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如何看待川大女子“曝光”地铁大叔? | 24华科新传考研
后台回复“全程班”,带你开启高效备考
后台回复“华科历年真题”获取真题合集
24华科新传考研群195633632
近期,四川大学女研究生“曝光”地铁大叔时间引发舆论热议,直到今天仍有相关话题讨论挂在热搜上。为何此话题能有如此之高的热度?这很值得我们新传考研的同学关注。
对于24华科新传考研的各位同学来说,因为如今华科新传也要考察新闻理论、舆论学的内容了,那么这起985高校新传专业研究生造谣诽谤,对中年大叔进行网络暴力的事件一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也是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相关考题的。
所以,无论是从考研备考来说,还是从我们新传学子这个身份来说,这一舆论风波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
民意汹涌为何起
1.违背法律、伦理道德要求引发众怒
在本次事件中,涉事女子因怀疑遭偷拍而要求检查中年大叔手机相册,在检查没有发现偷拍行为后警告男子小心点不要乱拍别人,并在互联网进行曝光,以“猥琐老头”称呼该男子。这种在缺乏事实证据的前提下对他人进行指控和人格侮辱的行为构成了侮辱诽谤,属于违法行为,自然会引起公众的批评和讨论。于是,本次舆论的主体——公众,就舆论的客体——女子无端指控中年大叔偷拍事件,进行公开的意见和情绪表达,形成舆论。
但如果单单是因为该女子行为涉嫌侮辱诽谤,虽然会招致社会公众批评谴责,但侮辱诽谤的案件千千万,为何这次的事件所引发的舆论却格外汹涌,连连热搜霸榜呢?原因在于该女子的身份更具特殊性,四川大学研究生、新闻与传播专硕学生。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理应具有更高素质,更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新闻学院的学生理应比普通人更明白“真实”、“客观公正”的重要性,不应该先入为主。但该女子的言行和社会公众对新闻学院高材生的想象和要求形成了强烈反差。我们知道,事实在比较中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越能引发关注,该女子也因此受到强烈的舆论声讨。
2.男性凝视与弱势群体
此次事件最初源于该女子在互联网发文称被“猥琐老头”偷拍并在检查男子相册确认没有偷拍之后推测该男子并非第一次作案,称“猥琐男出门必4”并警告其小心点。该女子发布的内容精准地抓住了“男性凝视”这一极具流量的话题,并将自己放置在了“被凝视”的弱势地位,成功设置议题,吸引到大量注意力,该事件进入舆论场。
不过,该女子发布的视频内容并不能证明她被偷拍,没能完成“被凝视”的女性弱者角色的身份建构;反而是她采用的“猥琐老头”、“娴熟的动作”、“大言不惭”等极具攻击性的修辞手法让这位蹲在地铁上,穿着朴素,口袋里装着不到10块钱的软盒“红双喜”,手机壁纸是收款码的男子看起来更符合“弱势群体”的定位。继而,网友不断深挖,证实该男子为农民工。
于是,事件发展脱离了该女子“男性凝视”的叙事框架,演变为一起985高校女研究生污蔑诽谤农民工大叔的事件。出于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原本就在法律道德层面上理亏的川大女研究生遭到流量反噬,受到了更为激烈的舆论声讨。
3.潜舆论被再次引爆——天下苦小作文久矣
潜舆论是一种含糊的、不宜捕捉的、零碎的情绪,是人们受生活现象激发而闪现的倾向。这些情绪并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散,用陈力丹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的情绪表达并没有退场”,它只是暂时潜于冰面之下,当下次仍有类似事件发生之时,这些潜藏的情绪也会随之再次爆发出来,并与现有事件所引发的意见、情绪合流,爆发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在本次涉事女子互联网发文控诉之前,已有多起类似事件发生,此前清华大学一女子发文控告在食堂被男同学猥亵事件、朱军事件等多次舆论风波皆是因“小作文”而起。公众在“小作文”诱导下对被控诉对象进行谴责,但最后却又发生反转。在一次次的反转中,公众发觉自己被利用,而浪费公共资源,发起对被控诉者网暴的“小作文”始作俑者却未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并不符合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虽然公众的注意力在后续其他事件所吸引,对于这些曾经发生过的“小作文”事件的讨论逐渐平息,但在这一次次的事件中所产生的对“小作文”的不满情绪却并没有消解。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此次事件爆发之时,公众此前积累下的不满情绪再次被唤醒,而此前的暗流在此刻已成滔天巨浪,扑向此次“小作文”的写作者。
4.显舆论复杂化,一致性意见难以达成
互联网时代下,受益于技术赋权,每个人都有了扩散个人意见、吸引注意力的能力,众生喧哗已成互联网意见表达的特征,这也使得显舆论复杂化,难以达到统领全局的舆论数量。各种意见、情绪持续激荡,使得舆论久久不能平息。
本次舆论事件发生之后,除了有对该女子违法行为本身的谴责之外,还有其他不同声音:谴责该女子搞性别对立博眼球者有之;质疑男性与女性造黄谣所受到的处罚不同者有之;呼吁对该女子的谴责不要演变为网络暴力者有之;批评呼吁不要网暴该女子者是烂好人,是对被侮辱大叔的不公者有之;批评四川大学当“鸵鸟”者亦有之……
