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悟丨徐时仪: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深情缅怀曹先擢先生

徐时仪 语言学 2022-12-22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高风亮节,虚怀若谷

——深情缅怀曹先擢先生


徐时仪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


曹先擢先生一生致力于语言文字研究,纵贯横通,在汉字形音义研究和辞书编纂理论及实践上成果丰硕,贡献卓著。

《辞书研究》是我国探讨辞书编纂理论及实践的学术期刊,1996年12月10日承《辞书研究》编辑部惠邀,我出席了上海辞书出版社主办的“《辞书研究》出版一百期座谈会”,会上获编辑部赠1996年第6期(总第100期)《辞书研究》,扉页上钤有“《辞书研究》百期纪念”。这一期特设“《辞书研究》出版百期纪念”专栏,其中就有曹先擢先生的《“打”字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大文。



汉语中“打”是一个超常的多义词,也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常用词。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宋时已“触事皆谓之打”。刘半农先生曾撰《打雅》一文,罗列了“打”字百义。“打”在辞书中所分义项取决于语义的辨析,成为辞书编纂中的一个棘手难题。曹先生凭借语言研究的深厚功力,运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条分缕析,探源抉微,张皇幽眇,从“打”的语义类型特点探讨了“打”的本义、变义和泛指义、使动义、发生义,进而高屋建瓴地指出:“词义是一种概括。‘打’的意义虽然多,但如果进行较好的概括,也并不是不能理出头绪的。”[1]


获赠《辞书研究》百期纪念刊后,我有幸拜读先生大文,深受启发,遂依循先生的思路,就先生未论及的介词和连词“打”略陈探讨所得管见,草成《“打”字的语义分析续补》,指出“打”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 最早用例可上溯至唐代。文中根据唐诗和禅宗语录等古白话文献所反映“打”的动词词义渐趋虚化的用例, 大致勾勒出了介词和连词“打”与动词“打”在意义上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反映了动词“打”虚化为介词和连词“打”的过程。[2]


拙文发表后,承先生抬爱,嘱托责任编辑祖友兄垂询我的通信地址。不久即收到先生赐函如下:


时仪同志惠鉴:

早就想给您写信,谈谈我对大作《“打”字的语义分析续补》读后感,今天又读了一遍,获益更多。您的材料丰富,分析深入,解决了我的疑惑。我向您学习并表示感谢。

您春秋正富,当会取得更大的佳绩。

顺候

撰祺

曹先擢

2001.12.7 


 


先生大函中于后学晚辈褒奖有加,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先生的好学深思和虚怀若谷的君子襟怀。


次年适逢召开辞书学研讨会,先生可能看到会议发言名单中有我的名字,主持开幕式前特意请祖友兄引领我到主席台上面叙。先生博学睿智,谦逊朴实,聆听先生教导,如沐春风,深感先生的真情厚谊。先生和蔼亲切的声容笑貌至今宛在眼前,当时在座的学人亦皆无一不感同身受先生奖掖后学之情义。

 


先生所撰《“打”字的语义分析》后收入先生的论文集《辞书论稿与辞书札记》。先生特在标题下加注说:“‘打’字的语义包括四个方面:1.本义,2.变义,3.泛指义/使动义/发生义,4.介词义,这篇文章讨论了前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因为缺乏研究,暂付阙如。后来徐时仪先生写了《‘打’字的语义分析续补》(《辞书研究》2001年3期),对‘打’的介词和连词作了深入的探讨,从历时的角度揭示了动词‘打’虚化为介词和连词的过程。黄锦云女士写了《‘打’字的中缀用法》(实打实/明打明/满打满等)(《辞书研究》2004年1期),补我文章的缺漏。两位的文章使我获益良多。”[3]


先生论文集的注文真切展示了先生的高风亮节和谦虚向学的长者风范。


《辞书研究》是中国辞书学会会刊,先生是中国辞书学会创会会长,荣获首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2019年4月8日,在中国辞书学会主办的“君子襟怀,长者风范——曹先擢先生追思会”上,会长李宇明教授追忆先生在担任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期间,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宣传正确的辞书出版理念,引导了辞书界的健康发展,高度评价了先生对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和辞书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辞书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辞书的编纂以词汇研究为基础,同时又反过来推动词汇研究的深入。语义分析是词汇研究和辞书训释词义的基础,“释义可以说是语文辞书编纂的灵魂之所在”。[4]


古往今来凡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无不是建立在扎实的语料与实学实证基础之上,曹先擢先生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所作《“打”字的语义分析》大文理论和实证并举,语料扎实,从共时语料中进行历时的语言演变分析,时间上贯通古今,地域上贯通方言和通语,诚为实学实证的精品力作,与时下一些剪刀浆糊拼凑而成的泡沫之作不啻有天壤之别,从中亦可见人品学品的高与下。人做天看,褒优贬劣,学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人生在世,难得是纯情和善缘。人海茫茫,有的人蝇营狗苟,欺世盗名,走了,也就走了,犹如过眼云烟;有的人学高身正,光明磊落,走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曹先擢先生就是一位人们还不时想起念起并传承其美德风范的师长。先生学养严谨,坦荡处世,一生勤勉治学,关爱后学,诚为我辈后学的学习楷模。人生一世,不可虚度,更不可妄度。作为后生晚辈,多年来先生的褒奖我一直铭感在心,先生的教导激励鞭策我倾心问学,刻苦钻研,厚积薄发,求真求是。近日承《曹先擢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征稿,谨呈奉切身所感所悟并附上先生2001年所赐手泽,以表缅怀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的深情。




[1]曹先擢《“打”字的语义分析》,《辞书研究》1996年第6期第43页。
[2]徐时仪《“打”字的语义分析续补》,《辞书研究》2001年第3期第66页。
[3]曹先擢《辞书论稿与辞书札记》,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0页。

[4]徐时仪《汉语语文辞书发展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第145页。




作者简介

徐时仪,博士,二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光启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负责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辞书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汉语史,所撰博士论文《玄应音义研究》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

专著有《慧琳音义研究》《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玄应众经音义研究》《汉语白话发展史》《佛经音义研究通论》《语言文字》《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朱子语类词汇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学》《汉语白话史》《玄应音义研究》《汉语语文辞书发展史》《学海先飞》《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增订本)等。在《中国语文》《文史》《历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世界宗教研究》《文献》《文学遗产》《敦煌研究》等发表论文200多篇。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现正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朱子语录词语汇释”课题。

指导的研究生有1位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9位获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8位获国家奖学金及高校古委会奖学金。

曾应邀出访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海德堡大学、挪威皇家科学院、昆士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东京大学、关西大学、九州大学、成均馆大学校等,参与欧洲汉学跨国课题《新编汉文典》中《一切经音义》数据库的研究。

主办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文原刊于《君子襟怀,长者风范——曹先擢先生纪念文集 》(商务印书馆,2022),谢谢徐时仪教授授权发布,本文据作者底稿排版,如需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阅读
感悟丨徐时仪:深情缅怀王元鹿兄

END


编辑:蔡章丽

审核:巴婧懿

审阅:洪帅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