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孟琢老师讲给小朋友的《说文解字》

小语 语言学 2022-12-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喜欢我们文章的话,点击上方“语言学”→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哦!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 ◆ ◆ ◆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

孟琢老师讲给小朋友的《说文解字》


◆ ◆ ◆ ◆




汉字与《说文解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与密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是一把珍贵的钥匙,通过它,我们能打开中华文化的大门,尽情领略门外恢宏壮美的无限风光。


在汉字历史上,有一部不可忽略的巨著,那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慎为一代大儒,贯通儒家经典,在当时有“五经无双”的美誉。他用了二十多年的心血,收录了九千多个汉字,逐一讲解字形、字音、字义,全面展现汉字与汉语、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大书、一部奇书、一部不可回避的经典。



讲给小朋友的《说文解字》


这些年来,我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说文解字》。我深深地为汉字之美所吸引,在研读《说文》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把汉字的精彩与魅力传递出去?特别是传递给那些刚刚接触汉字的小朋友们。



深入的汉字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太重要了!无论是刚刚识字的小学生,还是掌握了一定数量汉字的中学生,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他们了解汉字的历史、规律与文化内涵,对于知识结构的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都非常有意义!在汉字的学习中,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它并不高深、遥远,而就凝聚在我们的笔端。


由于汉字和中国人之间先天的文化渊源,汉字教学很容易唤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无论是让他们看到,我们笔下的文字和数千年前的古人所用的别无二致;还是让他们恍然领悟,在造字之时,汉字的方寸之间蕴含了如许深意;抑或是让他们试着书写那古朴大方、千姿百态的古文字,都是一个欢欣喜悦的学习过程。


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汉字教学在整体上是缺失的,汉字文化的普及远远不足。课堂里的汉字讲解十分有限,社会上的一些汉字文化读物,又有着各种各样的“硬伤”。对于汉字,大多数孩子还处在一种“日用寻常而不知”的状态。


孩子们对汉字的热情,令人欣悦;孩子们对汉字的“隔膜”,更令人遗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博雅小学堂开设了“讲给孩子们的《说文解字》”课程,又撰写了《汉字就是这么来的》这套普及读物。




这套书里讲什么?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这套书里讲什么?当然是《说文解字》!那么,我们选取什么内容,讲给孩子们呢?又要采用怎样的体系,来展现汉字的魅力呢?


我们选取了四百个常用汉字。这些常用字,很多是汉字中的重要部首。要知道,部首是许慎在《说文》中的重大发现!掌握了汉字部首,也就把握了汉字的纲领。在这套书中,一个核心的思路就是,把部首与相关字形关联起来,集中讲解。



以“人”为例,独立为人,两人向左为“从”、向右为“比”,三人为“众”;如果两人后背相对,就是“北”,下面加上一个肉字,就是“背”……


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讲解,让孩子在了解每个汉字的同时,领会汉字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对汉字的规律与特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汉字的创制,既吸收了大自然的气象万千,也记录了人伦社会、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根据这样的思路,形成了这套书的框架:


《走进汉字世界》

——讲解汉字的历史、规律与解读方法


《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

——汉字中的“我们”


《字里字外的天文地理》

——汉字中的天空、大地、河流、山川


《字里字外的动物王国》

——汉字中的飞禽走兽、神奇动物


《字里字外的人文历史》

——汉字中的家族王国、人文进程


《字里字外的衣食住行》

——汉字中的生活点滴、文明记忆




怎么给孩子讲《说文解字》?


给孩子讲《说文》,并不轻松。怎样做到深入浅出,兼顾准确与易懂?怎样让孩子契入汉字的历史与规律?怎样让他们在汉字的学习中,受到中国文化的全面熏陶?



首先,给孩子讲汉字,一定要符合汉字自身的历史、规律与体系,做到准确严谨。针对孩子的汉字读物,要以汉字学的研究为底色。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灵活权宜”的汉字说解,一旦在汉字的体系中进行审视,往往说不通。其中,把形声字讲解为会意字,是一种很常见的错误。当年苏东坡和王安石之间,就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王安石不仅是宋代的大政治家,也热衷于汉字的研究,著有《字说》一书。有一次,苏东坡向王安石请教自己的“坡”字。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滑字难道是‘水之骨’吗?”王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


其实,“坡”和“滑”都是形声字,“皮”和“骨”都是声符。后来它们的古音发生演变,看不出形声的痕迹,王安石才大胆地解释为会意字。但如果根据他的思路,其他从“水”的字怎么办?江是“水之工”吗?河是“水之可”吗?湖是“水之胡”吗?海是“水之每”吗?完全是讲不通的呀!


