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William Croft、D. Alan Cruse:《认知语言学》 附:译者前言

小语 语言学 2022-12-22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认知语言学》

[美] 威廉·克罗夫特,[英] D.艾伦·克鲁斯 著

邵军航 译

ISBN:978710020671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115元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

全面反映认知语言学学派的研究;涵盖认知语言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阐明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支撑观点;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结构清晰,论述细致,逻辑缜密,易读性强。

内容简介

《认知语言学》是长销多年的语言学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语言与大脑认知加工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解释了概念结构和语言表征的认知过程,进而探讨了词汇语义的认知路向及句法表征,并强调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

《认知语言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结构清晰、观点独到、论述新颖、易读性强,既可用作认知语言学教材,也可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美]威廉·克罗夫特(William Croft,1956-)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新墨西哥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语言变化和语义学。他所教授的课程有语法分析、形态句法学、语言变化导论、语义分析、语言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等;曾出版《类型学与普遍性》(2003)、《激进构式语法》(2001)、《解释语言变化》(2000)、《动词:体与小句结构》(2012)等重要专著;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英]D.艾伦·克鲁斯(D.Alan Cruse,1934-2020)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资深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义学、语用学与心理语言学。他的重要著作《词汇语义学》(1986)对语义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编写的教材《语言的意义:语义学与语用学导论》(1999)影响了几代语言学学子;他与威廉·克罗夫特合著的《认知语言学》(2004)也是一本广受好评的经典教科书。
  
  邵军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上海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外文学会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义学和认知句法。出版专著《委婉语研究》,翻译《认知语言学基础》《认知语言学》;主编《新编英语词汇学教程》及多套大学英语教材和研究丛书;参与《汉英大词典》(第三版)修订,审订《世纪汉英大词典》《译文版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和《上海百科全书》(英文版);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图表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第一部分 语言分析的认知方法
第二章 框架、域、空间:概念结构的组织
2.1 框架语义学的论点
2.2 概念的侧面-框架组织
2.3 侧面-框架/域两分的意义
2.4 对侧面-框架/域基本区分的扩展
2.4.1 位置侧面和构型侧面
2.4.2 述义辖域
2.4.3 域与域之间的关系
2.5 域和理想认知模式
2.6 心理空间
第三章 概念化和识解操作
3.1 引言
3.2 注意/凸显性
3.2.1 选择
3.2.2 注意范围(辖域)
3.2.3 度标调整
3.2.4 动态注意
3.3 判断与比较
3.3.1 范畴化
3.3.2 隐喻
3.3.3 图形-背景组配
3.4 视觉属性/情景适配
3.4.1 视点
3.4.2 指示语
3.4.3 主观性
3.5 构成与完形
3.5.1 结构图式化
3.5.2 力动态
3.5.3 关联性(实体/互联)
3.6 结语
第四章 范畴、概念与意义
4.1 引言
4.2 概念结构的传统模式
4.3 范畴结构的元型模式
4.3.1 梯度中心性
4.3.2 范畴概念的表征
4.3.3 范畴化层次
4.3.4 元型理论的不足
4.3.5 基于框架理论的元型效果阐释
4.4 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路径
4.4.1 对范畴边界的影响
4.4.2 框架
……
第二部分 词汇语义分析的认知路向
第三部分 语法分析的认知路向

