而蕴藏了博大精深的内涵,莫说外人,即便是我们自己中国人,不得其真传,亦恐难以体会武术的真谛,也因 此,国术界近几十年来,始终以兼容并蓄的度量,把算得上属於国术范畴的技艺,一股脑儿地全收到旗下。


彼此还算相安无事。但是,诸君想想,保守、稳定的作法,在有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毋宁是一种退步吧!更何况中共在北平、南京、西安、广州等地设置了体 育学院,专门培养武术人才。而在东西方国家中卖弄,作为其文化统战的策略手段之一,幸而。自WG以来,大陆武术家凋零殆尽,使得真正武术已经没有了,而今 训练出来的人才仅著重在动作的花俏眩,是不值行家一瞧的,然而,我们亦不能就此而高枕无忧呀!

目前国术界包罗万象的做法,在和谐和团结上固然殊堪称道,自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推广及水准的提升上,却产生了大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以跌打 损伤为专长的国术馆教练,让他去教技击,或是一个擅长丹功、气功的去教青草治病,同样都是人才的误导与误用。以国术界这麼一个大团体而言,在共同为中国武 术尽力的前提目标下,应该予以分类,如此一来不仅有助於每一类水准的提升,而且将会使得国术会及政府主管部门,在辅导、研究及执行上更为有效及便利。反过 来说,大了统统挤在国术的旗帜下,泾渭不分,不仅我们国人无法认识国术的真藐‧国外人士更是一团迷糊,而且也无法个别地研究发展,终其结果,必是大家一起 和稀泥,国术日趋没落而为世人所嗤笑罢了。


鉴於此一迫切的利害关系,个人认为由於每一类自身性质不同,内涵不同,实有必要在统一的国术会下,划分成立各类部门,然后集同性质、同内涵的人才, 於各部门相互切磋磨练,如此,方有希望在一片慵懒散乱中,把国术振兴起来,进而发扬光大。管见如此,我以为在当今纷纷芸芸的国术界,可略分为下述六类,而 每一类中其造诣深浅自然不一,其重、点是在如何分辨而如何管理之而已:


一、丹气类:


社会上目前正流行某某丹功、某某气功等教人练丹、练气的风气,它的产生背景不消细说,诸君也知道是为著那些自觉机能或气机有障碍者而设的,由於它标榜简单、易学、效果快,因此这一类学习的人口比较多。


其实,养气、练丹本就是一件事,儒道释三家都有这门功课。孟子常讲「气以直养而无害」,「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释家静观坐禅,调息观照工夫中也含摄有此;而力主性命双修的这家玄门之士更是不用讲了,其调龙虎、合乾坤,无非是练个元气金丹而已。而人之一身,其动作活泼,离不开呼吸气血以及脑子心意的观测指 挥,凡人不明其理只能任其变化。


三教则主张从一动一诤、一呼一吸中,寻其本源而加以修炼。在武术技击方面来讲,气炼丹田尤其是一门彻头彻尾的修炼工夫,不可须臾离也。因此,在武术上,内 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更藉排打、调息工夫便内外合而为一,可养可用。在三教方面则加上心性修养工夫,济世渡人的学问,可以说是把一呼一吸的技巧扩充到极 高明博厚的境界。不过,上述之三教,乃至融合三教的武道,其主要的作用在於使人回返自然的本质。当今社会流行的未必就是这些大道理吧!

