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与7岁的骆宾王在河边相遇,一起《咏鹅》
大家好,欢迎来到QFun世界。
前段时间,一个拼贴诗的游戏在朋友圈悄然流行。QFun剧团的老师们把词语和短句重新组合、拼贴,玩了几十次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了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诗歌有很强的“游戏感”,表面看似只是在对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其实却能完成不一样的表达。
我们的儿童实验剧团为什么会设置和诗歌有关的教学内容?除去很强的表达力之外,诗歌和戏剧的底层逻辑十分相似。假若我们仔细在脑海中“回放”一首诗歌,就会发现几乎每首诗都有时间、地点、动作等关键要素,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诗歌和戏剧作品一样,都包含通识知识——人物关系、地理位置、生活常识、哲学道理等都或明或暗地藏于其中。
QFunTheater儿童实验剧团总制作人王楠带领老师们进行诗歌课程教研的时候发现了孩子欣赏诗歌的难点,“现代教育学的思想是西方的,古诗词是东方的,用教育学的方法将古诗中的留白解释清楚是当下孩子们读懂古诗的关键。”简单来讲,诗歌本身融合了多维度的内容,比如诗句中动态感、节奏感、画面感、情感等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诗歌的丰富性,只进行了阅读这一层维度的学习。王楠在研发的过程中还发现:“假若把所有维度都解析了,那诗歌美感的层次又没有了。”
QFunTheater儿童实验剧团的戏剧诗歌课旨在带领孩子们用戏剧的方法理解、朗诵、记忆古诗,感受诗歌的多层维度,抽丝剥茧般探寻诗歌的秘密。一首诗,短短几行字,研发成为课件就是一页纸,但这张纸上,无论是有字的部分还是空白的部分,都需要理解和体会。“能让孩子领悟到空白的部分,才是东方教育的精髓。”王楠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的认同。
QFunTheater儿童实验剧团的老师和孩子们穿越了时空,与7岁的骆宾王在河边相遇,借用肢体、手影、折纸、绘画等学科知识,一起《咏鹅》。
“
「多维观察
诗歌形象跃然而出」
观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直观方式,但多角度地看、由点及面地看、有选择地看是需要学习的。
剧团老师带孩子们进入骆宾王的视角,跟着他去看、去感受、去探索。整个过程下来,我们和骆宾王一起在河边呆了很久:
跟随着骆宾王的步伐,我们十分悠哉地来到了河边,或许是一个无聊的午后,只想在岸边发呆,可是此时骆宾王被水面上的动物吸引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高昂的叫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7岁的骆宾王跟随好奇心,开始仔细观察鹅的习性:鹅如何发出声响?鹅身上有什么颜色?此时他也吸引了鹅的注意力,“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向他游了过来,骆宾王于是看清了鹅掌的颜色、看到了河中水波的涟漪、向我们描绘出了鹅这一系列动态的变化。
其实,诗歌和戏剧都涉及到对空间的想象和观察,读诗时,我们从一个定向画面走向另一个定向画面,场景和时间都发生了变化,脑海里随即跳出各种想象。第一步十分关键,建立了联系,想象才能有的放矢。
“
「肢体练习
触发想象力的开关」
在孩子的世界里,肢体永远是他们最有力、有效的表现形式。肢体动作不需要解释,不刻意追求技法,只要动作发乎于心,就能传递感受。
在《咏鹅》中,“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都是极具动感的诗句,小鹅曲项向天唱歌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可能在唱什么?我们能否用小鹅的声音一起唱歌?我们如何用最简单的道具装扮变身小鹅?假若我们是小鹅,怎么样能在水里游动起来?……
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发问,背后都潜藏了戏剧教学中的解决方案。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用肢体阐释诗句,往往会生发出更多的可能性,借助想象力,诗歌的故事在他们眼前展开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卷。王楠在一次分享中说到,“剧团的教学理念始终遵循着儿童发展的规律”。戏剧绝不等同于表演,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有分别适合的方法,所以针对早期和中期的儿童,老师需要不断调用简单、方便的动作进行训练,用肢体探索世界、用视向关联世界,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大脑,更好地建立属于孩子的记忆方法。
古人常说:“诗,歌也。歌,乐也。”诗句有很强的节奏感,语言的韵律博大精深,即使我们无法深入探究,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朗诵诗歌与之亲近,加强记忆和印象。课堂上,孩子们化身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等不同的身份,和诗人对话,感受诗歌的惊奇魅力,体会想象的无穷变化。
为什么当代的孩子依旧要学习诗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讲座中和广大学子这样说:“其可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活泼开放、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访古问今,在诗歌中冒险吧!
点击即可跳转报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