前言/序言

翻译本书有三个目的:首先,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而翻译能让人准确理解原著的内容,把握原著作者的思想精髓,领悟不同词语之间细微却重要的区别。其次,翻译实践是对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技巧的实践和检验。学习外语,终极目的可归结为翻译和教学。作为语言教师,不从事翻译实践,教学生如何翻译就是纸上谈兵。第三,有很多研究生和从事语言研究的汉语界学者,直接阅读英文原著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如果翻译成汉语,多少会对学界同仁有帮助。
  信、达、雅是译文追求的最高境界,等值也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翻译不是镜像地反映原文,而是包含一定程度的再创作。这其中涉及对专业术语的处理。有些术语是第一次翻译,找不到可资借鉴的对象;有些术语已有译本,但汉译版本存在不合理之处,我们就对其进行改译。
  如果术语翻译不当,严重时“一名误立,可造成相当严重的学术后果”(辜正坤,1998),总体而言,“术语翻译不正确,将导致整篇翻译的失败”(姜望琪,2005)。此即严复“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的原因。然而翻译工作往往是译者的个体行为,个人的视角、理解、偏好等主观因素都会对翻译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会出现译名纷繁、良莠不齐的局面。该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如赵忠德(2004)、罗耀华和周晨磊(2011)等对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陈新仁(2003)对语用学术语的汉译进行了论述,尹洪山(2009)探讨了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田平和戴卫平(2009)讨论了生成语法术语的一词多译问题。
  大写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近三十年来发展很快的语言学分支。它不是一个边界清晰的大领域,而是一个由规模不等、活跃程度不一的语言研究中心构成的聚合物,涉及认知语法、语法识解、辐射状网络结构、元型理论、图式网络结构、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喻、心理空间、框架语义学、构式语法、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等十二个主要部分。(Geeraerts,2006:2)
  在引进、借鉴、吸收这些理论的过程中,译介功不可没。但术语的翻译存在着不准确、不统一、不成体系、不简洁、不透明等五个主要问题。将force dynamics翻译为“动态力”是翻译不准确的一个典型例子。不统一问题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看,整个认知语言学界在某些术语的翻译上版本众多,如profile的汉译就有“侧重”“勾勒”“勾画”“突显”“侧面”等五个版本;微观上看,学者个体在不同时期或不同著作中同一英文术语有不同的汉语译文,更有甚者,有学者在同一篇论文中对同一术语竟使用两种汉译,如在同一篇论文中将mapping翻译为“映射”和“投射”两个版本、将source domain翻译为“源域”和“源领域”。不成体系也体观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讲,不成体系体现在有些术语的汉译照顾不到同义术语的含义,造成译文的混乱,如将prominence和salience都翻译成“突显”,将mapping和projection都翻译成“投射”;微观上讲,相关的一套术语在翻译时没有考虑到形式上的一致,如将dual翻译成“伴生对”,而将duality翻译为“伴存性”,前者为“伴生”,而后者用了“伴存”。不简洁主要表现为有些术语本可用较少的字表述,如source domain可以翻译为“源域”,在许多文献中被翻译成了“始源域”“来源域”“始发域”“源领域”“始源概念领域”。
  术语prototype的翻译是另一个值得详细阐述的例子。在本书中,我们将prototype theory翻译成“元型理论”,它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石之一(Geeraerts,2006:145),如莱考夫(Lakoff 1987)、兰盖克(Langacker 1987)等人都以此为理论基础。
  prototype借自法语,而法语的prototype在十六世纪时借自希腊词prototupos。希腊语前缀proto-表示“最初的”“先前的”,如protohuman[(人类始祖)原人]、protozoo(原生动物)。该词进入英语之后,被应用到许多学科领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其内涵和外延都会有所不同。
  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范畴理论,与经典范畴理论(classical category theory)相对,是对经典范畴理论的批判和反动。经典范畴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客观主义,即范畴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愿和认知因素的制约;确立一个范畴要根据一套充分必要条件或者区别性特征,只要具有这些充分必要条件,一个事物就属于该范畴,否则就不是该范畴的成员;范畴的边缘是清晰的,范畴与范畴之间没有模糊过渡地带,即范畴中成员的身份是清晰的,不存在不分彼此的现象;范畴内部的成员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典型、非典型之分;对整个范畴而言,也没有中心、边缘之别。

声明:本号所推文章,均出于学术交流、资讯分享之目的,不代表本号观点。除原创文章外,版权归原作者及原机构所有;若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积极处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共襄学术、共同进步,语言学、简牍学公众号编辑部组建了语言学、简牍、历史与考古、文学、艺术、教育、哲学等多个讲座分享群,现皆已超过200人,只能由群员邀请进群。各群只接收本领域的学生、教师、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考研学生入群。感兴趣者,请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公众号获取进群方式!


欢迎扫码关注“语言学2021”视频号

收看直播!

END

编辑:常睿琦

审核:刘雪燕

审阅:洪帅

来源:京东


扫码关注我们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