现代人讲解汉字,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比如说,有人把“鹅”讲解为“我的鸟”,那“鸡鸭鸿鹄”怎么办?我们能把它们分析为“又的鸟”、“甲的鸟”“江的鸟”“告的鸟”吗?我们要从汉字的系统出发讲解汉字,一方面,让孩子触类旁通,把握汉字的整体规律;一方面,系统讲解正是准确、客观地阐释汉字的关键!



其次,给孩子讲汉字,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要以学理为底色;浅出,除了语言的通俗易懂之外,还要把握汉字讲解的形象性特点。汉字的创制经过了一个“取象”的过程,这样的造字思路,与孩子们形象性的思维方式高度吻合。在古文字中,特别是在基础的常用字中,“取象”规律体现的十分明显。


这是甲骨文中表示动物的字:“豕”则大腹便便,“犬”则摇尾连连,“虎”则尖牙利爪,“鼠”则嘴边有屑,牛角上弯,羊角下弯——汉字,把古人对大自然的缜密观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孩子讲解汉字,要带领他们感受古人造字时的“取象”规律,由象到字,由字到义,从对汉字的形象感知出发,走进对汉字的理性认识。



再次,给孩子讲汉字,要充分沟通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我们不是就字讲字,而是要因形求义,通过汉字的分析理解语言、解读经典。要知道,汉字与汉语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古汉语的学习,对我们准确地掌握现代汉语,也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给孩子讲汉字,要打通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联,进行充分的文化熏陶。我们讲“大”的时候,会介绍古人的天地人思想——这也是小学《语文》第一课的内容;讲“夫”的时候,会介绍古代的冠礼,这是一个少年走向成年时最重要的礼仪;讲“心”的时候,会展现古人思想、情感的世界;讲“水”的时候,会介绍“水”和古代法律文化的关系;讲“肉”的时候,会给大家讲一讲“束脩”,一起考证一下孔子当年收了多少学费……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应该同时成为一门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说了这么多,都是这套小书背后的理念和追求!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会孜孜不倦地努力,也请广大读者多多批评。




专家推荐



文字是文化的根,是记录语言、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也是学习活动最重要的载体。这套书精选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汉字,逐一寻根溯源,通过分析它们从图画到符号的神奇变化,揭示汉字特有的造字逻辑和字形规律,对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母语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这套书里有汉字漫长的历史、丰厚的哲理、真实的文化和生动的形象,而最难得的,是让古今汉字走入课堂的选材和编排设计——语简事长,见微知著。


——知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宁



汉字,是一只密码锁,破解之后,你将看到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这套书让一个个古老的汉字向你走来,跳跃起来,鲜活起来!你会发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人生,读懂汉字,也就读懂了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康震



以专业的视角、趣味的方式解读汉字文化,这是值得孩子和成人共读的书。


——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周益民



媒体推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流光溢彩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跨越数千年传承至今,离不开这一笔笔奇妙的横竖撇捺弯钩的支撑。它们就像一个个紧致、密实的钙元素,微小却必不可少。走进《汉字就是这样来的》,深入体会汉字的价值和魅力,也就可以把握中华文明的精魂!


——语文报社总编辑、编审 任彦钧



了解历史和变迁,说起来是研究工作,多少会感觉枯燥或无趣,但是这套书从孩子可见、可感、可触的内容出发,并按此分类,领着孩子进入汉字的世界,是非常好的切入点。


——《小读者》杂志执行主编 刘纳新



看一个个汉字的发展演变,如烧脑解谜,充满快乐,又意外连连。跟一个个汉字回到他们诞生的历史现场,如穿越时空,通过“穴”“家”目睹的是人类从地穴到人畜共居的生活变迁,通过“取”见证的则是先秦军功制度的血腥残酷。这套书里,每个汉字都像是有几千载岁月与故事的说书人,讲着他们经历的故事。


——《中国文化报》记者 胡克非




作者简介

孟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章太炎黄侃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发表汉字研究、普及文章近百篇,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部级汉字重点项目。作为大学老师,他积极面向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而思、博雅小学堂、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尔雅等平台开设多门广受好评的精彩课程,用趣味横生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古老的汉字世界。



相关阅读

荐读丨马世年:用心若镜,与物为春——西北师大文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致辞

荐读 | 古无轻唇音——唇音的分化

荐读 | 博士论文致谢:可怜无数山!

荐读 | 王宁:两代人的志向与情怀


END

     编辑:兰娅妮(实习)

审核:石婕

审阅:洪帅

来源:章黄国学



扫码关注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