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一位律界前辈聊天后,我注意到“活动”拆解背后

白粥 增长律
2024-08-26
△ 点击下方 增长律 关注公众号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83 篇原创文章

作者:白粥  编辑:代代


最近与一位律界前辈的聊天中发现,一提到活动策划,也许在很多律师心目中只是意味着转发抽奖、集赞有礼、促销买赠等等。

并且,可能在他们的心中,很多整合律所的宣传方案中,活动策划差不多都是一个鸡肋般的存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们可能就只是需要随便应付一下。

那么,活动是用来干吗的?

活动本质上只是一个载体,而承载什么,是需要律所/团队负责人在策划后决定的。

当然,你所看到大多律所/团队设计的活动,比如一场直播课程,或是用一些奖品,诱导用户参与一些征集、转发、点赞,极为容易成为一件“自嗨”的事情。

比如,课程没有体系化的干货、奖品毫无吸引力,更不用说,用户还要进行枯燥乏味,如同白痴一般的动作。

而大多律所/团队所谓的活动策划,只是想个活动主题,定个时间和线下地点,简单设计活动安排,最后弄点奖品就完了。

那我觉得不如省下这笔钱,用来培养实习律师,不是更好?

— 1 —

活动 — 话题优先


近期,重读一位前辈的文章,发现一个十分形象地比喻:“国人造字,形意相融。将活动二字拆开来看,水、舌、云、力,具备4 个属性。”


舌,话题优先。

线下活动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有时空限制。

时间的存在限制活动持续发挥影响力,一次线下产品发布会,持续时间最多也就几小时;一次律所大型年会或论坛,持续时间最多也就几天时间。

但在网络上,我们却希望它的热度能够持续被同行或客户关注一个周、一个月,如何做到?

空间的存在,则限制活动参与人数。就算活动选址地点再大,参与人数也就几百、几千、几万,这已经是极限,那怎么影响没有到场的几十万人?

(这一客观现实问题,在《为何法律行业的活动都很相似?》里从另一个角度探讨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了解。)

几天前,罗永浩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再次埋头创业,不禁回想到2018年锤子科技在鸟巢举办的发布会,参与人数达到近四万人。

▲2018年锤子科技发布会现场,在当时据多家媒体称其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一场发布会,希望未来能见证一场法律行业规模最大的发布会,更希望能身处其中。

但如此重量级的发布会,到场也仅仅不到四万人,而围绕着这场发布会前后两三个月的预热、炒作、持续发酵,则影响了上亿的用户。

所以,活动不光是用来线下参与的,也是用来线上谈论的。动手动脚很重要,动口更重要。

而这些在活动策划之初,就要设计恰当的话题点给到用户,让他们愿意关注律所/团队、谈论主题,并且为律所/团队发声。

有的人,看到锤子科技的鸟巢发布会,感叹于他们的执行力,在如此重磅的活动中,执行固然重要重要,但活动先导的话题设计更重要。

律所/团队做活动策划、法律服务产品营销的目的首先应该是为了讨论话题、增加曝光和关注度。

事实上,不是话题为活动而生,而是活动为话题而生,千万不能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2021年智合论坛,在疫情背景下,以变局为主题,并感召志同道合的法律同行者,一起找寻破局之点。

好的话题设计,与情绪和立场有关,提出一种态度主张,以寻求共鸣、号召行动;或与一些身份和标签有关,关联相应人群,引发特定群体的关注。

在法律行业中,智合论坛将行业趋势和业务信息,在2-3天集中探讨,吸引国内外的不同机构、不同职级、不同专业的法律人成为朋友,每年邀请的嘉宾也吸引众多法律人的关注。

所以,每一次活动中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创造什么样的话题与用户进行交流,毫无话题性的活动,做了吃力不讨好,只会事倍功半。

— 2 —
活动 — 用户集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

在一些律所/团队的活动中,最忌讳自己自说自话,说着不着边际,用户并不关心的话,让整个场面更加尴尬。

同理,法律行业的活动策划也不能自己玩,自己嗨,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和用户群体玩到一起。

简而言之,好的活动策划必须让用户成为自来水。

让用户参与你、谈论你、转发你、评论你,没有用户的参与,活动策划就是空中楼阁。

▲ 引爆点
作者: [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钱清 / 覃爱冬
出版年: 2009-8

在《引爆点》一书中,格拉德威尔分析了如何引爆流行的三大要素:

1.个别人物法则——社交网络中的沟通对象

2.附着力因素——流行物本身应该具备的因素

3.威力环境——发起流行所需的环境

在个别人物法则中,格拉德威尔主要分成三种:

  • 联系员——社交牛人,认识很多人的人,热衷于介绍更多行业内外的朋友相识。

  • 内行——知识达人,某领域或全领域涉猎的人,热衷于帮你解决问题,分享专业知识。

  • 推销员——带货精英,能够说服他人的人,热衷于把他认为值得的信息和物品推销给大家。

好的活动只有找到这些人,才能引爆流行,这就是大多法律服务活动,在策划时要找“网红”律师、行业内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大V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自带话题、自带流量。

▲国内知名企业家雷军,接受DST老板Yuri对他的挑战,并完成冰桶挑战,并点名刘德华、李彦宏和郭台铭。

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它最厉害之处,在于有一个点名机制。

每个往自己头上浇冰水的人,要点名三个人;被点名的人呢,要么浇冰水要么捐款;而接受邀请之后必须再点名其他人。

就在这个你传我,我传他的过程中,冰桶挑战开始流行起来。那段时间,有没有被点名参加冰桶挑战,成为了检验“大佬”成色和江湖地位的一个标准。

没被点名的互联网企业家们坐立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盯着手机看有没有人@自己。

这个点名机制的引入,实际上就是冰桶挑战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将用户纳入传播之中,让用户成为其感染扩散的一部分,但在法律行业这样的活动却少之又少。

一个律所/团队的声音在行业内上是渺小的,只有在活动策划中引入这种社交机制,在传播动线设计上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更多人为你发声,与用户实现共振,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微信里的飞行大战、跳一跳,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民游戏,与其所设计的和他人比拼的机制、和好友互动的社交机制是分不开的。

都说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那么流量是什么?是用户,用户才是流量的本质。

而只有抓住用户,把用户变成活动中的水,才能真正获取“载舟”的机会。

之后能根据需求和心理不断改变活动中的流向,最终才能归之若流。

这是主要关于活动两字,“活”字背后的发现和思考。在疫情的背景下,互联网数字化的冲击,法律人及早提升策划能力,汲取成功经验,才能创造吸引更多用户的活动。

篇幅有限,不过多展开。

活动的“动”字,我们之后再展开聊聊。

增长律希望通过自身拿到过的反馈和经验,不断地挖掘、与法律行业的同行者们不断地来向下深挖一条条路径,这些路径的核心是真正理解你的需求,并为你提供长久陪伴和“量身打造”的方案。

如果你对活动策划,还有更多的问题和想法,也欢迎添加我的名片,或许你抛出的问题,也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如果你深感活动和策划的重要性,但面对具体问题又有些茫然无措,理不清思绪,在找寻具体的帮助或解决思路,可以在增长律公众号后台,回复“产品清单”四字,了解增长律团队最新迭代版服务详情,欢迎随时来找我们。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咨询策划 | 细项辅导 | 深度陪跑 | 其他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合作” 


增长律在路上

离不开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增长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