可以看出,就此次事件,公众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对于本次事件的讨论也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诽谤这一违法行为上,而是掺杂了性别议题、网络暴力议题、公平正义议题等诸多话题。虽然公众关于该女子的违法行为已经达成了一致性意见,但关于由此次事件所延伸出来的其他讨论,却仍处于意见交锋之中,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以及算法推荐等因素,每一种观点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的支持,各种持相同意见的人相互抱团取暖,在各自的小圈层中形成优势意见气候,以至于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也是本次舆情如此汹涌,热度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
二
舆论监督 or 网络暴力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和渠道表达意见,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影响公共决策。在此次事件中,公众对该女子侮辱诽谤行为的批评可以被视作一种舆论监督。但网络舆论中带有情绪色彩的言论较为突出, 这容易引发网络舆论监督中群体心理机制的“失控”,进而产生“网络暴力”现象。如何防止出于正义目的的舆论监督滑向网络暴力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所谓网络暴力,指的是网民借助网络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传播文字、图像,诽谤、侮辱他人,或人肉搜索并公布他人的隐私信息,进而对他人的生活和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是实质性伤害的行为。在本次事件中,该女子最初的“曝光”即是一种对控诉对象的网络暴力。在查明男子相册中并无偷拍照片并且经过纠纷调解之后仍然将拍摄的该男子的视频不打码处理上传至网络,并称其为“猥琐老头”,这实质上已经构成了对他人的隐私侵犯和诽谤,属于网络暴力。
舆论发酵之后,网友的批评中不乏有指出该女子该行为是侮辱诽谤,是网络暴力的声音,这可以说是网友在进行舆论监督。但也有不少网友在批判女子的行为的同时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例如攻击咒骂其长相,扒取曝光该女子个人信息,这已经脱离了“女子诽谤地铁大叔”这一事件的范畴,背离了舆论监督,也是一种网络暴力。
之后,该女子就此事进行道歉。按理说,事情到这儿就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有网友认为她的道歉并无诚意,只是一种迫于形势的利己选择,因而选择继续曝光她的个人信息,希望让她也如她曾对待地铁大叔那般,社会性死亡。这种让该女子“社死”的行为属于网络暴力,应该被反对,并且不少新闻媒体、媒体人、意见领袖呼吁不要继续网暴该女子。但这部分网友并不买账。
明明反对网络暴力是社会共识,但为何却有人觉得应该网暴涉事女子呢?原因在于,对该女子的处理结果并不令这部分人满意。他们认为该女子对地铁大叔网暴、侮辱诽谤在先,而她的违法行为仅仅只是公开道歉而已,这对本次事件的受害者大叔并不公平。于是这部分人决定“行侠仗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选择以私力救济的方式来帮被害人大叔讨得公正。
除却对被害人大叔的私力救济之外,还存在对相似事件却拥有不同处罚尺度的不满心理。部分公众认为南华大学造黄谣男子被判刑,被学校开除,那么这位涉事女子同样是造黄谣,也应该被判刑,被开除。但该女子并未被判刑,四川大学也迟迟没有发布处理结果。这不符合他们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而当官方不能给到公平的处理结果时,公众便会转而寻求民间正义。于是,这部分公众一方面对该女子网暴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扒取她更多的信息诸如学术造假、保研程序不当等来向官方施压以达到让学校开除她这一“公平”的结果。
所以,究竟该如何防止舆论监督的声音滑向网络暴力呢?
首先自然应当是加强立法工作,让实施网络暴力者能够被依法惩治;其次也应当积极回应公众关切,进行舆论引导。以此事件为例,部分公众认为官方处理结果不公,那是因为这部分公众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点,侮辱诽谤虽然属于犯罪行为,但却要受害人自诉法院才会受理。本次事件的被害人大叔的诉求是要求女子公开道歉即可,选择了和解并没有提起诉讼,因而该女子并没有被判刑。而南华大学造黄谣事件中,受害人并没有选择和解,造谣者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学校因此而将其开除。如果媒体和官方能够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解开公众心中的这个“结”,这些出于正义目的公众自然能够削除此前的不满情绪,舆论也能够得以平息。
频繁破防?不爱背书?本校选手如何401分续费华科 | 华科新传经验贴
双非+二战擦线上华科,努力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 华科新传经验贴
24全程班二期正式启航!新传卷出天际,但我们想带你冲出突围!
总分406!上岸秘诀为坦诚面对、保持希望 | 华中科技大学新传经验贴
华科专硕411!总分第四的三个上岸锦囊 | 华中科技大学新传经验贴
华科专硕420丨6月找实习,10月想换校,初试第一教你高效上岸的正确姿势!
华科张明新老师新论! 理解ChatGPT的扩散 | 复试会考吗?
23华科新传也太卷了吧,397分竟然排不进前十!(附非官方排名)
23华科新传初试成绩出炉!400+扎堆?分数线会涨到400?
入门难、教材多、真题乱,新传备考初期的“依托答辩”免费给你解决方案!
从未出过怪题、参考书适中、学科排名前几的985名校 | 华科择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