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工男告诉你中国武术和外国格斗技到底哪家强(内含福利)

国术馆 2021-08-13


在隔壁日本有一个武痴吉福康郎,是东京大学理学博士,现在任日本东部大学工学部教授,一边专攻运动生物力学和生命科学,一边学习格斗术和传统武术(包括日本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武术)。学这两类不同体系倒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位教授还做实验,用了力学、解剖学等一些现代学科的研究办法,一本正经,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对比,得出一些结论,写了两本书,角度新奇、论述科学,邀请大家一起鉴赏。(文章最后有福利,不要错过



冲撞对比:橄榄球式 VS 靠


提到身体冲撞,人们立刻能想到的恐怕就是橄榄球或者美式足球比赛,那些体格健硕的选手全力冲刺,像火车头一样撞上目标。我们都知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其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大,撞击目标时的惯力就越猛。运动物体带有的这股势头被称为动量,动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动量= 质量× 速度


在物体与被撞击目标(被固定住)接触的瞬间,冲击力就产生了。我们通常用冲击力曲线来表示物体在撞击目标时冲击力的变化情况。从冲击力曲线中我们主要得出的信息包括曲线顶点所表示的冲击力最大值FM 以及由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阴影所表示的冲量I。


如果被撞击物体没有被固定住的话,冲量与被撞击物体的动量之间的关系用以下公式表示:

 

施加给目标的冲量= 被撞击并位移的物体的动量=质量× 速度

 

上图阴影面积大的“沉重的击打”表现的就是橄榄球队员的冲撞:

气势非常吓人!但是!在奇绝诡诈的实战打斗中,这种预备动作特别明显、动作幅度大到恨不得直接告诉对方我下一步要干什么的冲撞毫无用处。因为会被对方轻易闪开,甚至很可能直接吃上对方一记反击。


相比而言,中国传统武术中很多身体冲撞的招法更巧妙一些。看起来像是拳打或者肘击,但是如果对它们进行仔细剖析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更像是用拳头或者肘尖去冲撞对方的身体。比如说,对方上步欺身准备进攻,我们一边闪避,一边迎上去出拳反击,如果击中了,那么这招就成为用拳头打出的身体冲撞。如果对方身法、拳速都很快,迅速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我们则可以变拳为肘,将用拳头打出的身体冲撞变为用肘打出的身体冲撞。如果对方成功防住了肘击,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头迎面撞去,把用肘打出的身体冲撞变招为用头撞出去的身体冲撞。如果对方攻击头部,我们可以用肩颈顶起头来反击。在以刚猛爆裂的撞击靠打著称的八极拳中,甚至可以用肩、背(铁山靠)、腰等部位去直接撞击对方。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靠”)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身体撞击一类的技法统称为“靠”。上图表现的就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用来反击对方进攻的肘靠以及肩靠。肘靠和肩靠技法动作很相近,都是通过大踏步主动上前迅速拉近敌我之间的距离,借此产生非常快的进攻速度,再加上中国传统武术中被称为“发劲”的特殊击打方法,双重打击共同作用,不仅能够释放出非常大的冲量,还能够产生非常大的瞬间冲击力。总之,中国传统武术中撞击的实战价值非常大,非常值得研究和挖掘。


步法对比:拳击的快速移动 VS 太极拳的全脚掌着地


拳击步法(foot work)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调整距离(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距离);

②调整角度(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角度)。


(拳击步法的生理原理)


对于打击技来说,①就是进入适合发动攻击的距离内。如果击打距离过远, 要么根本打不到,要么因为手臂过度伸展导致出拳击打无力。比如说,对方身材高大(臂展更长),这就需要我们突破对方威胁性较大的直拳击打范围,用前滑步(step in)迅速拉近敌我之间的距离,跳入适合我们贴近对方、发动攻击的击打范围之内。而撤出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攻击,也要利用快速的后滑步(step back)迅速逃离对方的击打范围。


仍以对方身高臂长为例,当对方出右手拳的时候,我们再看看作用②的效果。因为对方的击打角度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对方居高临下地连续击打。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个对策就是,一边向左侧变线移动(side step)以避开对方直拳的击打轨迹,一边向左扭腰转体,为接下来的左勾拳反击蓄力,紧接着从对方的死角方位打出一记左勾拳进行反击。


(变线移动的优势)