人莫不有呼吸,凡人呼吸以维持生命,而一位深於技击的武术家,於一呼一吸间即可立判生死,其间相距却不能以道理计。目前流行的丹功、气功和三教相较之 下,亦是相去甚远据我所见,习此类功夫者大半是身体某些系统有毛病、阻塞或是机能衰弱,这些人、平常就好逸恶劳,又缺乏运动的调养,在他们必中只盼望有简 单而具神效的健身法,为迎合这种心理所能教的东西,只是些下层的简单呼吸动作,或是持续性的肢体关节活动,而要求其在空气新鲜,林木繁茂之地习练,不过是 兼收自然的滋养功效而已。、言种教导方法,虽有活动气血身躯的作用,然而人身之呼吸气血,除了要活泼畅旺外,更须平和怡静,以免暴胀骤促之危。而心存速效 的必理,易使气血浮促,一身肌肉关节易紧张,由此而练呼吸,恐怕尚未收其效而弊病早已暗存了,肢体上局部而机械性的运动,不得充份的气血培养有如空锅火 煮,所造成的运动伤害更是不可不注意的流弊。


二、青草类:


这一类最为明显,也最易区分,其人数亦为最多,以可从武术类中分离而出,盖其在谋生的需求下,与一般国术馆治理跌打损伤的工作,都是远超出对武术的修炼 了。这些并不是坏事,至少在地方乡里的医疗上,治损伤的青草店、国术馆多少也有些贡献。进而言之,跌打损伤、接骨治病的医技,和针灸学一样,同是中国医学 中一套有理论、有系统的学问,惜因无人研究。遂日渐式微。试看擅长接骨之类的高明技师,其运用这门医技的效果,比诸西医使用夹板钢架者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妙尤在近於天生而无骈生畸变之后遗症也。


现在,针炙日渐受到世界尖端医学的重视并采用,而跌打损伤、青草药等中国传统医技,也应及早做文化财产的保存工作,更进一步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分析研究,相信必能在这方面大放异彩、造福人群。


三、美技类:


武术走上花俏,称之为花拳绣腿这一类的技巧,是有姿之美,而无势之力。虽然如春花夏叶,终究缺乏秋冬肃杀之威.因此除能供赏心悦目外,并兼收活动身体之 功 ,作若论及攻击自卫,则显然有力不从心之现象故此类技术可在民族舞蹈上求发展,若配以国乐节奏,更能表现我民族精神。或以现代舞蹈方式如「云门舞集」,创 造出另一种风格舞姿,更能发挥我民族艺术。独树一帜,岂不是更令人刮目相看,盖因,虎若无牙,鹰若无爪,只可供人清玩之用,所以武术若著重花边招式,而无 气劲杀伤力,那就滑极而流,变成另一种手舞足蹈的艺术了。在这次比赛表演中,就有著名的现代舞蹈家前来猎取优美镜头,以供其工作上使用,而美技这一类武 术,在目前及将来,正有和舞蹈艺术暗相重合之趋势,如当今的工夫舞、扇子舞、伞舞、剑舞等,正是此类中较具代表性的表现。


四、特技类:


民俗技艺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产,尤其叫人怀念的是它代表著一个时代地方


风俗的特殊价值,自然是值得保存的。民初在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济南大观园等地区,耍把式、跑江湖,赚钱吃饭的甚多,他们几乎都有一手绝活儿,耍坛子、 摔角、玩飞叉、飞刀、千斤担、变戏法、……等等,不一而足,旁人看了自是为它好看,难能而为他们喝采、打赏。在台湾,每逢节庆,地方上庙宇神坛常有宋江 阵、踩高跷、舞龙、舞狮之类的阵容,而有些江湖戏团也常有喉顶铁条、睡钉床、砸石块等等表演,凡此种种,似可归入民俗性的特技方面,若能会同文建会或其他 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辅导,俾使其不致湮没失传,於民俗之保存更是一大建树,另一方面,在某些场合上,这些特技也很能达到表演效果,做到民俗才艺交流的目 的。


但在整体的衡量上,特技类以其传入一笑而换取生活所需的早期目的下,训练常易流於皮毛外相,而缺乏文化精神的培养功夫,所以不易登大雅之堂而回异俗流,因此,在其内涵哲理尚未获得补充前,以不足以扩大为一种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内容。


五、养生、健身类:


昔日有位拳术名家杨某,建威帝京,在教旗人贵族习练时,仅以软法教之,而无发劲伤人之刚法,人问其故,他含蓄地笑说:「旗人骄贵不耐劳苦,且旗人非我族 类,君岂不知乎?」问者悚然而退,并经口传,虽或未必全然可信,但在国内某些拳术中。实际上是只传有软法而无刚法,盖柔中无刚则软下去也。由於它们具有活 动气血、健身利生的功效,对不堪剧烈艰苦的武术修练者而言,实乃一大福音。


尤有进者,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张、精神焦虑,神经耗弱已成为愈来愈普遍之文明病,而健身利生类的拳术,以其柔软放松的特性,恰可使患有文明病的人获得良好 的松弛和休息的效果,正乃一大美事也。因此,领导及习练这类性质拳术的人,似不妨和中西医学界合作研究,汲取医理上之相关精华,从而发展出一门有系统、有 方法,且可印证的中国独有之学术,其对於世界文明人群之贡献,将更千百倍於目前,亦岂不胜於切切晓舌本自先天缺乏的技击功夫哉?诸君何妨三思之!


六、技击武道类:


自古修习大术之士,莫不以技击为其发源,在严格而有次序的修炼中,砥砺身心。外而打磨筋骨皮肉,内而练一口丹田元,此乃其之根本也,亦是技击之功能也。能此者,以其超越凡俗之气劲武技,可在哼哈之间毙敌性命於瞬间,然此亦大不易,非有名师之心传及习者之默悟苦修,不更有成也。诸君试观历次各种国术比赛之 搂搂抱抱、胡打乱缠一气的场面,便可知吾言不虚,盖人命由天授。故非有德之士绝不能导用其技,以伸张人道正义而不滥杀无辜,是以历代名家每多有秘技自珍之 讥,其实非也。为师者不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然欲求佳徒以述继其事者,亦大不易也。试观近代技击、道德巍然有成之名家,如王正谊、霍元甲、杨、郭之流, 其机之者果有之乎?又果能将其一身技业传承而光大之乎?

武术修炼,下焉者仅止於外相皮毛,专事筋骨肉的锻炼,再加上一些呼吸气血功夫,然此己能小异一般、称雄一时一地了。而真正得到真传的武术家,以更上一 层,著重於心性的培养修练,以求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达到心志专、纯、静、定的境界。因为,人、之精气神虽为一身活泼、灵敏之根本,然性若不定,心若不 平,则精气神皆不可能依次炼化而到高起合一、三花聚鼎之境地,是以武术和三教所求之目标大略相彷佛,皆直指炼心即炼己,心明性定而后方能超凡脱俗,不为一 身筋骨血气所束缚,徒为一勇之夫而已,是故,大术修炼乃是有形之筋兮肉、无形之心性、精气神,二者交互培养,相辅相成,在致用上,若参与兵法战略、攻守进 退的道理,小则可以个人御侮行道,大则可用於战阵攻取上,走上大将之途。


因此,中国的武学,实在是一门修道而有系统、有层次的学问,在修炼身心上,比起儒释道三教更有步骤、章法,可循阶而升,而事实上,三教中人亦每多技 击钜子,足见古人文武二者是不偏废的。不论其在心性思想上,是著重於或儒或道或释,其调息养气,明心定性的修习功夫‧却是大同小异也。虽说技近於道,然能 否由技击而武术,而武学,而武道一贯而入,能否登堂人室,积健为雄,出神入化而得此道之三昧,端看一同修炼者的师传。敏悟、机缘、环境等等先后之条件是否 配合,来决定其成就之高低,此道虽难,然有志於此之后学才俊,不可不以此自励自勉!


