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前手打人,后背使劲!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此劲出自易筋易骨之功,一旦练出,终身不退。下劈掌修炼法极容易,只须牢记胳膊不使劲,一点点把沉劲摔出来既可。可惜习武之人往往好打,爱抡胳膊,总想发力。殊不知上肢三节有一点发僵之处,则如同用使木棍的力量去使流星锤,所练皆非,故此关反而最难过,慎之慎之!后背是整体力传递之中很重要的一环,形意门里有句口诀:“前手打人,后背使劲”,尚云祥先生讲得很生动,“就是狗熊在树上蹭痒的劲”,《内功四经》和太极拳诀里也提到“贴背”。从生理结构上讲,乃是脊椎立柱之后,斜方肌、背阔肌均匀的向两侧展开,并向前束裹,厚实如熊膀,形成“圆背”,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间架圆整,保证了根节(腰胯)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发力点)。但这只是初步功夫,使用时还要保持抱圆之形,所发之力尚为冲撞力,方向性明显,平直而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进一步锻炼背部筋肉(俗称两膀扇儿)、肋部筋肉的开合之功,使其具有极大的弹性,达到“骨动肉不拘”,开如弓崩弦断,合如兽夹咬闭,为发惊弹冷炸之力打下基础。发力时以腰胯为轮盘,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上下相错,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即太极所云“牵动往来气贴背”,到这时始可真正不受外形拘泥,任意发挥。形意拳,每一式俱含八卦、太极之理法,其表现在于举手投足都由腰轴的转动和划圆而产生,故对腰脊的要求极高,不但要强壮似虎,更要变转如龙。腰脊拧弹滚翻如同弹簧。三体式在传统斜中寓正式的整劲基础上,将腰转四十五度,成正三体式,身正胯斜,空胸紧背,腰椎如弹簧发条般拧上劲。在所传拳架中也有独特的龙形劈拳,势如龙行浪中,蜿蜒游动而整劲不失,“辗转合身不停步,束展二字一命亡”,把形意的龙形三折身练功、技击之妙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形意与八卦合一,内家拳“鹰熊龙虎” 四相的奥义也尽在其中了。发劲时骨架接如斗榫,以上局部功夫具备之后,还需明全身各大关节的接骨斗榫之法。在发劲时形成刚体效果,保证腰胯抖擞之力没有多余损耗的传至发力点,即常说的“龟尾转抖”之劲。劲走螺旋如同冲击钻这才是形意拳的抖擞劲。大致过程是,腰胯的抖转形成脊椎的拧转蓄劲,脊椎一蓄即发,那种螺旋、弹抖的力量,沿着骨架传递到梢节,形成类似于冲击钻的穿透性杀伤力。
推荐阅读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