想必很多人会认为,如果不考虑稳定性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踝关节的弹跳力迅捷快速移动的步法非拳击的步法莫属了,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我也是对自己的速度和敏捷性很有自信的一类人,但与练太极拳的池田秀幸老师在停车场玩过一次抓人游戏之后,我彻底改变了观念。池田老师当时采用的是步幅很大、双脚脚掌全部着地的姿势,人就在我面前,可每次当我伸手去抓他的时候他都会“嗖”地一下闪过,到最后我连摸都没摸到过他一次。池田老师就是“在双腿突然放松的瞬间给身体加速的”,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获得比击打类的竞技型格斗选手更快的步法和身法。


池田老师的步法不仅快,而且威力十足。像下面这张图,体格强健的弟子(该弟子长期修炼空手道)上步出拳击打池田老师(左)的面门,池田老师闪过来拳拳锋的同时,前脚已经开始往弟子的双脚之间移动。池田老师的前脚虽然在移动,但从力学角度来看,这里的快速移动是通过双脚松劲来实现的。


接下来,池田老师身体下沉,前脚踏入弟子的双脚之间, 并利用身体的重力势能以及后脚脚跟的支撑力产生的合力为自己的身体向前加速。撞击时要保证后脚脚跟、身体重心以及肩膀撞击点这三点连成的直线与撞击方向重合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由身体重力势能产生的巨大动能就可以通过肩撞(靠)作用到对方的胸肋部,并造成巨大的杀伤力。为了保证安全,实际上池田老师并未尽全力发劲撞击,但该弟子也被池田老师撞得向后飞了出去。


破坏身体平衡对比:柔道VS 太极拳

传统武术与竞技型格斗术相比,在人体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如果面面俱到、详细解释的话,会十分复杂,所以这里为各位读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破坏对方身体平衡”这点上,传统武术就体现出了与柔道完全不同的理念。


柔道是从不同方向向对方施加力,当对方自身的力量不足或者身上被施加的力突然改变方向而无法及时发力应对时,身体就会失去平衡。在整个过程中,对方虽然知道自己的平衡被破坏了,但却无力反抗,或者没能及时应对。比如大家熟悉的背负投:



同样是破坏对方身体平衡的重心破坏技,武术和柔道却有些不同,武术中的重心破坏技会尽量不让对方准确感知其发力方向,具体方法包括以下4 种:

①尽量缩小发力面积以增大向对方身体施加的压强;

②令发力方向持续不断地发生改变;

③一边改变发力点与对方身体的接触点,一边施加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的力;

④利用手掌的自然反射。


神奇的是,以上4 条都不是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搞的突然袭击,哪怕提前告知对方“现在我要出招发力了啊,你可注意站稳了”,这些方法也同样有效。


这是因为,对方根本无法察觉到自己的平衡已被破坏。比如,在综合运用方法②和方法③的太极拳中,太极拳练习者以双手抱球的姿势(太极拳中的站桩)站定,并以一只手的手背推按对方的肩部。从力学角度讲,这个姿势对于对方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随着太极拳使用者在意念中想象两手间的“球”不断膨胀并打开双手,对方身体就会不自觉地被推个趔趄。

(站桩功)

说到站桩,中国传统武术中有一些提高抗击打能力的有效方法, 虽然我们无法通过现有的科学手段弄清楚这两种训练方法的原理,但是其卓越而显著的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精通中国传统武术的伊藤真一先生曾经传授给我一种名为“马步站桩功” 的训练方法。他让我两脚以很宽的步幅站定,然后伊藤先生用手在我的小腿肚子及大腿上的几处稍做调整,向外或向内稍微改变角度。伊藤先生交代我“记住这个站姿的感觉”,之后就用低扫腿直接踢了过来。虽然我的身体能够感受到冲击力,但是并不觉得疼,膝盖也不软,完全没有受到伤害。


(马步站桩功)



以上就是吉福康郎先生在《武术的科学》和《格斗技的科学》中结合物理学、人体力学和个人实践作出的武术和格斗技的技术分析,和老师父娓娓道来的风格而不同,这种带有现代学术特色的方式不失为打开一个新的角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和启发,武艺上精益求精,追求更高更强的突破。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联系到我们发起《武术的科学》和《格斗技的科学》这两本书的首发活动,第一时间推荐给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或者点击原文购买。

福利

新书首发特价



《格斗技的科学》

原价129元,现价89元


《武术的科学》

原价129元,现价89元


《格斗技的科学》&《武术的科学》套装

原价258元,现价170元


扫码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即可享受首发特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