在将以上这六种大致归类后,我们当前面临了一个决定性问题一一我们的国术应走那个方向。


世界各国固然已形成一股「功夫热」,然而能左右这股热潮的, 实际属于我们。


大陆及后起之秀的日本。


日本以其专注狂热的民族性和高科技传播,近十余年来,在海峡两岸大肆吸收中国武术,钜细兼收,虽尚未深入其中,然其搜 罗之广已足令有识之上为之讶异,诸君试想,柔道、空手道、剑道以及茶、棋、书诸道,本请我国而今兴於彼邦之历史演变。


当知此一考虑并非杞人之忧。而大陆现 已全力发展其「样板武术」,虽曰样板,然其集上述六类中之特技、美技、健身、丹气功夫等各类特长,并加以专业化训练,虽无技击功夫,然其花俏好看,搭配套 路纯熟和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在表演效果上唬唬外行人或西方人士实己绰绰有余了,因为这些表演以西洋的运动而言是绝对难以办到的,自然容易使他们信眼中国 武术就是这副德性。


因此,当我们面对日本人大陆的这种蓬勃发展趋势,若仍是固步自封,无乃自取灭亡,要紧的是我们应该往那个方同走,才能打开一个新局面呢?是六类中的 那一类?是青草吗?还是丹气、特技呢?亦或是美技、健身之类?诸君,我们若冷静下来想一想的话,当可比较出,以目前国内的师资人才,要想和人较一日之长 短,恐怕非得弄出一套办法来。好好地下功夫才行。但只有技击武道,是大陆的样板、日本的武士道所不能不瞠乎其后而望尘莫及的。而这一类正统武术,也才真正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道统,一贯之修身明心的功夫。可用来启蒙训学、为人处世,进而安邦定国‧乃至恬淡终老,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学问.虽讲武学,其实文学 已在其中,孔子所强调的「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道理,也就是这个意思。


做为一个中国传统武术的薪传者,七十余年岁月於兹,从民初看到现在,我实不能不慨叹中国武术的转变,此固然半由社会文明变迁所造成,却未曾不是推广目标之 偏差所致,别人所珍贵而搜集且发扬不遗余力的,我们却弃之如敝屣,甚而在井中观天,陶醉在仅存的一点旧有文化遗产中,殊不知世界已变化万端,难道非要等到 来日败势已成定局,才来后侮今日不全力挽回当前劣势的因循、拖延吗?区区衷诚,实深望诸君明察而谅解之,是所甚幸


真正武术那里去了?


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武术,今天正面临存亡绝续的关头;内忧不靖,外患益烈,世人只日见它化为糟粕,其博大精深的神髓,已罕得一见!

中国有句老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份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初则可以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 国,造福千万黎民。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来,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终极目的。然而,试问今天的武术,成了个什麼样子啦?虽然我不能日夜忧愤,亦不愿在此肆意 抨击,但我不能过於缄默。试看现在海内外流行的武术,粗、俗、鄙、浅、舞、样板,而在充斥整个武术园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情况下能不使人忧心吗?


目前科技日益昌明,武术在农业社会里,和现代社会里,其意义功能自是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修炼身心最好的途径,能够使一个人化弱为强,进而入道,得道。这种修炼的方法,只要是人,不管处身那个朝代,那种社会里,都是渴望需要的。


事实上,修炼武术有成就的前辈们,都能体悟到:要想得道,从<武>的根基上,兼修<文>的功夫,是最切实而有效的道路。这就是为何古代如此重视文武 兼修的道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近数百年来,中国不但贬低而抛弃了<武>的修炼,连带<文>的方面,也沦落为虚妄,不切实际的浮文饰词了,这不是很可悲 的吗?明朝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影响了当世。其传习录中,他一再强调<静>的功夫,认为做学问,敦品行,要从定心做起;而<致静>是对付心猿意马的最 佳针砭。他得力於此,所以文事,武功才能卓绝一代,流芳千古。

在武术修炼中,<定,静>是一个最基本而又始终一贯的要求。在四书<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主张:<…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然而,在当今一般文士,对於止,定,静的功夫从何做起?里头的境界是什麼?恐怕十之八九不见得就明白。如此这般读<大学>一书,则它是它,你是你。书中义 理何尝有半分入你脑中,引起变化?古人读书讲究<学,问,思,辨>外,还要<笃行>;这步工夫有几个读书人做得到?宋,明以来,玄理 ,八股的腐儒多如过江之鲫,恐怕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吧!


从武术的入门修炼上看,做老师的教弟子,一开始即先练定式站桩,求的就是个止,定的工夫;在这定桩中,进一步要学生尽量放松,并且要松透,不可有一 丝一毫的紧张,所求的便是个定中有<静>的工夫。待日久功深,定静有常,则渐渐在变化中能安;能安能静,才谈得上<功夫>二字,才能虑,才能得。因此,在 行家眼中,<大学>中<止,定,静,安,虑,得>的工夫,绝不是一些知识的空话,而是早晚实际修炼的<功课>。


这步工夫根基有了以后,做老师的就要求学生在招式运动上,气劲变化中,必须刻刻求安静,这叫<动中求静>。前头定静桩步中,脑子虽然无思安静,却是要求气机之<动>,这叫<静中求动>。古代导引术以意领气,行遍身躯,也是一种修炼的法子。


以<动中求静>而言,<八卦掌>一般人只知道<转圈子>是练八卦掌的象徵,但转圈子做什麼用呢?说穿了,无非是在不断的盘旋绕转中,仍然能够身体放 松,脑子精神安静舒适,然后再<静中求动>达到专一而不乱。否则,一但和敌人搏斗,血液一下子冲上头部,脸红脖子粗,心脏快要跳出腔子似的;结果,敌我拳 脚怎麼来怎麼去?全然无知!双方都是亢奋,激昂地拼命对打著,没有半分计量,胜负全靠体能,跟过去的练法,打法和战法,一点也不相干。我们看看这十多年来 的武术比赛,不就是这种乱拼一气的场面吗?


太极拳经中有<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的主张,试想一想,鹘,猫这种狠辣,灵敏的动物,在窥视,捕食时,那种刹那间闪电一击的威势,不正是搏 击要求的标准吗?在极动之中,仍有如雷达般的清晰,冷静,不正是鹘,猫一击之狠的精神状态吗?准此而言,当今的武术比赛,那种搂搂抱抱,胡缠乱打的样子, 实在是不堪闻问,真是连鹘,猫都不如了。不过,比起现在粉装衣锦,戏剧化的<样板武术>来,我们的武术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像这种叫人作呕的 东西,也有人在编造,翻印,学习,提倡,而自称之为<武艺>,自命要把武术艺术化了。这不但是严重的误解武术的真谛,而且贻笑大方。


因此,武术修炼中,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工夫,是不可或缺,且是交互修炼,一体而不可分的。在动中,招式的变化,没有心意的冷静,便没有高 度的杀伤力;没有气劲的运用,只有手足舞蹈,那就成了<样板武术>或是<舞术>,花拳绣腿,不值识者一笑。在定静中,求气机之培炼发动,仍须在心思清静的 前提下,使其身体健全,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看时下为赚钱求名之辈,动辄提倡某某<气功>速成,从数月,数日,到立刻即有感应,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 人,不管是出自无知或争利,实为中国武术的罪人。


真正的中国武术,求静的工夫乃是孟子所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理一致。而不论是养心,炼气,中国五千年来圣贤心传,所传的就是这个。谈道统,论正统,舍此其谁?


这步工夫,加上拳法,义理的融合,不论是向<武>或<文>的方面发展,自然就形成一个人的气势,气概或气节了。比如,义理上,培养忠烈思想的,自然 具有一种壮烈气势,如武圣关公即是;胸中正直不屈的,自有一股正气,如<正气歌>之文天祥;飘逸之气,如好剑术的诗仙李白;毫雄之气,如楚霸王项羽;忠义 之气,如<还我河山>的岳武穆等。这些历史上垂名后世的英雄秀士,虽不以武道的成就扬名於世,但实际上,他们的武功文采,却都是植根在武道的培炼上,才得 以气雄万人,雄距一世,在青史上留下不朽的榜样。然而,凡夫俗子不知道这步工夫的厉害和宝贵,所以一生终是懵懵无知,和草木同生死罢了。


虽然,不必每一个习武者都有这些成就,但是,最起码的大原则,大目标是不能错的。尤其是身上负有责任的政府主管,社会团体的领导者,这些人主宰了一 代风气的转变,在观念上更不能有所偏差。因为你提倡什麼,社会大众缺乏辨识能力,多半就会跟著走,蔚成潮流;这不是很严重,很需要慎重思考的事吗?


中国的哲学思想,所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可说是放诸四海皆准,颠扑不破的道理了。问题是为什麼来修身呢?近三十几年来,提 倡文化复兴,民俗技艺的人,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动用大笔经费。前者把孔孟的大道理搬来挪去,要人这样那样,要仁要义,要孝要悌,却叫人不知从何下手?不 知如何循阶而达?好比稚童大呼要上天摘月亮一般,徒然空言罢了,无甚益处。至於民俗技艺呢?则视其为文化遗产,在学校,社会大力扩展捏面人,踢毽子,魁垒 戏,摔泥巴。我倒不是否定这些游戏的价值,只是说,中华文化就是这些雕虫小技,就未免大荒唐了!难道从前岳飞,关公是靠这些培养成功的吗?这真是天大的笑 话!而这些居然是政府文化部门推行的主要内容呢!!


诸君,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那是极高超的境界了。在武道修习中,这是有法可循,一点也不玄的。武术中,讲人为本。人之一身分为头部,身躯,腿 足,为天地人三盘。上盘吸收天然空气,下盘择取地理灵气,中盘保存人初元气,是天地人一气贯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间,一呼一吸,无时不与天地连;一动一 静,无时不与天地合。一个对武术有深刻体认及造诣深厚的人,明白人和天地万物相存的利害关系,就能够身受其利,而不受其害;能够吸收到天地万物的好处,而 避免它的害处。


所以说,中国武术有夺天地造化,参万物化育的工夫。古人所谓参天地,赞化物的理想,才不致沦为唱高调,而是确确实实可以循序渐进,一步步达成的。中 国所以主张<文武合一>,是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只有在这个根基上才能落实。综观历朝历代,专做文章理论,而不修心养气的,常常流於空言高论。这个现 象,在今天还是存在著!。


因此,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释家修养。一门高深的武术,必然具备有完整的修炼方法。从站桩定式起,生理的调整,内心的修炼,血气的培养, 力劲的运化,拳法器械的应用,乃至於兵法战略等等,才算得上通盘完全。虽然各门各派特色不同,然而其注重心意,气劲之锻鍊;气势,境界之培养,应无二致。而且唯有理论和实践,默悟和修炼并重,这种武道的教育,才较有可能造就出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有节操的大丈夫。我们现在要复兴中华文化,要 重健中华雄风,除了这个武道的教育外,恐怕是别无他途了!


愿有识之士共同三思复三思之。

传武新锐实战派老师仇宝龙带你学会八极拳入门基本功法金刚八式,毫无保留传授,零基础轻松学会。

原价:998

活动价:399


长按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国术讲武堂】公众号,一起学习吧,而且还有免费体验课等你来领!!!

推荐阅读

珍贵视频,八极拳大师刘云樵讲解马步弓捶

八极拳大师刘云樵传人演练八极连环拳

八极拳桩法,盘树一时苦,打架猛如虎!

“猛虎爬山”不是梦!

台湾八极拳老师这么带徒弟练顶心肘及贴山靠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

各位武友: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算法改变,不再完全按照发布时间推送到各位的微信中,所以有大量粉丝无法及时查看国术馆的每日推送,解决办法如下:


1. 进入“国术馆”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这样就会准时呈现,一劳永逸。

2. 点击每篇推文右下角的“在看”和“”,这样系统就会认为你喜欢“国术馆”公众号,也可以优先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